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形)山
五行生剋,是中國古來自發的形而上義理,大用於命占、醫理、修道,而人皆因此而得其啟發甚厚【由五行的運作來模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背後「軟體」的喜用刑剋,以及更進一步的在個人生命的身、心、靈各層次上活用、展現、提昇進化】。同樣的道理是否亦能自證於地球千萬年的「硬體」【山巖地殼】的演變進化,是否可成為宇宙間層層相應的進一步佐證?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大地的進化:《河圖──垓婭進化原理》████
因為大地的「演化」,是無情的──先天的,故彰顯先天數理「河圖」。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天之所生,是演化之機,天是動能。
天數一三五七九使水木土火金五行現前而成為五行山;
地之所生,是老化之機,又是配合天所生者而來的位能。
地數二四六八十使五行產生中和消長。
所以古大陸(原生陸塊)的五行形象,是隨天一水行,天三木行....而演變。
██進化之五行山:水木土火金██
(在地十──冷卻地球──形成後)
天一生水,層次分明,古大陸浮現。漸老化便成為水行山;得地火進化出天三,便是木行山。
(地二生火以生變,地底生出動能,大地移動之後)
天三生木,板塊掀起,木行山脈漸成長挺立,漸老化便成為........;
得地面的金風金雨進化出天五,河間化出土行山。
(地四生金以生變,山削木倒。之後)
天五生土,土岩沈積成長,萬年前或許一夕長成。萬年來逐漸老化便呈現出土行山形。
得地水刷盡鬆土,進化出天七。
(地六生水蝕以生變)
天七生火,乾岩地形的成形,或是由厚土蝕出,或是由薄土湧出炎漿。
得地八風木蝕磨稜角填以蘭草,便是天九進化出。
(地八生風木蝕以生變)
天九生金, 天之進化生成大地的最終。
得地十鏽蝕,便成流動礦脈,沈積復歸水行。
故知:
●水行山:由沈積岩組成,存在於:
一、古大陸中廣大的沈積岩高原,
經過萬年的侵蝕而形成上方是波浪形高台的山地。
二、在大陸路棚的海洋地殼經過萬年沈積與地殼運動擠壓而全脈隆起於地表,仍保有當年水脈沉積的基本脈形。
基本脈形:無明顯主峰,高者有「峰峰相連到天邊」之氣,小者亦有婉轉流曲之形。
{水生木:水行山的保水能力特強,地下有廣大水脈(水龍),能滋生神木與仙人;水行山若在經過千萬年的進化(大陸擠壓),將形成高大的木行山}
{水剋火:水行山會掩地氣,故雖利僧道卻不利俗世。}
{土剋水:}
●木行山:由古大陸廣大深層岩脈經過千萬年擠壓進化而成高大的孑然孤峰,
⊙山形:如木之獨立於平原上稱之,亦有峰峰一線相連成林者,而成一脈神氣。
⊙此應為造山運動所最新形成的幼年期山峰
?[天干數理:一二為木。故木行山為古大陸有情生命「進化」之始。],
⊙{木剋土}多不利於山土保持,因其形利於沖刷也。
●火行山:由地下高熱湧出的岩漿形成,或由老化的木行山內層岩脈外露而形成。
⊙山形:稜線分明【因為岩質特殊(應為火成岩,較堅硬)受風化而成】,峰與峰間稜線有如火焰凌空跳躍者為典型。
●土行山:河川沖刷土石至中下游而緩積,長年堆積受壓,
同時因必有溪流旁經,故順水勢切割山腳,久成丘陵有之,成台地有之,因非主岩脈形成,故常少地靈磅礡之勢,但多宜人居、農耕,因受水土二氣滋養而生宜農之木氣也。
⊙{火生土:常位於流經火行山的河流下遊,由土石流沖積而成。}
{土生金:位於流經火行山的河流下遊沖積而成的土行山,容易蘊藏,較高開採價值的金屬寶石礦,這就像淘金一樣,你在行山中而需要挖、找得很辛苦
;土行山經過萬年沖刷,其沈積岩質鬆軟部分滌去,將進化成金行山。}
{土剋水:沖積成的土行山,表面上一般人看不出和其他地與山有何不同,實際上,其保水性特差,因為其下沒有真正堅實的岩脈。}
●金行山:由內斂的金屬岩脈形成,高原大地久被侵蝕,若內蘊一特別堅硬
之內斂岩脈,時至自然浮現如道家結丹之形,似有火水既濟之相【特殊之火成岩,經萬柔之水力沖潤成珠玉之質】。
{金生土:金行山經過萬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