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圖像概說 ] [ 萬象皆全息 ] 曼陀羅 ] 心識幻境 ] Bindo ] Gemini ] Mago ] Pentagram ] Subtle ] YabYum ] 雙眼3D視覺 ] 立體圖練習 ] 練習猜數字的吉凶 ] 五色本淨 ] 山中藏寺 ]
萬象皆全息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全息圖像(HoloIcon)

全息靈眼顯現──看原本應該無形無相的「聲音」──由任一感官統一五感與心智,進入全息認知。

用心力仔細看下圖,將心象實現在肉眼視覺中,「看出」這西藏密宗鈴與鼓的材質質地、反光、彈性等等,「看」到裡面的撞鎚,搖它,看到它的搖動,注意,必須感覺不是自己趕忙地用想像力在追鈴搖速度,而是專注而輕鬆地看到鈴搖。直到自然地聽到「鈴聲」───「鈴聲」原本應該是聽不到的,卻在全息召喚中被調出了。 接著,聆聽大悲喜舞者的無相心笛

 

 

山圖像.bmp (187640 bytes)

易傳【繫辭下】說:「易者,象也。」很顯然地,易傳的作者認為,「象」在一定意義上乃是易經的核心和本質。象是什麼呢?【繫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這裡所說的象,指的是客觀事物靜態地表露在外的形象。【繫辭上】說:「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這裡所說的象,則指的是事物動態變化的現象。在易經體系裡,象除了規定靜態和動態的認識層次之外,更進一步「據象歸類」,整體劃分世界,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這一套思想符號體系,成為中國古代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方法,形象思維以形象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這一套方法可稱為形象思維(圖像思維)。

象的研究成果初步顯現在認識「知的」方面,其次便是把這一套認識論放在行為「行的」實踐方向運用。「象」既然是易經的核心和本質,易經又是中國哲學思維的主題,形象思維在中國文化的發展中,一定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行為實踐上的影響,當然是在文字書寫上面,根據【漢書藝文志】,漢字的源起和構成原則有六:「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這說明漢字的基本構成方法是形象地反映世界(西方的拼音文字用抽象符號表示抽象事物,以概念形式表達客觀真理。)。中國的詩賦詞曲因為漢字的特質,特別具有「畫意」。第二個在行為實踐的影響是人際關係,中國的人際關係深受形象思維的作用,易經的「位」指的就是象在人際間的作用。【繫辭上】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易經藉著象以表現「位」,位指的是每一事物生存活動之立場。萬事萬物要想各適其性各安其道,必須顧及「位」的當與不當,當位自然較為吉,不當位則較為凶。這一套人際關係儒家奉為最高法則,孔子的「正名」說的就是「正位」,天地人三才位正,才能言吉凶變化。

象從靜態客觀的外象認知到動態主觀行為上的「正位」實踐,顯示象的知與行的雙重面向,形象思維(圖像思維)不僅僅只是獲得對世界本質的瞭解,它還是一套行為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