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911作者心聲 ] 912空設法會 ] [ 913揚棄主流集權 ] 917靈性版權書共享工程 ] 918檔案管理的智慧 ] 919Domains ]
913揚棄主流集權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什麼是Copyleft?
 

  在自由軟體所使用的各種許可證之中,最為人們注意的也許是通用性公開許可證(General Public License),簡稱GPL

  GPL同其他的自由軟體許可證一樣,許可社會公眾享有:運行、複製軟體的自由,發行傳播軟體的自由,獲得軟體源碼的自由,改進軟體並將自己作出的改進版本向社會發行傳播的自由。GPL還規定:只要這種修改文本在整體上或者其某個部分來源於遵循GPL的程式,該修改文本的整體就必須按照GPL流通,不僅該修改文本的源碼必須向社會公開,而且對於這種修改文本的流通不准許附加修改者自己作出的限制。因此,一項遵循GPL流通的程式不能同非自由的軟體合併。

  GPL所表達的這種流通規則,被稱為copyleft,表示與copyright(版權)的概念“相左”。

  Copyright是版權的意思,而right本來在這裏是權利,而如果故意理解成‘右’,那麼它的反義詞就是Copyleft。所以,相對於版權,Copyleft就是‘破除版權,自由共用’。

 

東方的集權官僚體系本化與西方的科技媒體壟斷
阿張蘭石,2008

 “揚棄主流操作系統”的精神,
銜接著揚棄集權的民主自由精神,
從而貫徹到激揚個體心主體性的靈修之道。

軟WindowsXP獨步天下,聲討壟斷霸權的呼聲愈響愈勁。Linux,一時 之間炙手可熱。這個在Internet誕生、成長和逐步成熟的作業系統,因其獨有的開源機制傾注了人們的熱情和期望。Linux一度被冠以“霸權鬥士的美譽而籠罩一身的光環。

Linux並非系出名門,它隨著1991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開發一個自由的UNIX作業系統”的點子而萌生,又出於“不讓這個羽翼未豐的作業系統半途夭折”的單純考慮 ,而在Internet中廣為傳播,從此一批知名或不知名的電腦駭客、編程人員紛紛加入到它的開發進程。Linux就此開始了他的“自由”之旅。

Linux便是自由軟體運動的代表。開放源碼的模式,給了軟體業新的發展契機,“當前電腦王國中的平民們”終於出現了一群人,他們團結起來以接力的形式來挑戰現有的壟斷 軟體。Openlinux、Turbolinux、Xteamlinux、Corellinux等知名廠商紛紛登場,豐碩的成果首先體現在伺服器領域,諸如Apache、Sendman、Squid、Beowulf、Perl、PHP、Zend、Zope等伺服器端高性能的優秀工具為Linux作業系統爭取了伺服器市場相當可觀的份額立下汗馬功勞。Linux源碼的開放、系統穩定性、低成本等優勢掩蓋了伺服器市場MS NT的介面友善,羞辱了MS與UNIX曾經天下一統的權威光芒。

然而,與壟斷者-集權者的正面交鋒,談何容易?與Linux伺服器市場的顯赫成績相比,說桌面Linux步履蹣跚毫不為過。儘管有許許多多天才的程式師在桌面Linux投入了自己相當辛勤的努力,有了諸如KDE和Gnome非常優秀的桌面環境,但真正實用 成熟,能像微軟Office那樣優秀的Linux軟體卻還是難見蹤影。Linux桌面平臺的春天是否真正到來,不得而知。不論是因為對開源模式、GPL規則的理解誤區,還是普通人們對Linux高不可攀的意識鴻溝,都使得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Linux將成為這個星球上最為重要的作業系統”的樂觀認識仍被稱作“霧裏看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們真的有追求民主自由的公義勇氣嗎?那是得要犧牲第一代人自己來為革命殉教的。

東亞大陸集權者建造了世上史上最強的官僚體系儒教文化,大量人才被降伏而吸收進官僚體系中;比爾.蓋茨則在西方創建了一個軟體產業的帝國,開始了一個時代。

唉,人們寧可無謂地呻吟、埋怨既得利益者不主動放棄利益壟斷,卻不願意將能量投注給真正的革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