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 441詩與詩人 ] 442談布袋戲談「吳鳳」 ] 443說一個「興觀群怨」劇場的理想 ]
441詩與詩人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阿張蘭石, 1994:《自由之愛--無名詩人革命詩集》卷四<屜底剪報> ,台大心靈悲智學社。

★█████屜底剪報███████★

無名詩人,拾荒者之子,拾起了遍滿大地的...

詩學不是文學,文學只是文學,詩學包括革命。 Ω19年11月日記

   (詩學包涵文字、語言,卻沛然雄視─凌駕其上。

    余不敏,今天才想到它。      Ω20.2.9)

詩與詩人

Ω20掌中劇團發起時期

八十年代大眾文明的「藝術品」──唉─已不是有生命力的東西! 不是那種源自靈魂他索求著和諧的內面空間(「內面空間」的DNA安頓一切時空、 萬事萬物……)將意識型態強力托出(呈顯出來)的力量!
  「社會」由意義在「先天」、「內面」構成。文藝活動在人群,根植於社會 生活和歷史背景!詩人對於「人」的意識,不斷使他在其時空脈絡的文化層次孕 生。
   那些我們認識的詩篇(如史詩、歌德、惡之華……),正是在詩人鍵結大眾 的革命生命的實現中,大愛恨的辯證中,超越「人」性──意識型態─衝突的動 力之源,這動力之源她是,是宇宙旁觀者!生命的內面宇宙、心所擅場的內面空 間,為語言暴力、波面般晃動的意識型態所不能侵進。源自她……詩篇一方面雖 表象於意識型態("個人"受制約出的本質,名字),一方面又成為意識型態反叛 的象徵(因其動力源自比意識型態更深的內面大宇宙,為意識型態所不能欺), 成為「革命」、「揚棄歷史制限」的火炬。革命的先機!
   正因為文藝表徵著「人」洪流般堅韌湧動的意識之源,詩篇在祂的人民的衝 突辯證的歷史實踐中,通過統一與揚棄,成為生命悲情上有救贖意義的「美」… …美學追尋上的生命力使力點!………革命的先機!
   祂體現了歷史(意識型態)典型性,更重要的是──祂象徵叛逆的靈魂本身 !顯示詩人先天的革命性。

△只因為布袋偶劇是台灣社會真正的「劇場藝術」,故不同於其他劇藝
  , 它是人民觀照生活(揭示愛恨之辯證…)的語言。

△正因為充沛生命力的詩篇必滋長於祂時空(意義)歸屬的「社會」的  語 言,詩人所以能和他母親的人民如此親近,和他版圖規畫的家園處交會!
     (凌越現代主義內心國王的意識疆土)

△詩篇,在「有[動詞]歷史」神格裡的茁壯詩篇,──成為詩人的宗教:
  在 社會上(人民)生活的立足點、永生的立足點。

△勇者不懼:
   社會主義詩人時常(使)自己走向社會力的輻輳點(有時是政治的權力流域 ,或……),隱入發生社會問題的城鎮(範疇),因為那是觀照的準星,藉著在 各種力量的交鋒中,他洞悉「社會」運作的本質,乃能決定如何實踐自己……成 為社會的一份子……他王而感之成為民粹重點,不再飄泊憂懼。
       (已拋開「同情」的小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