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科學"與《自然雜誌》
"人體科學"在中國80年代的興起,其重要里程碑,是在上海創立的自然科學期刊《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於1978年5月創刊,是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召開後最先創辦的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月刊。
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著名核子物理學家錢三強,在名為《迎接科學的春天》的訪談裏,兩處談到百家爭鳴:
"全國科學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科技界的同志都在考慮如何加速我國的科學技術現代化,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各抒己見
。"
“……希望《自然雜誌》作為科學交流的一條管道,能發揮它應用的作用。在交流過程中,應當遵循黨的'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方針,讓各種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文章都有發表的機會。特別是那些有獨特見解,可能孕育著一種科學新思想的文章,即使還不夠成熟,也不要求全責備。"
後來擔任中國人體科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人體科學》主編的朱潤龍,曾經請當時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為《自然雜誌》題寫刊名,郭沫若欣然同意
並:
“希望把她辦成象英國的NATURE,美國的SCIENTIFIC
AMERICAN
那樣世界一流的科學期刊"
同年底,朱潤龍在上海又瞭解了顧涵森與林厚省外氣測試的情況,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於創刊號上刊發了顧涵森同志對氣功"外氣"實驗測試的報告
,揭開了"文化大革命"後氣功科學研究的序幕。
《自然雜誌》發表了大量的肯定"人體特異功能"的觀測報告和學術論文,僅1979年至1982年,共發表此類文章53篇。
《自然雜誌》的科學期刊,在其1978年的創刊號上就發表了什麼是氣功外氣屬性的文章。
1980年2月4日至10日,《自然雜誌》編輯部組織召開了"第一次人體特異功能科學討論會";1981年5月在重慶召開第二次研討會上,錢學森提交論文《開展人體科學的基礎研究》。會議提出籌備人體科學研究會。
1979年9
月發表了“耳朵認字”的“考察報告”。這件事得到錢學森的關懷和支持。他專程訪問了《自然雜誌》,給他們鼓勵、打氣,在1981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論述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耳朵認字”等偽科學在受到批評後,改名為“人體特異功能”,
而後錢學森又將其演化為“人體科學”,其論文指出“人體科學”包括三項組成:人體特異功能、氣功和中醫,而氣功又是中醫的核心。這個概念在他1980年7月同《自然雜誌》編輯談話時就已經提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