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心理學簡史
阿張兰石
所有民族、所有文明、所有宗教傳統,都有他們對身心靈的洞察,那些被傳承著的知識,都是廣義的超心理學;然而若嚴格界定超心理學史,則只能追溯一百多年。。
1882年,英國幾個靈異現象的科學研究社團合併成為「心靈研究社」(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簡稱
SPR),公推深受尊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哲學家Henry Sidgwich教授為會長,參加的會員多為歐美各國的知名學者。
有兩個重要議題促使了SPR的創立,那就是當時流行的通靈術與催眠(Mesmerism)。
Spiritism又譯為招魂術、招魂會,類似台灣的「牽亡魂」。十九世紀中葉興起於美國,通靈術信仰者聚會於小房間,由一個靈媒主持,讓有形或無形的幽靈(ghost)回答與會者的問題,通常類似台灣的乩童現象,偶而與會者也能經驗到空中聲響等現象。
當時成立這樣的協會,當然多少是「離經叛道、驚世駭俗」,所以,他們扣緊了很“科學,理性”的宗旨──歐洲自古就有靈媒,在當時也有不少人見證靈魂現象,在不受教會規範的靈媒傳統中,人們除了在個人面上藉由靈媒溝通死亡親友,此外也在群眾面上引出了對於超自然“神跡”的傳言,故而某種程度上成為社會問題。於是標榜科學“目的理性”的科學家們便認為:若靈學之說一直只能在理性殿堂之外糊里糊塗地流轉,難免誇大變形,造成心靈學與理性之間兩極對立,所以,應該將心靈學納入科學的範疇。
協會創立後,最初採取的步驟之一,就是任命一個委員會調查「通靈術」。他們大量收集各種靈異事件資訊,且提供給學者去研究。四年後出版的《生命之靈》(Phantasms
of the Living)一書,成為第一本心靈研究教科書。
此外,進入二十世紀時,劍橋大學教授麥耶茲(F. W. H. Myer)出版的《幻覺的統計調查》(The Census of
Hallucinations)(Myers, 1894)與1903年出版的《人格及其不死》(Myers,
1903)都成為經典文獻。當時確立的研究對象,正是今天超心理學所專注的超感官知覺、念力、靈魂、轉世等現象。《幻覺的統計調查》這本書首度對「精神感應」現象作客觀研究,書中對二萬人作了問卷調查,堪稱大規模。
1937年,萊因(J. B. Rhine)開啟了「實驗超心理學」(Experimental parapsychology)的時代。萊恩博士在 1920
年代獲得植物生理學博士學位,因發覺植物本身不僅具有生命力,而且有感情,認為宇宙間的萬物,尤其人類更具備有高層次的潛在能力,因而增加了他的研究信念。在 1934
年發表以《超感覺的知覺》為題的論文,簡稱 ESP,成為一門學術,通稱為「超心理學
Parapsychology」。超心理學是在心理學(Psychology)前面加一個 para 而成。他們在為超心靈現象歸檔時,以希臘字母
ψ(psi)來命名,如今psi已經普遍成為這一類現象的代名詞了。
自從1934年Rhine教授建立整套超心理學學術術語,應用統計學於實驗設計、分析中,已使保守科學界對心靈科學無可置喙,於是超心理學已經不是迷信。重要的進展是,隨著科技的發達,各種電子儀器如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等,可以「使無影無蹤的ψ現象,得到實徵(表現在儀器上)!」例如,當氣功師「發放外氣」時,儀器已能偵測到多種有意義數值,可以「以具象的數值,來定義抽象的“外氣”!」又TM的研究單位所興起的電子腦波實驗,是一個例子。另外,杜克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都在進行腦波研究,並探向ψ功能的本質。
中國空有得天獨厚的東方文化,能養成超心理學所需的人才,卻因為學術界之冷漠,使國內學子一直與這個切入真理的絕佳角度失之交臂。
實徵研究例:將ψ圖像化的科學──靈光攝影
對超心理學家而言,“克里安照相術”的發明,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將psi科學圖像化」
簡介克里安夫婦,以及其“靈光”照相術:
1939年,俄國烏克蘭的一位電機技師Semyon Kirlian,正在個克拉斯諾得市(Krasnodas)
的一家醫院裡觀察一台運轉中的生理治療儀器時,無意中他的手(另說是病人的皮膚)被通著電的電極電到,剎那間他看到了電極放電時所產生的亮光。於是他好奇:「如果把感光片放置於那發亮的位置,會呈現什麼呢?」他將手放在感光片,並再度碰觸電極,他的手灼傷了。然而他驚奇地發現,環繞著指尖有一圈奇妙的光。這驚人發現宣告了攝影術的新用途,於是這位業餘發明家,便與妻子華倫特娜(Valentena)開始一起研究這ψ現象,在只有兩個房間的小公寓內成立了研究室,而這小研究室其後四十年中所發表的克里安照相術,卻造成心靈學界大大的迴響。
“靈光”。它最有價值──也最受爭議的地方,是它所顯現的,並非是肉眼所見的世界,而似乎是比物理世界更完整的靈性全息。例如一片破損的葉片,在克里安照相術之下的“靈光”,卻仍能呈現完整葉片形狀──從此,這有名的“葉片幻形”,一直是心靈學者認為「有超乎肉眼之外的靈場」的重要說例。
美國NASA執行阿波羅(Apollo)及月球計劃的貝爾(Fredrick Bell)
博士,大量仔細比對了克里安攝影與X攝線、銥計劃、血型檢測、電子攝影術、腦部電子攝影術、生命回饋術等,發現是一致的!從“生命能場”理論架構,超心理學進而能建立使個體生命能與宇宙一切生命(乃至其共同的主宰)共存、共容、相繫的見地。
1961年依利諾大學教授J. G. 奈赫發起了一個研究團體,稱為Sorrat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Rapport and
Telekinesis)。Sorrat集團對PK的根本定義產生懷疑,這也是心靈學界最重要的懷疑之一:到底超常現象的源頭,是自己的心念,還是外在的靈界存在?
奈赫教授與萊因博士一起設計了“小實驗室”研究。“小實驗室”,是能夠保證密封,又能夠便於監看的玻璃魚缸,實驗設計仍然相當嚴謹。終於在1975年完整拍攝到一支筆自己飄在空中進行“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這無疑挑戰了許多心理、超心理學家的理論,諸如:「發生在靈媒身上的『自動書寫』,只不過是她自己的潛意識的浮現罷了。」「與其說超常力量來自亡者、靈界眾生,不如說是來自生者所分裂出的人格。」Sorrat點出了重大的公案:「若沒有靈媒的存在,也能有自動書寫發生,則所寫出的是誰的潛意識?」
超個人心理學興起後,配合現代物理學發現的量子論,提供了超心理學更有力的宇宙論、存有論,也提供了更準確的研究方向。其中,最值得重視的,是“全像論類比”的觀點。
196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让超心理学进入了。
科学家普索夫(Harold E. Puthoff)和塔格(Russell Targ,1934- )由于研究以色列特异功能大师盖勒(Uri
Geller)而走向超科学。
盖勒1972年11-12月历时6周,1973年8月历时8天,两次访问两位科学家所在的斯坦福研
究所(SRI,与斯坦福大学没关系)。这两位激光物理学家用先进的仪器研究了盖勒,证明盖勒有
特异功能。1974年10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普索夫和塔格的论文《切断感觉渠道条
件下的信息传递》,部分报道了他们做的一些实验。其中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把一粒3/4英寸 大小的骰子放进一个3×4×5英寸的钢制匣子里。继之,由实验者之一使劲地摇晃钢匣,再放回桌面,使骰子各面的分布同随机分布没有过大
的偏离。这时,三个实验者都不知道匣子里骰子的取向如何。然后,让盖勒随手写下骰子朝上一 面的数码。”(海曼,118页)
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的确令人印象深刻。盖勒受试10次,有2次放弃了,其余8次则都对了。两位物理学家说,以随机猜测取得这样的结果的概率只有一千万分之一左右。
对于超心理学,美国已经有波士顿心灵学会、美国心灵研究会、国际心灵研究会和一个超心理学基金会;刊物有《国际超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灵研究会杂志》和《超心理学杂志》;
美国对超心理研究的资助持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