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331涉俗禪人智者 ] 332涉俗禪人之道 ] 333微積分螺旋進化 ] [ 334Yoga ]
334Yoga

Back ] 回上層網頁 ]

Last Modified:2009/07/31










性空唯名 的 瑜伽學

一心十六名印


《十六名印表》
  層次  
16 (圓)名(佛) A( ) 攝圓歸一層 證證證證印
15 (印)圓(魚) A ( ) 攝圓歸一層 證自證證印
14 ( )印(悲) Nivan( ) 攝圓歸一層 證自證見印
13 ( )悲(印) Jot( ) 攝圓歸一層 證自證相印
12 (貞)茗( ) ( ) 多重宇宙 佛證我證自證印
11 (洞)貞( ) ( ) 黑洞宇宙 佛證我證印
10 ( )洞(黑) ( ) 黑洞中心 佛證我見印
09 ( )(洞) Huk( ) 黑洞層 佛證我相印
08 ( )(群) Avlok 星群同體層 佛見證自證印
07 (心)( ) Alaya(星) 心星本尊層 煦吟常寂光
06( )日心(心日) Ala (心) 心日虛空層 佛覺無相杵 名印
05( )心日(日心) Satnaam(日) 日心靈魂層 印心師現哨(風笛) 名印
04 (圓)(緣) Hemser( ) 內在意志層 天圓笛意攝緣 名印
03 ( )(倫) RoYam( ) 因果印象層 六轉鈴業弘倫 名印
02 ( )(立) Luve( ) 陰陽星光層 慦渡星瀾生真 名印
01 ( )( ) Saji( ) 物質存有層 直下單位證印 名印

瑜伽學

相印啟蒙十六界,印心諦裡涵究竟;二灌入禪證內師,心師不二不退轉;
初悟明心印我空,四層蘊破心自在;圓悟見性印法空,十六攝一證唯名。
悟後起修Master,十六名印即法門,通某則為某界師,再傳心印渡眾生。

眾生相識不相印,自識根塵起分別,
自識相識地軸傾,以四識三立十二。


「十六灌河」即是統一於佛印瑜伽的十六個瑜伽

以上四章,於0123 Yantra1中解釋了娑婆世界四層次中有四種瑜伽,即 四層次的自然(道)──因下層"自然"就是要超越而至其上層時的陷阱──從而生 四種陷阱
(1).世間相瑜伽?F:因為『存在先於本質』───無始即無明,物質與靈魂難分 辨,使對物相形成我執;
██應悟正法脈知見,看物質為唯名相相分。
(2).星光體瑜伽▽:因為兩性是此宇宙的法性──兩性難捨,善惡法難圓,使對 情感產生我執;
██應澄澈地觀照十六,已分別智"離戲"──遠離愛染而浮現真愛,以真愛的大 承擔圓融'兩性分裂"這Kar的陷阱,實現合一於同體無緣,則還煩惱以菩提的本質 。(一個"名"應該就其存在的層次來觀照,如此我們知道,對世間相層次而言," 兩性"的存在本來就是使之多采多姿,「兩性」若非是如此令上帝驕傲的傑作,也 不能成為"鞏固-肯定了這世界的長存穩固"的"自然之道"了;但對修道人,便成為 根本的束縛,所以"自然之道"也就是魔王所援引的工具。)當我們悟正法脈,貞十 六的真名佛心中眾生一體,陷阱怎麼會存在,世界的美沒有執著情想而成為詩。

(3).因果體瑜伽~#a041:因為六合的七生共憶對記憶短暫的人而言,以為是"多生多劫 "──故對記憶體產生我執,但對靈魂真我而言記憶體是外在的,是所謂的"過去 心未來心",記憶、習性正如出家前的文憑、紀念品,是虛無、唯物的。
██先要徹悟「靈魂是唯一的」,才能了然於小我在宇宙中本來就是臣服的:半 生的叛逆是為了貞於本願佛名,孤影獨立於『你怎麼不學習臣服』眾說云云之中 ;當面對菩薩他心中的臣服升起於大悲之中彷佛已萬年。應於靈魂伴侶的「第三 界規則─陷阱」中幻滅,升起真正佛印新心,自然在第三界形成真正善妙的(超越 第三界陷阱──對自我習性默契的執著)新因果共同體──僧伽。
(4).意念體瑜伽霐:因為宗教集團自古以來經由印心灌頂而建立了無數的瑜伽共 念體,這種經由一群人共念所創造的生命體比星光體、因果體更栩栩如生、更真 實、更長壽,但仍不是真正的"天心""法身"!一般修士,視肉體為皮囊敝屣,非 我!視星光體為幻身,非我!視因果體為能放大小我能量的高科技精密機械(藉由 與另五人心靈相應、以同樣的狀況來經歷不同的情況,而於因果體中統一反省分 析而得其自以為是智慧的心得),亦非我;但卻難斷法執──以彼不究竟心印為我 !
██應由同體大悲喚醒覺察、以無緣大慈勸請闢支,一悲智印心而破法我、死意 念身、離舊教友!
總之,獨頭(沒和其他層的身心有所相應)、不究竟的瑜伽體,瑜伽目的可能各個 靈魂間互利,也可能互害(其實在目前此劫的凡夫而言"冤親債主"般的Soul Mate更 常見)。但在你我的真心──佛印真名所開演的十六灌瑜伽中,每一個個體心靈, 在每一個層次的每一個瑜伽,都是無私無忌地互利的;並且每一層次的瑜伽都'配 合"著所有十六,因為每個人都聆聽著心名,心名音流便是"真心"的訊息,聆聽著 ,就是統一於一心。這就是"真心"開演三千世界──包含無明、苦等等法性道場 ──的"目的":每一個個體心靈統合於一心,如同人身中所有細胞統一於同一中 樞神經訊息。將有瘤細胞(讀頭作夢的眾生)存在,也將有組織的"自然原理"把關 使之無法進入中樞神經訊息網之中──否則混亂全體──直到他們變成與中樞一 致。也將有癌細胞(魔)來校正中樞神經的行為─魔就是戒律的執行者─癌是中樞 神經的Coworker;也將見到白血球(Heruka)……進食─吸收處於矛盾中終無出路 的瘤細胞,漸漸地原來整個都是瘤的組織整個復原了,「消化"不同中樞系統的細 胞"使之重生而更完美──與究竟智慧成為一體」,這動作即是印心的比喻。
印心於佛印真名,即已入正法脈之聖流,從此,只有法脈的瑜伽才是善妙的瑜伽 ,只有與諸佛的Satsang、只有與佛印真名合於一心,才是唯名的大自在瑜伽。一 切往日執著之"我(眾生瑜伽)",當下如夢醒般報以釋尊一笑。


臻於十三證唯名,法門內院無多字
─入禪直心忘戲論,內院豈談瑜伽學。
悟前,人們在物身、星光體…中感覺"真我"是Jiv;Cita;Soul單位,但因人們個個 確實處在我執五蘊中──有大小聖凡的事實下,故其實不知個體心靈(Soul Unit) 間如何平等,平等是偽善教條。宗教家用"原子─全體"來形容、捕捉個體靈魂與 宇宙靈魂的關係…那麼,個體靈魂(單位原子)就並不一定平等!果然他們所悟教 法是『有些人的"本質"是大靈魂",有些人是小靈魂(首陀羅;植物;畜生)』 悟後,由"一心唯名"生起了平等性智: "個體心靈"只是一個名(詞) 所以所有個體心靈平等。 (靈魂真我,談的都是"個體心靈"此一名!大的小的紅的金的無關。) "宇宙心靈"也只是一個"名"(詞) 所有前者(個體心靈)還是"個體心靈"一名,前一名本身和合於後一"名"。 究竟瑜伽是修行的開始,正法脈中十六種瑜伽都要從當下開始,直下承當,徹底 洞破痴業、斬斷過去。這一生,確實已是新的人身在禪師眼中弟子沒有"過去""根 基""有緣無緣"云云!成佛變身就在此生,弟子當下知道"我(曾;將)是誰"這疑情 就是魔耶,千古的陷阱,閒人的投射,立志超越動機(星光瑜伽過去心)感性(因果 瑜伽過去心)理性(意念瑜伽過去心)。否則如集果比丘,雖自以為一生樂居正法脈 SatSamga,其實未曾至內院,未曾真活。


唯名個體演化1-3-6-7 Tantra about BudhaNature

勿「只縱無橫」以致不見究竟諦(瑜伽統一而得唯心)

音流不是"已具肉身行者"(辛苦投胎長大擔盡世苦)的目的!而是("個體肉身"「準 確圓覺地實踐本願」的)舟乘!!!
(雖然比如『以肉身個體銜接上第十六真名』 也可能確是某甲之本願,應分辨之。)
一生(本願)只求上得更高內音的法門仍是「宗門內的外道」
『活著不如去死,死後不是仍可降靈?!』

真正的"縱瑜伽"--"貞名瑜伽",實是"真實地實現16中每一個名",
比如真能實現"貞名瑜伽"統一一心, 在"個體性一名"亦必解放了個體性,
(但亦不可說"貞名瑜伽"即是"解放了個體性"------偏橫無縱)

0_11_2 BuhdaNature真名都是一切生靈所本來具有
"反(施與聖音的)創造主理論" 除不可只「只縱無橫」以指為月─執神音為"修佛本願",音流法門亦不應將真名 音流當作私有財產!不應說『只有由大師給,眾生才具音流。』!
內光和內音是人們本具的嗎?───是的!音流,甚至所謂「十六音流」(應稱十 六真名)都是一切生靈所本來具有的!──
──所謂"本來具有"不是不需修證!──而是 ──當心心相印(個體心靈與佛相印)時便(法爾自然地)存在十六真名!
總之,下四音流,則眾生─不需印心─本來即可"內"證! 上十二音流,眾生心 心相印而自在、貞名而遞證。…………………是謂眾生具如來佛性!!


魚神經 續論典1:妙音賦

      哦!
Nam!大霹靂,佛印真名;履蓮花足,步步生蓮(相應貞名)。
     相應有情之雙魚道場,於苦名無相應;
Sa!洞光!時空絕處,無色不二、不二空性。
     相應人身,至高額輪;相應有情之額輪,於苦名無相應,是無為法;
Her!星光(明體真日;心光)!無我空性;既合大日,超生生世;
     相應有情之喉輪,相應苦名之解脫,三時俱在;修無情法;
Yam!情日(行星)!超凡空性;輪迴向日,一光一生。
     相應有情之胸輪,相應苦名之超凡─迷亂;修奉愛法;
Ro!日能!超欲空性;相應有情之臍輪,相應苦名之得暖─虛懼;修氣功法;
Ve!月能!欲念空性;相應有情之性輪,相應苦名之能生─苦乏;修昇華法;
Lu!地能!頑痴空性;相應有情之底輪,相應苦名之忘苦─苦迫;發心修行;
Ja! 自性!心印假名;履蓮花足,步步生蓮(相應貞名)。
     相應有情之雙魚宮,於苦名無相應;
SJi!以太!時空絕處,反射諸念而恆立世界。
     相應人身,腳下空輪;相應有情之外在,於苦名無相應,是無為法 (個人活於個人世界);

佛印音階 七位漩復

 「有一"位",就不是涵蓋所有位;在一音階,其身便不能含其他音階。是故──
談"個體"──在這相對而生的世界有個體,則在個體外有其他體。故便有2-3-6-7位
84生的宇宙空性邏輯(先天限制)」這是「商圖」上訴說的原理。

也就是說:『佛印為心,「一而不言一」;而在世之個體心靈,(當所謂
「由天父創造人」)
則在相分(世界)上,恆有"單一(個體性)"的限制──先天的"存在" 的孤獨;在見分星光(能量)上,恆有陰陽三合──辯證分化、永恆繞旋的三位; 在自證分(業)上,恆有六合的方位性;而也存在證自證分─→本質總歸是空圓。 』這2-3-6-7的先天原理,其實不需被看成壞事,它是佛印真名在"佛心相分"上 演顯的方便! 在商圖心印的聖傳教義中,SerjiLuveRaYanHersaNam即是正脈中的懸復七音。

在商圖的觀照下,『自從上帝開天地造生命』,一個人的個體,便成為「在某一 位音階上的心」。『無始的』無明眾生只是七位中的一位,因七音漩復故個體內 亦有個體……,且因七音漩復故一開始個體外就有↓△▽○──既然一開始 個體外就有↓△▽○,而↓△▽○方為可積分成「見分心識」的"整體", 故靈魂感到自己自無始以來是分裂的、不完整的、有外在世界的,而其中知覺到 "苦"者便渴求瑜伽。

眾生更因根本我執,而只在意相分─單一個體,故只求相分瑜伽;對眾生而言只 有"單一個體的分裂性"被其(位於第三四層的)心識自證、證自證,故其生命(活著 的)全心四層(一心即含四分,心心相印則平方為十六),只包括到意念體以太── ─未印心的眾生根本沒有佛心,沒有佛心證自證分的真名、自證分的大愛、見分 的心笛風杵。

那恆有的"單一(個體)"的限制,成為心靈的個人性─人性─進化性。一個個人位 於一位音階,依積分進化諦,每一位的音階都相應七音、而漩復向上;"心靈"是 "一個個人位於一位音階而進化",而不是"某 ",故而不是執著於某一層的魔 耶;
那恆有見分陰陽──無法合一、永恆繞旋的"限制",成為初顯瑜伽法(愛的統一力 )的"菩提";陰陽三合不需看成"靈魂的分裂為兩性",而應看成Ta統合LuVi的妙法 。藉由TaLuVi的一體感(彷彿由一個靈魂而分裂),同體大悲顯現; 那個體心靈自從『天父造靈魂時』便恆有六合的方位性限制,不是分裂(俗論認為 是「我的靈魂在太古被分裂」故執著他那"其他的肢體"……),而是使『一人可統 五音階』的妙法。統合七音,是積分進化的原理─進化的前提。六合五音相互的 一體感,正是受啟蒙後在菩薩心印裡產生的新生命新感官!。 唯名法脈的神髓,便是『因為一切唯是心名而已,是故,談進化,並不需依於我 執──有一"佛性""靈魂"來進化、追求大我!而是,於無我空性中,唯有心印。 』 只有正法脈佛印商圖的智慧,吾人才知道積分進化的原理,才知道「七音階」進 化次第(正法不以"自我"來修道而是"我"─個體心─只是宇宙樂歌的一個音階, 此音階當圓滿共振、統合他音─『相應即是破我執無明』──便是"進化"),而 不致如外道以為『個人含藏宇宙(or精神or佛體)』『個人可以成佛』而以"自我" 來修道,而淪於『自我性排他,無同體心』『執著靈魂伴侶』兩極;但也因此菩 薩們應知:七音需統合、13684需圓滿! 當七音統合,"Ji(個體;我)"此名便變成是"涅槃"名!有一全新的真名(若修士 肉身未死)藉同一個身體顯現! 真正的慦名貞名菩薩,既做為一個個體而在這世間行化、修持,自然必定是朝向 慦名實現:肉身個體成就虹光身而固陋苦身已真的消失─經由貞名(積分破我、超 越Ta之認同)真的徹渡Ta(個體)為本願相應的解脫的彼真名"慦"! 但有人疑惑問曰:「那為什麼世尊傳統下大師,都死而有屍?」道理很簡單!除 了為了"示現無常"(世尊傳統),也因為彼等菩薩其肉身原非慦名!他們不曾"慦" ,不曾"活"在此世肉身!──肉身只當成煉丹爐,而非(如慦名貞名菩薩)先有"個 體肉身─Ta位"的認同。他們的"半個活"的本願,只是─比如─將千百節來已進化 認同至因果體(統一了TaLuViRaJo)的心,積分進化而統一TaLuViRaJoHeSi,超越 認同而『寂滅因果體、新生純靈體』。故若談這些菩薩的"慦"(入世應化),則只 是在因果層,論其"涅槃"也在因果層──成就了一些因果體的涅槃;對世間而言 ,毫無事件發生。 但嚴謹而言啊………… 慦名菩薩,不是一個練氣士、煉丹者…,他來世間不是 來度亡魂、靈魂(第二三層天天人──星光體、因果體)……啊,他真的就是來渡 "世間"。和其他的菩薩(如附註之例)不同,"世間",而非前世早已修到的等級, 是他紅紙金字的婚配,是他的真名"慦"。而在悟名後,因為由真名撤化相分─「後前周天進化衝」
已經使與大地無二的貞名指明了進化的方向,故他的"此生之身"(以及"同修之身"), 註定毫無造作地,(像炬火熄時豈談去向)真正欣向涅槃、而成就虹光身。 附註:例如,有位前生已修到作為一個因果體─第三天人的NewAge大師,此生表 面雖大開法幢門庭若市,但其本願不是渡世間的,而是接著前世所到達的等級繼 續修上去,而對肉身世間並未認同,只當成煉丹爐。這類情況下,看到他的著作 中,充滿Ego大談Relationship;Soulmate;Love,沒有一點真實悲心、沒有真承擔 的大氣度,應知『各有因緣,道不同罷』,那是太平紳士心印(一個地區文明導致 人心痴昧於遠方他人的苦難,而以為人生目的、義務就只是讓自己為中心來傳播快樂),勿落認同、 自墮本願!慦名菩薩談快樂,純為同體聞悲而應化,豈可以自己為眼界中心。


Yan1(直下翕印)道脈──虹光菩提

巖藏0印
一心悟後虹名演化,唯當衲師北乾巖湖與證第五名印諸子俱,爾時瑞虛子,揭露悟後起修,音名流續,得衲師印證曰:『既得真名,方創新生,名練舊相,化就身虹。』
忽見銅色山來蓮生大士,萬里身虹,撥水奏波而普開示:
『相分轉精髓,見分受脈氣,證分點陽神,證證道名諦。』
 (譯曰:
  精髓是相分;氣、脈是見分;明點、因果印象的識神是證分;道、虛空等等是證證分。)

『相分瑜伽大世間體,其中人身個體道場,就此蘊結萬德相應,故是恩中最難得者。』

 譯曰:
 人身中的十二經絡,是在物質層次的自己對自己的傳導器,有相應則活不相應則病;
 奇經八脈、五方八脈及其氣,是人類之感受體對星光層──靈魂第二心印──的相應器,有相應則通難相應則滯;
 中脈衝脈是進化史中的人身印象對映因果層次(本尊;第三心印)的相應位置,有相應則神不相應則無;  

<PS>所謂奇經八脈是:
      12. 任督──無始以來眾生共集(相分)的進化脈絡。             吾人以心名「一時的相契」而受此人身,此人身相卻有其進化脈絡,
            進化史潛藏的所有相的本能儲存於「後前周天」──萬物循環史──之中。
      3456.二維二蹻、  78. 帶、衝,
    屬於羅漢本尊身脈;
    所謂五方八脈是:
      東南西北左右中
      屬於菩薩本尊身脈。
       『既得相分─世集身器,一心四分,百脈已具。然未煉就、或未統一,橫、縱瑜伽,終不能用
。練、統橫、縱瑜伽,即是修道。』
『後前周天萬物循環史,滿願衝脈積分進化身,一心四分縱向瑜伽成,仙道悟門慦名虹身就。』
『左右佛魔菩提法界立,執中遍渡菩薩普賢行,我人眾壽晶熟且遍照,灌頂教門佛德得化身。』
『故知修道脈絡:
貞名進化道:前後衝。──
        ──一心四分縱向相瑜伽的系統。──仙、禪悟門從之,
       以瑜伽縱向練就「四相(精氣神虛)化通(脈通,寶化)」而進合真名大道。
菩薩普賢道:左右中。──
        ──橫向斷、轉貪嗔痴系統而「眾生無緣普賢、萬法同體得渡」。──佛密教門從之。
       以瑜伽橫向統合「四灌(我人眾壽)晶熟(晶透,遍熟)」亦顯化虹光佛名。』

『何以名為普賢道?普,周遍平面瑜伽,不顧後前命史;賢,解脫當下束縛,成就佛師諧態。』 『何以名為進化道?進,個體圓棄命史;化,無盡唯名神變。』  (譯註練精於身,以立瑜伽;
  任督統陰陽脈而且為「後前」周天,周天屬於星光層次──見分,故任督一周脈,即如同行星黃道。
  氣即是星光層。

  修士練精於身印,即是使彼之相分──個體,
  能上合覺受體、因果體、心意體。
  修士練氣於任督,即是使彼之見分──星光體,
  於一身一生一念中圓滿歷練黃道周天(且需圓滿順逆周天),而得成立一心四分瑜伽。)
阿底衲師問:『何以稱左右中為普賢道?何以稱進化道為前後衝?』 衲師長: 『平衡諧和左右,而歸中道。諧和一身、他身、眾生而歸中道一心,一心所行之超然脈,是為中脈。  至於「後前周天、縱向衝舉」的進化道:  此人生的「覺受體」,必須先圓滿覺受──重歷、消受、憶持無使以來
 刻畫在後前周天的痕跡,而得復甦、新生真活。
 「氣─覺受體」既已順逆地運行周天──圓滿覺受「後(過去)前(未來)」,便開始能配合心神,
 已圓歷周天的覺受體,便不再會掉入(無始以來)輪迴性的陷阱──落入滯脈死脈左右脈魔壞脈,稱為陽氣。
 心神得與氣瑜伽,便稱為陽神。
 陽神既已瑜伽了陽氣──超過覺受的陷阱,便開始如嬰兒新生─衝舉。  衝舉就是變化。神開始脫離因果慣性而變化了,便是使心神契合於一心四分進化瑜伽了,
 此時陽神衝舉之脈道必循行進化之道。衝舉進化的脈道衝為衝脈。』

修士練神於衝脈,即是使彼之證分──因果體,(在已)
「心輪不壞明點」即是神(證分;因果體;識神)。 『貞密行者一方便氣(見分)運後前周天而造就純陽氣;
 一方面為成就「陽神(已統合相、見之證分)」,將神自心輪(黃庭)降至下丹田氣海,以與純陽氣瑜伽。
 貞密行者心認真名而神降氣鼎,謂之「高高山頂立,低低海底行」。』
『從此應觀我之個體(Jiv;心輪不壞明點)重為聖胎,著床於下田,我身為胎母道場。』

『見分心名,即諸氣脈。攝於中脈,證分史詩。 見分之身與相分肉身相應程度必大,方能投胎受身。 身分左右二脈,由見分映於相分肉身,於眉間以上頂以下,則於肉身左右反位。 因各輪之左右反位,乃成十二緣輪之需,由↓映△。女子敏於見分,反位不全。 名心授權見分右脈司理性,理性於見分乃由相分物質而上合,故曰右脈陽火,屬性以上合; 左脈司感性,乃由自證分,下感物質以潤生世間瑜伽,故曰左脈陰水,屬性以下潤。 故初修觀音者,「未合明點神識」──「心」──可隨右脈,依其上昇性,以出頂輪──先上合自證分。 既上合開悟已,後當復使行持回歸中道─見分中脈。 相分色身,本應氣住中脈,不偏左右,方契見分。然而初修觀音者,為方便暫行右脈, 夜可左臥,以暢右脈(左腦),塞耳閉目是故知乃修持見分而非相分。』


GLOSSARY

正氣:已圓歷(相分)身史後前周天的星光。

陽神:已與正氣瑜伽的(因果體)識神;明點。

過龍尾:「龍」就是運行出衝脈路線的陽神(已與正氣瑜伽的(因果體)識神;明點);
    『過龍尾』意即陽神已開天門(頂)。


性空唯名的宇宙論

魚神續論Loka「轉世天道」

佛陀知道雖然其已攝十六於一心相應,但對眾生而言十六是唯名而無相應
──只有修到某層次的人才有該層次和瑜伽身之間的相應(真活),比如修

證進化到心笛層已成立、起用的貞名法門修士,他12345已相應,故而可以是
一致一本願地活著的,則當世間瑜伽身(ps)死去,2345除了圓滿對1 的相應ps
之外,也將靜定寂滅而只會再與下一生瑜伽身相應─而不會有"獨 自活動"(所謂轉生成天人);但在佛眼觀照下知道其6~~16部份仍然不是唯 名空無就是唯名獨頭。而一個未印心的眾生其法界十六是完全各各獨頭的。
在有"時空"的世間來看,一個人世間瑜伽身亡後,在得到下一生身前這段 期間的十六,稱其相相分為"非人"。佛陀的真名十六無所謂"非人"之名, 因為既使佛身永恆涅槃後其生前身仍能與其死後時空的另十五相應,而仍 能聞聲慦苦;而一般凡人即使無肉身時亦有 (1)中陰光──另十五正在圓滿那些因為我慢而未與肉身同步完畢 的相應,故而以光的形式
(與1相應)顯現。 一旦對某一種光起了執著,便將迂轉偏入此心分而成瑜伽(相相分) ,即是受了"天身"了。對直指佛心的真名法門而言是道途一大迂曲; (2)中陰身──十六瑜伽的空白期間,缺1後的另外十五以2投射感受而模擬 單位性──模擬出世界,演出一場場唯名無意義的獨頭;以及 (3)化城化身──有時此眾生之名會只相應在十六中的某一層─十六一起有所相應 使本非相相分的某層亦成瑜伽,專修某層──所謂轉世至該層次"天界"。

轉"顛倒夢想"的生涯→成為正立於本地真願的菩薩行

一般眾生,以"獨頭意識"的生命形式──《游魂般地執有"世界",定義生 命為物質所現(他們除了世間生活之外幾乎無有上層結構),其乃是以無明 "睡眠"為活著的生命的本位(證分;心分)【而非能契合十六而與相相分這 瑜伽世界同歸一心的真名心印來作為入世─每日的生活都是一次入世─的本地。】,故一生只能憶持 一生,甚至昏沈重者一日只能憶持一日,不知自己是誰本願是啥》──以變異、 分斷生死的一生生,修行"慈悲統一"的功課("本願")在十六法界之特定某些法界 中,而難能『身雖處某法界,而心統攝十六』,但唯有統攝十六,才可能準確地 悟知實現"本願",所以,這樣"眾生心印"的修行,必須於三大阿僧祇的時空才能 一心統攝。
只有當他成為一個貞名菩薩,經由薩古魯,他得到了究竟智慧的法脈──真名究 竟音流,而究竟音流是超越"個人無明"的智慧,如此,他雖身處於某世間,卻有 一顆全攝十六的心印能以宏觀的角度提醒此生本願!
所以一個貞名法門的修士,必須聆聽內在的心教。心給這修士什麼教導,修士就 得須聽到這教導,才可能實現這教導─悟履自身本願。你有什麼音,就得聽什麼 音(,這法門不需像其他宗教都強調臣服──在這奧妙悠遠心宇宙中人本來就是 機械般被制、臣服的!臣不臣服差別只是:明悟這事理而能修貞名的,臣服於心 ;固執自我自以為永不臣服的,實總是已臣服於Maya;至於信仰外道的人,強調 臣服的人,其生命靈光中其實沒有真正臣服所必然展現的那慈悲澄美…)無強求 故無有顛倒夢想、無有禪病煩惱。而一個已印心的弟子,必然有全部十六的名音 要聆聽,所以,凡已印心之僧伽,不應以"無強求"為理由偏安於低境界音流!若 鬼迷心竅地自以為『時在沒聽到更高的那名音嘛!』,那麼薩古魯面對你時,那 本是戲論的「精進」就得談了!
學習聆聽音流─超越"個人無明"的心教─的同時,也學習著破解相分而悟知所聞 得名音的教誨意涵。這就是「貞」這字所強調的意思。故每一個貞名法脈修士, 從生活的一切經驗到夢的經驗再到禪坐體驗,都必須事事不苟地參悟每一經驗的 真義,像一個商朝的貞人(占卜祭師)般二六時中,終生乃至永世,都貞心不苟。 這樣一個修士不但不是拘謹造作的─相反的他發散著僅有「究竟智的本願行 」才能發出的慈悲磁場、一體相應的證量。


魚神續論3:正法長待,魔以延時

魚神續論4:陽神衝舉,得初瑜伽

無生原人,心乃不拘屬性; 既生有身,心必不可孤分。 故凡神通變化、佛心悲應,必身心相應,所謂純陽之身。故如佛師,靜則無夢 、有光,動亦無夢、乃神。

陽神下自外氣、化身上至虹光身,都是由設身(肉身)送出,屬於"瑜伽"真名, 是「統一神」。 陰神下自夢中身上至星光、中陰,都是由彼未統合之心印而獨頭自生,屬於闢支名 (皆非當下肉身之精氣神充足而生),乃非上下縱向瑜伽產物,是「分裂神」。

●瑜伽身
十六之中的「
真活」。必包含:4. 涵攝性(與全宇宙能相緣起)、1. 單位性(個體性、主體性)、2. 感受性(差別智;愛善分別心)、3. 自憶性(位格)。
亦即必包含1. 物質身體、2. 感情、3. 生命史、4. 統攝以上三者的宇宙。
而這四分,印心貞名,將相應1. 直下單位↓印、2. 三合人子△印、3. 4.
●世間瑜伽身
只直下「共成瑜伽」世間的單位──物質身體。
●殘餘作為
當一個生命失去「肉體」之後,理應不成「生命」了,
那麼人們死後為何還有身有靈呢?
那是所謂「殘餘作為」!因為肉體雖然在時間軸上,
但其他體其實沒有時間,其他三分只是因為相應「相分」而似乎有時間,
故,常常,若其他三分相應「肉體一生的作為」而生的作為,
並不一定在時間軸上的死亡日期就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