|
| 問:何謂“靈科學”? 答:身心靈的奧秘知識,或許早已零星見於各民族的聖典中;但大眾的文明,卻剛剛觸及這主題100多年。即使如此,人們仍能看到,科學文明的範疇,已逐漸能超越物質領域而瞭解精神領域。讓奧秘在科學文明中被理解,俾能利益大眾,便是「靈科學」的使命。 “心靈學”源於1882年英國學術界倡導的“心靈研究”(Psychical Research),1930年代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所長Dr. Rhine發展出統計實驗法之後,才廣泛使用“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一詞。1969年超心理學會(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被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承認,超心理學正式被視為一門科學。事實上,靈科學自始便是由學術界權威人士所主導,如William James等。歐美早已有相關大學課程以及高級科研機構。可惜,仍有許多學者一昧漠視靈科學的長足進展,未能達成科際整合,豈知實驗心 靈學(Experimental parapsychology), 全場研究(Ganzfeld)等科學研究在全球已經成果豐碩:有豐富的學術期刊、博士論文,並派生出重要科學派典(paradigm)如生物超心理學、超心理社會學等。 在台大現任校長李嗣涔博士發表關於“神聖記號”的科學實驗後,“超心理學”的蘊意已非原本字意上的“外(para)于心理學(psychology)的”,而是整合地研究超於“心”而與“心”共同運作的“靈、心、 身、界”。 建議閱讀超心理學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