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頁
的
下
層
:
圖檔 1-0 標題圖解 1-1 四维两重 1-3 對照他教 2-0 基本定義 2-0-0 "共"的意思 2-0-1 術語"共主體" 2-1 自然開展 2-2 生命史詩 2-3 實徵研究開展 3-0 寫Ω用Ω 3-1 靈修口訣 3-2 應用12相應圖 3-3 Ψ-Ω0123簡介 0 緣起 Psi身心灵言
| |
两层次八范畴的一切知识,可以统摄于这个曼陀罗:
基因心象●禪定壇城●无尽法界●当来淨土
此圖可開展Ψ-Ω0123架構的心灵學與
圓融證悟次第體系。圖中,Ω代表 靈-心-身-界,
Ω是打開了的兩半圓,與其下方的兩影;兩半圓是萬物的個體心身,兩影是個體心身所相應的整體靈界。
打开兩半圓,便能在其間看到萬物在身心中的相應。
在半圓下緣映现的是银河系卍字,卍字是萬物的真性共因;
萬物各各又相應、映攝了萬物,所以在個體圓球所打開的相應世界映現了華嚴曼陀羅,映現了萬有。
一切攝於Ω→
一切攝於我。
而在萬有中,都有真性卍字。卍字攝於萬有→ 我攝於一切。
中间,下方“珠漩卐字无尽缘起”即是华严园教别教一乘
十十觀,
上方“灵心身界横竖四重”即是同教一乘性起觀。(含12星座解脫三關
。)
灵心身界的四维两重:科学与证悟的收摄开展
|
|
|
|
subjective |
objective |
|
|
|
|
个 别 |
|
|
|
|
Ω1:灵心教育 |
Ω2:身界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
观 |
|
Ψ1
:
理
论
诠
释 |
|
 |
|
Ψ2
:
实
验
检
调 |
|
客
观 |
Ψ0
:
奥
秘
谜
题 |
|
|
Ψ3
:
应
用
反
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Ω0:天问传承 |
Ω3:证悟科学 |
|
|
.... |
|
|
|
|
|
共 总 |
|
|
|
|
inter-subjective |
inter-objective |
“靈心身界”(Ψ-Ω0123)一題蘊涵的橫豎四句辯證
|
豎
向
四
句
║
超
越
性
辯
證 |
灵心身界:
真谛言說
[第四層辯證] |
Ω1:
(Ψ0123=Ω)
[藏识缘起]
灵心教育 |
Ω2:
[如来藏缘起]
身界科技 |
Ω3:
[法界缘起]
灵性科学 |
Ω0:
[原型传承]
宗教学
|
╮
│
│
├
│
│
│
│
│
│
│
│
╯ |
離
言
真
諦
即
是
真
諦
辯
證
本
身 |
╰─┬─────────辨证终结────── |
────╯ |
灵心身界:
应用反馈
[第三層辯證] |
╭─┴───Ψ012*3──整合辨证────── |
────╮ |
[灵心身非界]
反馈各学科 |
[灵心身即界]
应用全整合 |
[雙照]
圆融资粮 |
[雙遮]
禅修超越 |
灵心身:
实验检证
[第二層辯證] |
↑
╭─┴───Ψ01*2──主客辨证─────── |
────╮ |
[灵心非身]
无可量测 |
[灵心即身]
可客观实证 |
[双照]
实证全息场 |
[双遮]
實驗程序 |
灵心:
相应假设
[第一層辯證] |
↑
╭─┴───Ψ0*1───有无辨证──────╮ Ψ0: |
[是灵非心]
假设有超常力 |
[非灵是心]
假设無 |
[亦灵亦心]
全息论 |
[亦灵亦心]
(未知) |
|
|
正命題 |
反命題 |
雙照命題 |
雙遮命題 |
|
|
|
橫向四句═相對性辯證 |
|
0. 基本定義
华严圆融心印是对“法界缘起”的现观:在世界的本然存在中,在无自性的万法所共成的缘起法界中,整合地辯證著無盡眾生的個別“心-身”的,即是整體性的“靈-界”。證悟“靈心身界”,則知“靈-界”是“心-身”的統一,是由“心-身”所定義而非獨立存在的。
個別身心以及其整體意義相應,即是“靈心身界”(以0123代表):
0,“靈” 是共心(intersubjective)(共总涵有之心): 不同個體所共有的主觀靈應; 整體中主體性的無限。當深觀緣起而在“隔別界”中悟“法界圓融”,便能重新定義“靈”,而不談本體、主體“斷-常”兩極。“靈”(共心,全場,真如)質礙則執為魂我,妙通則還為空性。
1,“心” 是主體(subjective): 個別的心念。
2,“身” 是客體(Object): 個別的身體(別身); 所有別心聚焦於共宇宙間的身體。
3,“界” 是共身(interobjectivei)(共成整体之身): 與靈相辯證, 靈所超越個體而相應者; 於客觀個體的存有上展開的整體
存有。“界”(共身,全息,共業)于眾生分別念而成分別界;若悟法界圓融,則知唯是一真法界。
萬事萬物的存在,皆只是存在於“靈-界”在“有”中悟“空”、在“多”中證“一”的辯證過程。“靈心身界”是將萬事萬物以客觀性(物質)
、主觀性(心念)、共主觀性(身心一切皆唯心造)與共客觀性(身心一切皆是业转)四層面來整合,認識。 |
PS:“靈” 是“共心”,“界” 是“共身”。“共”的意思是有三:
1. “共总”統一:談靈。所有身心,共皆涵有的共总本體。
2. “共成”整體:談界。所有身心,全體共同成為一個整體。
3. “共同”成立:談身心。身心無實,皆是共同相依於而有的,既互為主體,也互為客體。
“靈心身界”是自然開展的
當主體建立時,其實,已經在創造客體了。所以,根本不存在“獨立(絕對客觀的)主體”,所以,當我們回歸真實──由“灵”(共心,真心)出發,必然開始“心”的辯證史詩,逐漸在真摯精進的“法界”中彰顯圓滿幸福的勝義「諦」辯證………在大圓鏡般的「靈」之中,體悟圓融的“靈”。
靈心身界生命史詩
──“靈心身界”是生命史詩實相,是靈媒的夢囈與感應,是造船師的公式與否證,是詩人的生涯與聖境,是一切眾生,是任一眾生的實相。
宇宙萬物之“界”, 是“俗諦-聖諦”。窄義“俗諦”是語言,窄義“真諦”是空; 廣義“諦”是性質,界;
是“心靈所超越個體而相應者”,如手指識字實驗中的“神聖記號”。
“靈心身界”宇宙中,每一生命除了個體性“身-心”,還有擁著詩愛的整體性“(靈)位格全息”,與其辯證脈絡--“界諦”真名。
“靈”的聖俗“界(諦)”的辯證,緣起於“心”,而善惡“心念”,總依“身”而生滅;故在“靈悟”這解脫道上,“身禮於美”是圓滿密鑰。生命之道非苦修,喜悅實是回歸赤子靈心生機;在戀愛、創造或修行中,何為赤子靈心?
“靈”本是性空圓淨的,卻因直接映攝著身心的個別性…與染著,成為轉世相續主體,故不斷辯證著俗諦,直到證得極淨不動,
證得“真名”--“圓融法界”;“身心”無“我”,俗“界”亦無“常”,唯“寂淨靈智”的“佛界”──菩薩參悟的“空中妙有”……“大愛”…能相應蒼生靈心身界的永世婚宴
,開展終極的真,善,美,圓。
身禮於美,美在當下; 心念存善,善觀緣起; 界證諦圓,圓融無礙; 靈悟愛真,真是唯一。身界相攝便美; 心靈相應便善;靈應於身便真;界悟於心便圓。
當每一個體“悟真,念善,禮美,證圓”,便是生命整體辯證著“靈心身界”,只是尚未開展為科學教育體系。
個人只知追求身心自我的假圓,是自私不智的;個人一味的地由是我執(身心一時的圓心)為立場來自私地尋求身心的圓,是圓不了的。因為身心需要在共身共心配合下,才能幸福;靈心
身界須要整合,個人才能圓滿。
靈心身界研究架構也是由「實徵」自然開展的
當本然之道“Ω0123”,作為“身心之謎的科學研究教育架構”,即“Ψ-Ω0123”。“Ψ-Ω0123”緣起於“神聖記號靈效應”研究範例───在Ψ-Ω0123四層次中觀察分析任一層(未知),使“終極關懷”會照“科學實證”而開展出研究進路,即“Ψ-Ω0123”。
故Ψ-Ω0123,是參照終極關懷而開展的言說,研究,實踐之道。是科學教育也是自然之道。
為免“由哲學談科學”的虛浮,本架構反過來“由科學而哲學”,藉學術方法論的開展,來介紹Ψ-Ω0123。──從“Ψ-Ω0123”一符號,可開展宏闊的學術體系,而一切又彙歸“Ψ-Ω0123”。
故“Ψ-Ω0123”重整超心理學術語,重現宗教真實辯證。
在“神聖記號靈效應”研究範例中,發現一切ψ現象的原理皆是:“心”能藉由“界諦”(文化符號)與“靈”超越時空的辯證,而在個別性的身心層次之外,相應“位格全息”。這相應便是“ψ功能”,“法身攝受眾生”。
從“神聖記號靈效應”到Ψ-Ω0123,這研究不僅有科學意義,也帶出了終極的生命行吟──手指識字中,就是“界諦”與“靈”的辯證,
尤其當孩子們撫觸紙捲中的佛號,潛意識中的共身聖界將使他們超越個體/隔胎之迷,而相應那…。
不只高橋舞在紙捲中摸索著答案,並悟得“靈”意;所有迷惘的世人,流浪一生生,都是在悲欣無明中摸索著生命所缺,至簡至奧的“界諦”,並終將圓悟原鄉。
故研究身心靈之謎(ψ),開展Ψ-Ω0123,能求解文明謎苦,履踐終極關懷。
寫 "Ω" 而明瞭「靈心身界」
Ω這字母,通常人們的寫法是:1. 筆桿壓下左下角的直角線;2. 寫出左上的弧線;3.
映設出右上的弧線;4.最後終結於右下的直角線。
由生命來看:
1.
相對於第一筆的直角線,宇宙中其實又有什麼東西是真正理性直角線呢?人們所賴以聚焦共許的所謂「客觀」世界,不是終將繞著我執而輪迴成圓的弧線?被聚焦而被持續堅持的身客體(宇宙)就是這道弧線。
2. 聚焦而依附、對應在身客體 /左弧線 上的,是無盡變化的心思主體
/右弧線。客體相對於主體,似乎有唯一性?…其實不然!───不論人們知否,身、心之間不是恒相守於一的。心思畢竟能銜接在宇宙空靈中對應他身而有的共身之諦,而模擬出他心通,這就是憑著(揚棄了客體的唯一性的)共主體「靈」而有的超心理現象──生命輪迴演化之基。
3.
在宇宙空靈中對應他身而有的共主體靈,所對應的憑依客體,即是被稱為命運、真諦的共客體「諦」;亦即那與空靈左直角線對應而生的右弧,是其客體,是能「將主體客體化」而揚棄了主體(心;
其上方的弧線)的個體性的共客體「諦」。
靈心身界即是Ω這字。
我見生命皆行於靈心身界,我見一切生命都是書寫著生命史詩,一切生命史詩都彰顯著佛性,不管自以為在寫著究竟的Ω字,或是在無明地盲目塗鴉,都是在彰顯著佛性,Ω。一切生命史詩都是在將Ω這字愈寫愈清楚。一個被稱為佛的人,只是因為其史詩已經明顯有效地可讀為Ω,而凡夫就是寫一大堆其他字,看那塗鴉筆跡,雖說是想寫Ω字,看確實是寫爛了,無效的。但我見一切眾生寫的確實畢竟是Ω字,因為,其實一切字都是Ω,所以,耶穌說:「我是α,我是Ω。」因為眾生心思顛倒而且無法跨出身客體,所以Ω字的弧線顛倒且直角線無法分開。其實α就是Ω,佛Ω就是由於正觀空性而扶正了、跨開了的眾生α。
真正悟此道者知道:既然畢竟都是Ω,何不照顧到其寫法而圓滿整合靈心身界?故而設計出修行法門。
這Ω哲學也可實踐在工程學中。
這體系就是分析宇宙為客體性、主體性、共主體性、共客體性。
凡人認為世間事,有人我之別,有造作,是「客體性、主體性」之間的思維;
靈學,是「共主體性」的思維───視世間一切(主客體),皆為真心(共主體)所作;
命學,是「共客體性」的思維───視世間一切(主客體),皆有其命數(共客體)。
「共客體」表示,在個體的主客相對世界中明明不存在,但大家都覺得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也就是「文化」「神佛」。但並不是客觀存在因為必定與人的知覺經驗行為共生──與眾人的知覺經驗行為共生。
「共主體」表示
在個體的主客相對世界中明明不可能,但大家(只要透過靈經驗)卻能主觀而有的感受,比如瑜珈成就者的「一切唯心造」的感覺。
「一切唯心造」為何是共主體性?
因為否認了「客體」的存在。
在「一切唯心造」的心境中(共主觀),會以為世間一切都是「我」一心所幻化。
於是以為「一切皆空」「一切唯心」,而否認一切「客體」的存在,認為只有「絕對主體」(所謂「一切唯心」的那顆「心」)存在。
瑜珈成就者的「如來智心」,這個會否定「单独存在地绝对客體」存在的「相对存在的主體」
(因為能幻化萬物,所以視萬物為無物),
不是一般主體,而是凌駕一切主體之上的「共主體」。所謂「天心」。
相對的,
瑜珈成就者所面對的「真如法界」,那個會否定「主體」存在的「客體」
(因為這「真如法界」是符合「諸法無我」「緣起無我」的──在真如法界中沒有獨立存在的自我,所以說否定了「主體」的真實存在),
不是一般客體,而是統一了一切客體的共客體。所謂「文化」。
身為何生病,為何奧妙的DNA不救自己?常常是因為心有病。 心病為何一再生起?因為靈。
但靈既然是空性而超越時空的,為何引起身心的苦?
因為靈同天地,不拘於身心,因為靈辯證著「界」的圓滿與否。所以,一切生靈,莫不是在「界」中辯證的生命。
20
03.7.20~8.5獻致靈集應成此圖。动机是要以原中空卐字加上近來從心灵學蛻變的αΩ哲學.來設計作為集會
图示,集會後,加上天魚,而有裂圓的idea,為集而設全黃金比且素色.
20040101博士論文思中悟此為靈心身界,200401集美,解釋裂圓为身心圓珠的透觀,現起十方珠影,影中皆又有靈心身界(簡化為中空卐字).
20040209寤自悟此圖中神聖數學比例,起身後網站技術大突破且頓入ee. 20040211凌晨加上右上角中空卐字表夜賭明星無盡緣起悟我亦珠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