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諸世紀》是十六世紀一位預言家
諾斯特拉達姆士(Nostradamus)所寫的詩,
全部共十卷。因為這些詩出版後,
所預言的事一一應驗。其中出名的有
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子彈轟炸日本、
六四事件和戴安娜車禍之死等驚世預言。
|
|
|
|
|
|
|
|
|
|
|
|
|
諾斯特拉達姆士(Nostradamus),1503年12月23日生於法國南部普旺斯省。卒於1566年。
他少年已熱愛觀星。諾氏完成醫科學業,成為醫生,週遊四方,成了流浪醫生,在法國東南部的阿讓市,結識了他第一任妻子,生下一子一女,但後來都接連去世,死因可能是瘟疫。
在家悲劇和宗教迫害下,1539年諾氏再度踏上流浪之途。1945年在馬賽住下來,他跟隨名醫學習防治瘟疫方法。1546年,埃克斯市爆發黑死病,該市向諾氏救助,諾氏義不容辭,立即動身,日夜兼程。1547年,諾氏已有一定知門度,在離故鄉不遠的沙龍市定居下來,與一位寡婦結婚,婚後兩年,他再踏上旅途,去了意大利。
1550年回到法國,這時宗教異端審判正在法國肆虐,本來是對付異教徙如巫婆、妖僧等,但後來變成迫害學者的武器,任何發表不悅教會言論,都可能判為異教徙。諾氏為了避免麻煩,把預言擱置一旁,專心究醫術和占星學。
諾氏作為「占星學醫師」,明氣很大,前來問卜的人,比求醫的還多。
1550年開始,諾氏都預先觀天象,推算下一年的流年,編輯成書,交給出版社發行。最初的書篇幅不多,沒有驚人之處。到了1555年,開始增加預言,成了全書特點。而《諸世紀》頭四卷就在此時於里昂出版。而當時歐洲夜空正出現肉眼可見的彗星,古代西方人也把彗星視為不祥之物,新舊教鬥爭日趨激烈,人民心中惴惴不安。
所以《諸世紀》一出,人人爭相購買,相知道未來如何,這是逃避苦惱現實的一個永恆辦法。1558年完成了第五卷至第七卷,諾氏名氣如日中天,人們從四方八面湧來,問卜求卦,小鎮車水馬龍,諾氏無柴米之憂,繼續他的預言詩,第八、九、十卷也很快完成了。但八至十卷到諾氏死後才發行。 |
|
|
 |
諾斯特拉達姆士精於手相、數學、醫學和占星學,他給很多人講解過去未來,甚至能道出別人所思。《諸世紀》雖然寫得極晦澀,含意難明,但字面相當清楚,有不少法國或歐洲地名,也有很多災難的詞語,人人都知道大難當頭,就是不知道何時、何地、何事!這種神秘感令《諸世紀》更具吸引力。諾氏如何寫作預言的文章並沒有人知道,人們只能從他留下文字?找尋答案。在《諸世紀》一開頭有提及他的預言是天主有意把天機泄露給他。
| |
|
|
|
|
|
|
|
|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西方醞釀大惡戰 一年之後瘟疫 老少家畜遭浩劫 血火戰機法國亂 卷九,詩五十五
-
希特勒命運(1889-1945)
萊茵河旁北高山 遲來領袖到世上 抗爭俄國匈牙利 最終下場誰知曉 卷三,詩五十八
-
日本突襲珍珠港(1941) 一支海軍大艦隊 炸藥燃彈焚燒焦 安全港口久駐防 月港飛灰日火毀 卷四,詩二十三
-
原子彈轟炸日本(1945) 希龍製造輪船地 驟然湧起巨火流 無人能免無地滅奧林匹克火浪上 卷八,詩十六
-
推倒柏林圍牆(1989) 叛亂之前圍牆倒 匆弒巨頭惹不平 新政未臻舊人在 河流兩岸土染紅 卷二,詩五十七
-
盟軍戰勝候賽因(1991) 海洋名字同盟贏 伊拉克人被戰勝 冥頑集團驚喪膽 傷在兩國北約手 卷十,詩九十六
-
六四事件(1989) 簽名只為不平鳴 支持造反人數眾 換王勢必危政權 擠在坦克來對抗 卷九,詩四十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行車和汽車 軸桿擋板兩圓封氣 墊上坐者弓要使勁 年老木匠車輪過時 車輛駕駛右腳操作 卷九,詩二十七
|
蒸氣火車 黑煤燒熱白煤 圍果送到車廂 駱駝足腳交錯 雛鷹初長成時 卷四,詩八五
|
飛機或火箭 聽聞怪鳥鳴聲 房頂屋脊上聲 斗麵如此昂貴 人類噬食人類 卷二,詩七十五
|
原子能 空前霹靂無手孩 滾球遊戲王子傷 平台碎粒閃電磨 連鎖反應三歸中 卷一,詩六十五
| |
 |
|
|
|
 |
在《諸世紀》四行詩中尚有一半以上未得到確實解答,市面上有很多書用大量篇幅,收入這些預言,當然,誰也沒能力把未應驗的詩全部詮釋。當中最多人挑選的有法國內政、世界局勢、天主教會命運等。他們多數描寫陰暗場面,不約而同得出結論,諾氏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而天主教文明將會毀滅。《諸世紀》多次出現羅馬教會終結的預言。 | |
|
|
|
|
|
|
|
|
|
|
|
|
 |
|
在所有諾氏預言詩中,這一首最吸引我們這一代注意,因為第一行出現一個明確日期「一九九九年七月」。
|
|
|
|
|
●年一千九百九十九七月 ●從天空來一個偉大國王使人害怕的 ●復活偉大國王安古林
●之前之後戰神(或三月)統治幸運地
| |
|
|
|
|
「悲觀派」把詩定為「災難詩」,們翻譯為
●一九九九年七月 ●天上降下大災星 ●復活安古林大王 ●戰神橫行在前後 |
|
|
|
要著手解拆預言,首先要找出他的日期,可是要確定諾氏預言時間是困難重重,《諸世紀》清楚說明具體日期預言只有十多篇,但對解拆沒幫助。因為很多預言詩所說的時間往往故意打亂次序。
諾氏在「與吾兒塞撒書」中清楚指出,預言寫作日期由1555年開始,到3797年止。那是不是世界在3797年才會終結?有人發現諾氏在《諸世紀》的年份並不統一。有時用公元,有時用古歷。從1555年到3797年共有2242年,加上《聖經》年份4757年,共為6999年,轉為公元,減去耶穌前4757年,得出1999年,剛好和「一九九九年七月」詩一致。
所以1999年便是終止的時間! | |
|
|
 |
|
|
|
|
|
|
|
|
|
|
|
|
但幸好現在已過了1999年,沒有什麼大的災難發生!那是不是《諸世紀》所預言並不準確?
我們從另一方面看,有人認為「天上隆下」是指「降世」,「混世魔王」出生於1999年,那至少要下世紀初才能為禍世界。
最悲觀者認為「大災星」是指一場「大災難」,可能是外星體和地球相撞,也可能是人類自己投擲核子彈。 | |
|
|
|
|
從「樂觀派」去看,他們認為是「吉祥詩」。
|
|
●一九九九年七月 ●天降威猛大國王 ●安古林大王話世 ●戰神橫行在前後
| |
|
|
|
他們認為「預言至3797年」已一清二楚,何必再加加減減,自建迷宮!我們還有差不多千八年之多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