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631魚神教我放養缸 魚缸蘊藏奧妙道 ] 632原鄉善緣彼岸橋 ] 633萬千相應作壇城-低階生命為犧牲 ] 634.放養善緣一千年 ] 635.虹上雙魚步佛足 ] 636.群游界諦群游悟 ] 637造景 ] [ 638樹管濾水法 ] 639水界無國族 ]
638樹管濾水法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岸浪深長:24-38-62-100(cm)】的Ψ-Ω缸

平民普惠才是王道 --故有DIY四原則:
0. 規格在【放養主客都舒適】的角度與【能讓個多人能分享實行】的角度上取得平衡,故採取相應於 【浪岸深長:24-38-62-100(cm)】的Ψ-Ω缸設計。

1. 設計發揮最大效益才能不遜於高級商品而取代之。例如【新水S管】或【十重過濾】設計。

2. 材料是零件化的大眾常用物件才能取得容易。
故例如【十重過濾】設計便是採取U-PVC配件,因為U-PVC管是已普遍零件化的家庭用件,而玻璃或有機玻璃都不是。 【新水S管】也是採取U-PVC配件與很便宜的打氣細管。

3. 物件規格需要是具有普遍性的,才能變通容易。
故例如【新水S管】、【十重過濾】設計便是採取U-PVC配件,因為U-PVC管已經發展出很普遍化的規格體系,配合Ψ-Ω缸規格可採用110mm直通、三通、蓋、閥;而玻璃或有機玻璃卻都得要另請專業人員剪裁。

Ψ-Ω缸 數值控制工作:

控制項目 儀器 測定範圍 測定須知  
         
照度   60MM深的珊瑚所需:水面80,000lux  
       
水溫 溫度計 24~28℃ 避免在加溫器或冷卻器旁直接測定
比重 比重計 25oC之下,保持在 1.021~1.024之間 比重應隨溫度變化而隨時校正
導電度計 47-51ms/cm
       
PH值   保持在PH=8.2~8.4 使用增酸或增鹼劑調至適當水質
dGH值
碳酸鹽硬度
  保持在15~20之間
7o9odH
飼養海水魚及東非慈鯛魚尤須注意
CO2含量   保持藻類和魚類菌類間的呼吸平衡 關燈前需關閉CO2系統
NH4+   保持在0.1mg/L以下 最好每週測試一次,海水魚更應常測試
NO3-   保持在0.25mg/L以下 最好每週測試一次,並持續記錄觀察
 NO2+      
    0.1mg/l  

1 鹽能置換魚體內NH3.  2 鹽能促進淡水魚皮膚對藥物的吸收.  3當鹽去掉魚的保護膜,菌蟲易趁虛而入.

203 Ω漁新法--一缸攝大化

203.0 一缸攝大化:集床攝地分流攝水五臟攝火泡面攝風

 "集生床"

2. Ψ-Ω缸

該有多少個
大中小,一二三。一大+二中+三小:
龍諦在大缸,其他中小。大缸唯一,而以精巧的方法,將多元的環境,整合於一缸。

龍諦缸應該多大呢?
因龍諦至少對應人身,而魚兒如其細胞,故龍諦大缸至少應該有一個人的長!  
人身是上帝的形象,是12星座的聚焦體,是大化(大自然)的最小的圓滿單位,所以,當人放養正如其身般長的魚缸,正能得到「靈」的善妙相應。

魚神宮的佈置,應該配合12星座的原理──配合人身的奧妙佈置。魚神宮是一個右脅臥(作著海洋夢)的魚神,他面向我們,其首是白羊座是魚神宮的最左端與左前方,其喉頸是金牛座是(生化過濾程式之)電動水流的出水口,其腳掌是雙魚座是魚神宮的最右端與整個前方,所以,魚神宮的左端是東方

魚神異論:「大缸養小魚,小缸養大魚。」意思是說,值得養的小魚,是能「化現龍靈」的燈魚,所以養小魚其實是養龍靈,為了展現龍靈的氣勢神韻,需要大缸;反之,養大魚,既然不是為了群遊效果,便是為了其個體神韻、氣質、顯色變化等等,所以要稍微限定其活動,才對此個體做觀察,所以要用小一點的「中缸」

Ψ-Ω缸目前:
1. 「缸大可容人身」。
2. 「隨時面對瘟疫」:
鋪設集砂床,挖集水口,以使主缸簡化而能讓四大分合,以備各種臨時狀況───用藥或換水。
3. 「包容幼魚之全環境」:集水口上鋪設大量水藻上達水面,作為弱小魚之生活圈,亦避免慢速弱小魚的魚食被搶。

 

找個房子設計一個Ψ-Ω缸,1.62公尺長一公尺深。養與人類有法緣的小型魚與植物。東方,有群假山搖指一片陸地,陸地上面是沙灘,沙灘上有個綠意盎然的月牙泉;陸地下麵是轉圜板與轉圜空間。假山有許多洞洞像是千佛巖、雲崗石窟,可想像某石窟中駐席一尊魚佛,某石窟中藏了一對隱居產子的神仙。其中最莊嚴的阿海石窟裡,有魚神宮,供奉一尊連體藍鯨母子玉像。
B問:

「凡事包涵了“模擬”,就不是完美了。 魚兒,本該生長於大自然,豈是生態缸?」

A答:

「大自然」,有生養、相應之功。「天有好生之德」,大自然是處處相應、重重無盡的生命宇宙,能造生萬物的基因,調適、分化基因,並將所有個體的樸拙之愛,鍛鍊成慈悲大愛。
「完美生態缸」這名字,是強調「進化完美」與「整合生態」。這就是大自然的生養之功。
為了契合於大自然,「模擬」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但不能只是唯一的方法,否則當然如東施效顰,掛一漏萬,不得大自然那「處處相應,重重無盡」之功───確實如妳所說,模擬就不完美了。
但所幸,在明白「大自然之道無所不在」(所謂「道一而分殊」)的道理而開發出完美生態工程後,我們(與魚兒)都能「無入而不自得」,都能得享上天的好生之德。這完美生態工程就是:

基因調適+感官模擬+資源聚焦=靈心身界契合於大自然的生態

一、基因調適
「基因調適」,是這樣的,妳說「魚兒屬於大自然而非魚缸」,這說法是建立在「大自然創生一切生命的基因」這想法之上,但所謂「大自然」,其實本來就包括人類環境中的「魚缸」的!
大自然,豈止於窄義的「野生自然」?其實祂包括所有「能達到穩定的生態系」,因為所有這樣的個體生態系,其實都像野生環境一樣,相應著天地人、日月星,都是與整體生態系(大自然)相通的,個體與整體是相契合而不二、無別的。
若問:「魚缸,壽命給你30年吧,豈能稱為『能達到穩定的生態系』?」答案是:
當然能。
因為「魚缸生態」也是相繼不斷的,自遠古到今天,幾乎可說只要人類環境仍能存在,魚缸生態就能存在!一個魚缸可能只有3年壽命,但是,人類有其文化生態以來,就有那麼個似乎存在的「不朽魚缸」,生成了「金魚」這從來不曾野生的魚種,且代代相傳毫無絕跡的跡象。反而(很諷刺的),各地所謂「生長在大自然」的許多原生魚種,都隨時瀕臨於絕種。妳能說這些深山溪流──原生魚的「瀕臨絕種的原生生態」,才是「大自然生態」,而魚缸──人與魚類共生的「長養物種的緣生生態」反而不是「大自然」?那就是不知「大自然」無所不在囉。
這「魚缸生態,也是長養物種的大自然」命題,不但是史學、文化學上的事實,甚至是生態學、遺傳學上的事實!妳知道嗎,如果沒有魚缸,各種所謂「金魚」與決多數的熱帶魚種,都要絕種!他們,本來就是「與人類共生的、因人類而進行基因調適的」!他們本來就是以「人類所經營的環境」為「大自然」而進化(基因調適)出來的生命。
再說,妳說所有於都該生活在大自然,說妳絕不養魚,要讓生命自由,讓生命回到大自然。妳知道嗎?所有的金魚熱帶魚一旦回到野生,都要絕種。若問:「養這種由人工產生的生物種,根本不『自然』!」答:這生命,別批評他們是「人工產物,不自然的」!沒有人類能生產生命,他們仍是大自然所緣生的!這就是我所謂「與人類有法緣的魚種」。這也是我「推薦養金魚、熱帶魚而非生於遠方的海水魚」的原因。若將海水魚「囚禁」在魚缸,或許確實不快樂,人魚間緣分不好;但是,對金魚、熱帶魚而言,「如魚得水」這種快樂,需要的是有著人類愛心的魚缸水而非野生水域。
妳真的認為「這種物種不自然,應該任其絕種」?他們不但不是「不自然」更是大自然最明白的顯化!牠們是在人類與魚的「善緣起」(人對魚一念的慈悲與愛,使魚種基因突變而生成與人共生的新種)之上產生的!這樣殊勝的因緣,何以不值得珍惜?
我問,以藝術家為例,妳要把文化生態(有人類,就會有文化生態)所生養的藝術家們都解散掉,讓他們回去打獵、爭鬥嗎?妳說人類的文化生態,生養了藝術家這族群,難道不該?難道不「自然」?「大自然」若果如此「窄義」,要之何用?連藝術、詩情與愛都無法涵蓋,談何生養萬物、相應無盡?
金魚、熱帶魚,即使不算是人類中的藝術家、詩人,也算是藝人了!
愛藝術與詩的人類,其文化生態在「基因調適法」中,得以生養藝術家與詩人,實現了人類對藝術與詩的愛;愛自己愛一切生靈的人類,其文化生態在「基因調適法」中,得以生養金魚、熱帶魚,實現了人類對生靈本身的愛。「基因調適法」其實不是一種人工技術,而是大自然的妙顯,是上天的恩寵,「上天有好生之德」。

二、感官模擬法:
「感官模擬法」,是就魚類感官與人類感官兩個角度,來重現感受,為了讓魚與人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中,相應對大自然的潛意識情懷,啟發超個體的,整體性的「靈」。

附註一下:
妳提到「解剖神經學證明瞭惠施是贏家。」我想,人性魚性乃至佛性,都不是現階段解剖神經學所能瞭解的。
妳問「魚豈有這般性情」,答:魚的業報因緣與人類不同,性情機制於是不同,但我們知道宇宙是「一一相應、重重無盡」的,在體驗過超心理學的奧妙後我相信「魚心」通「人心」,我認同佛陀所證得的直觀:萬物皆有佛性。佛性是比人性更深刻周全的!魚或許不懂人,正如我不能確定魚的「樂與否」,但魚的性情是可以在發展後到達佛陀的長情大愛的,長情大愛,豈不包含人性?
直取「菩薩道」的相應,即可,不需陷於莊子與惠施的詭辯。。

三、資源聚焦:
「資源聚焦法」的原理是:其實沒有任一系統是孤立於大自然的,只要善加聚集,使該體系成為資源焦點,那麼,原本似乎缺乏的「大自然條件」,其實也是本來具足的。
就魚缸而言,魚缸與大自然,似乎有四個不同:
1. 無廣大的水表面與水中物表面。2. 無廣大的空間。3. 無多元變化的水質。4. 作為無盡能源的陽光不足。
但這四個不同其實也可以不存在────只要用以下四法,就能使原本就具足的「大自然條件」被聚焦而展現,畢竟,地球上的空氣是相連的(只要放魚缸的房間有開窗,那麼,這魚缸就不是「完全人工的、孤立的體系」!),能量也是相連的(同一源頭!人類環境中的電源,也是來自太陽!所以既使能源來自電而非自然光,這魚缸仍不是「完全人工的、孤立的體系」!)。
方法是:1. 打氣泡,採棉沙床為底,多孔材為石。形成「集生床」───攝集生命力的缸床。2. 空間以易經原理使之重重無盡。。。。。。

從大自然粹取出的相應機制:【集砂床+泡攝水面+支流濾水+重重空間

基於「相應大自然,建立養魚壇場」的精神,02/11/28一夜靈感泉湧,想出了一種新的魚缸設立方式──新的養水方式: 【集砂床+泡攝水面+瀑布滴流】。

發明「集砂床」,靈感來自:一個魚缸,要能精粹相應大自然實情,才能相應大自然的無限生機。
大自然的光,是全頻的、上照的,所以養魚壇場中,談光源,先談「集光設計」,再談燈具;
大自然的水面,比魚缸廣大而有生化機能,所以養魚壇場需以「泡攝水面法」(如同蛋白質分離器的原理)來模擬大自然,產生效用;大自然中的湖底,應是多層次(能滋生多元益菌)的、柔性(如棉)的、無死角(如底板)的、適性(投魚所好自有妙用,如細沙投沙鰍所好)的,且永續無憂(減少電器)的,所以需以「集砂床活水法」來模擬!

 

大缸的入牆(加樑)設計

建立Ψ-Ω缸,和學佛一樣需要福慧雙修:
既要智慧來明瞭為何建立、如何建立,也要福報有個適合水族箱安放的地方。/張蘭石20030608

  • 0. 安置Ψ-Ω缸前,要考慮到以後要移動已建立好的水族箱很難,因為它很重。

  • 1. 安置Ψ-Ω缸前,要考慮地板的承重力。還要加上賞魚者的重量與預防地震餘裕。

  • 2. Ψ-Ω缸的位置應是寧靜不受人的活動幹擾的,避免日間聲響驚嚇,與夜間光線幹擾。  

  • 3. Ψ-Ω缸的位置應是「與大自然一體相應:風水時光,大化相連」的:
    首先應是通風的,避免潮濕;其次排水容易──鄰近水龍頭儲水塔,且預留安置生化活水缸;Ω水族箱需晨曦直射(而非玩家所說的遠離陽光)。大自然的陽光雖滋生藻類,但含有科學家未知的生命力,不能完全排除。但照到南方陽光或在窗下背光放置則不好,因不是自然界水下的光照情況,會猛生不自然藻類,且南方陽光或背光都有礙觀瞻(魚要反射觀者這方照過去的光線才美)。所以要置於向大窗且窗外空曠而廣納散射日光的客廳內。

你要做多大的缸?是住樓房嗎?樓房建築結構強弱之間,差別很大,該考慮安全問題!
民用房的地面安全承受力只有150到300 公斤/平米而已,但由於是鋼筋框架結構,可以把壓力轉為拉力分散,所以真正地總承受力、角落承受力,當然不止。不過,當缸體總重量多於500Kg,還是靠樑靠牆比較安全。當缸體在兩噸以上,就建議把缸安置在主樑上。
大缸設置處若不是1樓,就最好選較高的樓層,採光通風通常較好。
要挖掉的牆雖非結構牆,原也多少有承重力,可再架鋼梁,工字鋼之類的鋼材,設法補強。
結構若太勉強,則只是無立即的災難,結構問題是短期看不出來的,時間長了就有危險了──彈性會疲乏,鋼和水泥會老化,裂縫會累積。否則絕對不可行!
缸底櫃用槽鋼焊接成,上部加了4條梁(槽鋼),低部也加4條,用角鐵,然後用防水水泥把底部固封,整個缸壓在夠寬的大樑上(房子的牆需改動)。這是入牆式設計,因為大多數牆體下都是梁,故放在棟梁之上,是較好的,但要拆牆。。。。。
一保安全!底缸駕在你的主缸上面如何,不增加地面的壓力,還有很多好處。

180-250cm的缸放置在牆邊,是OK的,但 180-250cm的缸作玄關用的,危險。

角鋼底櫃DIY

> 前一陣子蘋果日報居家佈置的報導,
> 說有位大學生用角鋼組合床 衣櫃 書桌等。
用角鋼DIY製作家俱,要注意:

角鋼是很不錯的一個材質,
但是,等你都組裝好之後,
在使用當中,一定要小心安全,
因為,我以前住校時,我們的上下舖就是用角鋼組成的,
我們常常會因為不小心而被那銳利的金屬給弄傷…
所以如果你組好後,在使用上真的要小心~~~~
 

角鋼俗稱角鐵、是兩邊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長條鋼材。有等邊角鋼和不等邊角鋼之分。等邊角鋼的兩個邊寬相等。其規格以邊寬×邊寬×邊厚的毫米數表示。如“∠30×30×3”,即表示邊寬為30毫米、邊厚為3毫米的等邊角鋼。也可用型號表示,型號是邊寬的釐米數,如∠3#。型號不表示同一型號中不同邊厚的尺寸,因而在合同等單據上將 角鋼的邊寬、邊厚尺寸填寫齊全,避免單獨用型號表示。熱軋等邊角鋼的規格為2#-20#。
角鋼可按結構的不同需要組成各種不同的受力構件,也可作構件之間的連接件。廣泛地用於各種建築結構和工程結構,如房梁、橋樑、輸電塔、起重運輸機械、船舶、工業爐、反應塔、容器架以及倉庫貨架等。

捉缸中生物,最好被動設笱,不要主動網撈。


集砂:分砂(分缸外粗砂與缸內細砂)集生(聚集生機)通外桶(連通到缸外的厭養菌桶)  

0. 集砂活水法

集砂」:分砂(缸內細砂不礙生物鑽土)集生(聚集生機)通外桶(連通到缸外的厭養菌桶)  

粗細兩種砂在此能分開,細沙只需讓缸內生物喜樂安棲攝食用,不需太多;粗砂則使嗜養、厭氧兩種硝化菌著生,量需大且可外置。粗細砂的生態功能,由「集砂」來整合。

「集砂」的「兩樓架構」設計,其上層管專門吸缸內沙面上的廢物,經物理過濾後進入生化粗砂缸,再由「天湖」回到缸中。「集砂」活水法的主要功能,是使魚缸形成完整生態系,使水能被「活化」,而非被「過濾」。所以不稱為「過濾法」而稱為「活水法」。這種方法,兼含「物理過濾法」與「活沙法」的優點。

1. 作法:

魚缸底層,先放置集砂板(解釋于下一段),其上是細沙,鋪約50~100mm厚的細沙(顆粒直徑約1mm)。 

1.1.2. 結構設計與功能解說:

1.1.2.1. 集砂板

集砂板」是高約2cm的塑膠板,下面1 cm是水通部分,上面1 cm放置生化棉,中間是有密縫的中隔床板,可使下方的水通部分與上方的生化棉互相通水;中隔床板下方是空的,可通水;中隔床板之上是與中隔床板等面積的生化棉,在上方是長寬都比床板凸出約兩倍床高的塑膠紗布。可以用幾塊水通底板來組合成一大塊,彼此間保持水通───將上層的塑膠紗布掀起重叠,如此既可阻斷上方的細沙不至于落入床板之間,亦可不阻斷水通;而最外圍的水通棉床,則以上方垂下的塑膠紗布來阻斷其外界的水、沙不進入其中。

集砂板」功能有二:

a. 其中的水能相通,可藉由自然擴散而均勻了底板中各處的含氧量,故其棉層上頭的沙不至于產生無氧區。

b. 底板上可安插幾個平時細長至水面塑膠管,可從這些管1.出氣泡 2.清出細沙 3.反洗污穢───因為將來穢物只會在細沙表層,倘若真的感覺整個底棉細沙體系太污穢淤塞時,可將水流從此塑膠管進入通過棉層而從砂層涌出,便能沖出污穢;另外,也可偶而從此塑膠管抽水,而抽出從底板旁滲漫到底板下的細沙。 


沙與砂之區別:中國大陸都用"沙"字,日本則通用"砂"字,臺灣地區則"沙"與"砂"皆用;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何智武教授認為河川固體顆粒大小區分之,即下游地區顆粒小用"沙",上游地區顆粒大用"砂"。泥沙的物理化學特性、水力學特性都同顆粒大小息息相關。因此, 在一幅泥沙分類圖上, 赫然以0.05毫米爲界, 把顆粒直徑大于此者劃歸爲“沙”類, 顆粒直徑小于此者劃歸爲“泥”類, 此外,當顆粒直徑大到2.0毫米以上則爲“石”,

1.1.1.1. 細沙

需要採取細沙(而非粗砂)的理由是:

沙够細才能投魚所好而引魚翻沙

因為細沙層是接近水流的,且因為能吸引鰍魚來翻動,故能呈現高氧區,能茲長好氧性硝化菌。(許多魚喜歡吞吐細沙,但目前魚缸用的砂都嫌太粗不適合吞吐,唯有細沙才能使魚樂于翻沙而維持沙層的含氧度。)

夠密能使氧氣漸稀

細沙才能夠密,且能使含氧量隨著細沙深度而驟降,使下方棉層成為低氧區。

夠密才能阻隔穢物

細沙能讓穢物不要直接進入下方棉層。

若發生細沙層的粘質淤塞,除了不得已時從底板上的塑膠管進水,使水流從底板上生經過棉層而涌出沙層,帶出粘質淤塞物之外,還可利用「吸沙洗沙法」。「吸沙洗沙法」可以只在每次「換水大掃除」時以一根粗的透明塑膠管來操作,吸出的水直接倒掉;在「換水大掃除」之外,則可搭配分離式機械篩檢程式,將吸出的水過濾後還給魚缸。方法是利用一條直徑較大的管子,插入砂礫層中抽水,這時砂礫會在管子裏滾動,却不至于被吸走,只有雜質會被吸走。 

但如果在砂礫上放置過多的岩石和沈木,會影響這系統的「活水」功能,因為這些死角會阻礙細沙層的氧氣提供。

1.1.1.2. 放沙子的好、壞處

魚缸的生物飼養量總是遠大於正常活沙處理的量。魚缸,最好水流大一點幷搭配高效率的skimmer ,讓魚的排泄物能很快速的移出魚缸,這才是最有效的維護水質方法。

活沙並不適用於飼養很多魚隻,而且設置不成熟的活沙,連少量的魚都養不活。

放珊瑚砂的好處:

一、可以利用珊瑚砂來穩是ph值
二、看起來自然
三、可以飼養如花園鰻或鑽砂的隆頭魚科
四、利用砂表面培養有益箘

而要注意處有:

一、殘餌和糞便會堆積在砂層中。不像不放砂時,殘餌和糞便會堆積在水流緩和處...容易吸出。──故要捉出堆積處,設置物理過濾的入水口。
二、容易產生NO3───故要植木。
三、魚隻生病時下藥時間和次數....要更長更多──故要有隔離缸,不再主缸下藥。
四、下藥時會將砂層中的細微生物一並殺死──故要有隔離缸,不再主缸下藥。

1.1.4. 揚棄底沙過濾

底沙過濾是在底砂下埋多孔板,水便會通過一條設在塑膠板後面的上升管從板下排出。氮化細菌聚集在大部分的砂礫層上。
爲了形成基本的水流量,上升管的底部就放置一個氣石裝置,形成一條氣泡水流,將水推向水面去,這水流流經底沙,提供了好氧性硝化菌滋長所需。
可是,氣石裝置長期使用就會卡住雜質,而减少氣泡,導致水流减慢,降低了生物性過濾的效能。氣石的代用品是潜水泵,讓它直接抽水。但又回到了「電器化」的老窠臼。更致命的缺點是,底沙往往污穢不堪,污穢深入最底層,在死角造成敗壞而滋生惡菌。
爲了减少雜質聚積在砂礫層上影響水流狀况,有些人將底層過濾的水流作顛倒式操作,方法是,水流先通過一小海綿再進入潜水泵,之後再被推進過濾板底部,之後在上升經過經過砂礫層範圍。但必需清理海綿確保沒有雜質才會使水流暢通無阻。此外,也有水族愛好者選用外筒來配合底層過濾。但都沒有把握「喜氧厭氧高效分家」的原則

1.1.5. 揚棄粗沙 

至于近年最被推崇的「活沙法」,是由數層不同大小的砂層組成,顆粒較小的砂礫在頂層,顆粒較大的置于底部。
但阿張覺得,最好以外桶來代替下層粗砂。為了:

1.1.5.1. 免除兩種滋菌環境的相混

上層細沙混入下層粗沙,是難以排除的討厭情況。這導致隨著日子過去,細、粗沙層逐漸混淆,兩區因為分隔不明而都會被破壞(魚蝦蛤難處于不够細的細沙;而粗砂也因混入細沙而水流不通)。

1.1.5.2. 揚弃硬沙層以回歸自然

而且,堅硬粗砂沒有彈性緩衝。那麼,一旦山石移動時,就容易壓死藏沙中而沒被注意到的魚蝦蛤。這怎是大自然底床的常態?

沙應該細到讓水底生活的魚類感覺到在上面很舒適ß------à2. 它得够粗以確定水流可以通過底層,防止砂床腐敗。
粗狀、銳邊的砂石幷不存在于它們的天然繁殖地,在太粗糙的砂石層上,鯰鰍科魚、挖穴的慈鯛與莽撞的龍魚可能損害自己味覺敏感的觸鬚或口唇,導致它們無法進食而死亡。
其實由於2. ,水族箱底層的砂石要越細越好。太粗的底砂(即砂直徑大于4厘米),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由于碎屑易于沈澱在粗石之間,隨後便會被細菌分解開來。時間一久,碎屑小到一個程度時,底層的水迴圈實際上就被堵塞住了。若底層是屬于細質的砂,碎屑會沈澱在砂床“上面”;然後在下次換水時,就可以容易被吸起。
同時,底層也不應太過細密,因爲這可能導致其所需的水迴圈完全崩潰,所以只要砂石或碎石直徑小于1厘米,都不應該考慮在內。


因為放養者都常需出遠門,Ψ-Ω缸在設計上需要 :0. 缸內通透不放機電(才能建立優美音樂);1. 能量養分自然供應;2. 考慮到暫時停電;3. 考慮到水路阻塞。

基於【0】,pump不能擺在主缸內。

基於【1】,擺放在朝陽;

基於【2】,pump不能擺在缸內;

基於【3】,pump不能擺在缸內;

故主缸出水只能是溢流——採用外部pump;但主缸水面積大,會造成外部pump水位變化大,停電是外部水位大量上升,故採用主缸溢流至過渡桶,過渡桶再以pump將水打到底部與主缸水面等高的滴流盒,再銜接到紅樹叢,再溢流會主缸。


開放缸的通透大致上是水界冥想者的最佳選擇。
    因為加高的並非水位,故不需要更厚的壓克力玻璃,是改良的開放式水族箱,既能擺脫上框玻璃護條,觀賞者會覺得離水族世界更近了,猶如身臨其境,更容易讓水族世界融入整個家庭氛圍。
    除了從正面和側面觀賞水族箱,開放式水族箱可以從頂端俯瞰整個水族造景。水流打著清澈的水面,在燈光照耀下泛起微微波光。愛魚游至水面覓食時,如果從上往下觀賞,您一定會有另外一份驚喜!當一些水草頂至水面時,和水面相輝應,煞是美麗。一些漂浮性水草在此時會散發出更迷人的風采。尤其還能完全無障礙的欣賞到一些水生植物在水面開花的情景!


~換水溢流M管~

——作法:
1、一條膠管從洗手台經過活性炭到缸中,以水滴緩慢地直接將自來水加入缸中(為使設備精簡而省略養水槽),利用缸內水體的氣泡、過濾等生化效能來 進一步消除自來水中的氯氣,活化新水。
2、過多的水則造成水壓差而將缸底水經由較細而平行的M型膠管(打氣管)以虹吸原理吸出。M的左腳表示一根朝下的管子接到水族箱底,M的右腳表示另一根朝下的 較粗(以避免氣泡阻塞)的管子接到排水處。M的第二個高處接一個(3通管),把這3通管拉高到你要保持的水位高度,朝上的管子接一根打氣管(長度 到水族箱最高可允許水位)缸中的恒定水位由的高度來決定。
——設計理念——
1、因應最佳水質管理方式:換水太勤,魚太累 (即使一次只加1/n,魚仍要適應);不換,久而久之,老水變綠水就over。新水、老水(ps1),各有其用!新水能刺激魚生長 (例如七彩在新水中長的快),老水能保證魚少出問題。裸缸因為沒有底沙調節,最好常換水,而由於天天換水要注意新水和舊水水質是否相差太多,所以【每天(餵食後)換一份x 的水】勝於【n天換掉nx 的水】;推至微積分數學,則【隨時一滴滴換進新水】勝於【一次次換水】!所以,適合使用自動新水diy裝置,換入新水將很多的礦物質以及硝化系統所消耗掉的能量補充到魚缸裏,使得魚缸有一個平衡的氨氮迴圈。
ps1:老水是指形成了複雜微生物成分---不止是硝化菌,還包含複雜的酶素、酚多精、其他益生細菌......常會有均勻色澤(褐...),不同于髒水的不均勻色澤,也不同於藥水的特異(黃、藍...)色澤。 缸中的菌種很敏感地反應者水質,水質若波動,對濾棉上地菌叢生態影響很大。在洗過濾海綿的時候,切忌用別的水,從魚缸裏取水來揉淨! 如果用別的水,海綿上的細菌會被殺死。
2、材料很便宜、容易買、很輕、容易固定,物理觀念清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