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 810超心理學簡介 ] 820中華超心理學會沿革 ] 830中華超心理學會成員 ] 840中華超心理學會會籍 ] 850中華超心理學會工作 ] 860《中華超心理學刊》 ] 870報導舉隅 ] 880會員部落格揀集 ] 890全球超心理學資源 ]
810超心理學簡介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811不再神秘的psi
812psi的千年孤寂
813超心理學作為科學
814ψ研究涵義
815Ψ研究涵義-1
816Ψ研究涵意-2
817Psi策略思考
818超心理學簡史
819心靈學四範疇

Ψ是【靈科學】的代表符號。
Ψ
原是希臘字母的倒數第二個, 象徵在到達終極 Ω(象徵真理), 前,那神秘無涯的未知,超常…
Ψ的蘊意可由讀者您來進一步發掘....

問:何謂“靈科學”?

答:身心靈的奧秘知識,或許早已零星見於各民族的聖典中;但大眾的文明,卻剛剛觸及這主題100多年。即使如此,人們仍能看到,科學文明的範疇,已逐漸能超越物質領域而瞭解精神領域。讓奧秘在科學文明中被理解,俾能利益大眾,便是「靈科學」的使命。

“心靈學”源於1882年英國學術界倡導的“心靈研究”(Psychical Research),1930年代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所長Dr. Rhine發展出統計實驗法之後,才廣泛使用“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一詞。1969年超心理學會(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被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承認,超心理學正式被視為一門科學。事實上,靈科學自始便是由學術界權威人士所主導,如William James等。歐美早已有相關大學課程以及高級科研機構。可惜,仍有許多學者一昧漠視靈科學的長足進展,未能達成科際整合,豈知實驗心 靈學(Experimental parapsychology), 全場研究(Ganzfeld)等科學研究在全球已經成果豐碩:有豐富的學術期刊、博士論文,並派生出重要科學派典(paradigm)如生物超心理學、超心理社會學等。

在台大現任校長李嗣涔博士發表關於“神聖記號”的科學實驗後,“超心理學”的蘊意已非原本字意上的“外(para)于心理學(psychology)的”,而是整合地研究超於“心”而與“心”共同運作的“靈、心、 身、界”。

建議閱讀超心理學書目:
  • Irwin, H. J.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Parapsychology, 3rd ed. , Jefferson, NC: MagFarland.
  • Talbot, Michal (1997).《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The Holographic Universe),著,潘定凱譯,臺北:琉璃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12.1初版。
  • Wilber, Ken (2000).《靈性復興──科學與宗教的整合道路》,龔卓軍譯,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Stokes, Douglas M. (1997). THE NARURE OF MIND – Parapsychology and 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Physical World,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