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971環境社會學課程 ] 972生態女性主義-垓婭 ] 973生態腳印 ] 974環境權 ] 975環保歌曲 ] [ 976明日過後 ] 977環保抗爭 ] 978各宗教環保,亂求放生不如善緣放養 ] 979大地反撲 ]
976明日過後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明日過後,我們會在哪里呢?

《明日過後》或稱《後天》,即《The Day After Tomorrow》 是一部描述溫室效應的災難片,深深震撼人心。
《明日過後》雖然看似簡單,卻留下許多思考空間, 尤其是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正視。

這部電影主要是說,在溫室效應下,全球的氣候出現非正常的現象,
比如:印度新德里下起雪來、日本東京落下巨大冰雹(砸死人)、美國洛杉磯同時出現多個龍捲風、美國紐約暴雨連天,海水氾濫,漫浸整個城市,等等。
這時候,科學家還發現有三個極冷氣團從北極南下,
所到之處一切事物瞬間冷凍。
美國政府於是疏散南部的人民--北部來不及疏散,因為起先他們不相信
科學家,大部分前往一些素稱是“第三世界”的國家,比如:墨西哥。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對父子,父親是一位古氣候學家,研究古時Ice Age現象。他從他的研究模式中推測出,如果溫室效應繼續惡化的話,全球將進入另一個冰期。
然而,他的預測提早發生了。雖然他一再警告美國政府,可是他們都不相信,而且注重的是這種消息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後來雖然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可是已經有點遲了。至於兒子,則是一位很聰明的高中生,與兩位同學代表學校出席在紐約的一個十項全能比賽,後來被困在當地。父親得知兒子被困在紐約時,馬上前往救他。

電影比較注重氣象的變化,許多畫面都是交待各種非正常氣象的轉變,如海水湧入紐約市、極冷氣團的南進,等等。
一方面也許是涉及人物多了一些,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描述不夠深刻。

正如片中科學家一開始所發表的,如果溫室效應繼續惡化,難保不會有新的冰期。雖然不會在我們這時期出現,卻會在我們兒孫的時代出現。我們不能自私的以為,既然在這一代不會發生冰期,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過著污染自然環境的生活。如果真是這樣,相信就如這部電影一樣,所有的非正常氣候現象都會提前預演-----其實現在已經有些不太正常的氣候現象了……。

看過了這部片子,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幻想力,居然能夠想到又是龍捲風又是海水淹城甚至是那麼深的海水結冰。

當看到一艘海輪居然開進了城市裏,有些好笑,不過這卻是一個伏筆。

劇中還有寫到關於親情的友情的內容,不由人不感慨,患難中才能真正見真情。

災難片自來都是發人深省的(美國好象總是愛拍這類影片),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最應該注意的事情!否則真不知道可以為以後的人類留下什麼。

裏面的一些場面真的很浩大,比如海水湧向紐約市的那個部分,哇塞!我深深為自己不會游泳而感到恐懼

我是沖著導演去的,這部電影的導演以前拍過《愛國者》,《哥斯拉》和《獨立日》,都是大片。但是這次我有點失望。
怎麼說呢,整部電影看下來,也就那樣,沒什麼特別的,純粹是一部爆米花電影,至少無法讓我成為更好的地球公民~~~

如JACK去紐約救SAM,三個英國人的無畏,SAM的機智英勇,都是科幻冒險片的老套路了。不過看到美國人成為墨西哥的難民,心裏還是小爽一下的。

在看完電影的隔天,外面氣溫忽然下降了10度,嚇的我心裏發毛,冰河時期說來就來了嗎?看天氣報告才知是梅雨來臨,終於鬆口氣。
科學家說“如果除去人類的影響因素”,冰河時期大約要過1萬5千年到來,可是我看人類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不可能不對地球產生影響的。

人類遲早滅絕沒、地球也遲早會毀滅,就看是用何種方式了。


海水沖向自由女神像,湧入曼哈頓。

紐約市民眼睜睜看着海水沖過來。

下雨後就下雪的紐約市,沒多久又遇上極冷氣團。

科學家爸爸(Dennis Quaid飾演)


兒子(Jake Gyllenhaal飾演,前排右)和幾個朋友
被困在紐約國家圖書館

解釋【全球暖化】

大氣是包圍地球的空氣層,它由氮、氧、氬等多種氣體組成,當太陽透過空氣時太陽輻射能受到它們不同程度的削弱,形成了目前這種平衡狀態的地球氣候系統,人類也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隨著生產的發展,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的種種活動引起空氣中某些成分的變化,打破了這種平衡的狀態。例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烴化合物、臭氧,這些氣體對於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但對於從地面射出的長波輻射則有強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輻射的熱量留在了大氣層內,起到類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膠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溫度,通常稱為“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改變了原來的生態環境。根據科學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後將使全球 地面平均溫度增加2-3℃,極地海冰融化,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降水過程也將增加,而且分佈並不均勻,隨之而來的全球生態系統也將發生巨大的改變。另外,氟氯烴化合物如氟里昂(冰箱製冷劑)不僅具有強烈增溫效應,還破壞臭氧層造成所謂臭氧空洞,臭氧是一種可以阻止太陽輻射中紫外線輻射到達地面的元素,它的減少使地面的紫外輻射量增加,人體接受過多的紫外輻射會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增加皮膚癌和白內瘴疾病

溫室效應的影響

受到溫室效應和週期性潮漲的雙重影響,西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的大部分地方,即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首都的機場及部分住宅和辦公室。
由於溫室效應會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水平線上升,直接威脅圖瓦盧,所以該國在國際環保會議上一向十分敢言。前總理佩魯曾聲稱圖瓦盧是“地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者”。

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於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誌》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於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於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 4塊年齡由 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症。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

英國和荷蘭的氣象學家在英國《衛報》撰文指出,暖流的影響也將使得氣溫下降。根據專家們提供的資料,自1957年以來,墨西哥暖流已減少了30%,這將導致歐洲大陸的平均氣溫在未來十年內會下降10°C.。荷蘭氣象研究者巴斯·愛克哈特(BasEickhout)指出這一結果是由於北極地區冰層融化,大量淡水的湧入逐漸阻斷海水熱交換過程,從而干擾墨西哥暖流的形成。而洋流運動速度的減緩則導致了英國和北歐地區的平均氣溫會下降數攝氏度,至於更深遠的影響科學家們還未探測出來。


[預言與未來]

一九九九年七月
為使安歌魯莫亞王復活
恐怖大王將從天而降
——諾查丹瑪斯《諸世紀》
可是,一九九九不是《世界末日》,沒有《天地大衝撞》,沒有《山崩地裂》,沒有《活火熔城》……諾查丹瑪斯最驚聳的預言落空了,人類平安進入二十一世紀,正是在這和平中創造未來的年代,卻接連爆發了9.11事件、恐怖襲擊、炭疽、非典、伊戰……而這些危及生命的事件中,大多是人為造成的。“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誰說古人說的不對呢?看看人類對自己賴以生存的世界都做了些什麼……
天地越來越冷,大水也不例外
可怕的星期日來到眼前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晴天
這難忘的日子
寒冷在四個地方蔓延
——諾查丹瑪斯《諸世紀》
在看電影之前還在與朋友討論——“The day after tomorrow”與其譯成“後天”真的不如“明日之後”貼切。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通過《後天》為我們呈現出地球的未來——如果不從今日開始愛護改善我們的環境,那麼明日之後,我們所在的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將與太陽系其他的星球一樣走向死亡!
人類總愛去“征服”自然,以為自己就很偉大,但在雪崩、海嘯、颶風、乾旱、洪水……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力量就顯得太渺小了!大自然具有的力量足夠摧毀我們短短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文明。從所有考古書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歷史留下的痕跡——亞特蘭堤斯沉沒在大西洋底,龐貝古城被爆發的火山掩埋,樓蘭由於水源乾涸最終被沙漠吞噬,當然更多的文明是被戰爭摧毀的……在記住9.11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的故宮圓明園!
四十年不見彩虹
四十年每日可見彩虹
乾旱的大地日趨加甚
乾旱發生之時
正是洪水肆虐之日
——諾查丹瑪斯《諸世紀》
溫室效應現在我們已經清楚的感受到了,每年夏天報導中都有熱死的人,乾旱和洪水在不同的地域肆虐著,帶走了無數的生命……沙塵暴和太陽輻射讓呆在室外的人類不堪負荷,黃河已經斷流過幾次,千百年的綠樹被砍伐,再重植一片來補救也是收效甚微!兩極的冰山都在消融中,片頭中冰架的崩塌的情景指日可待……《漂流教室》中,磁場作用下漂流到未來世界的教室不是出現在一片沙漠中嗎?誰都知道沒有水人類是無法生存的!《未來水世界》則剛好相反,在沒有陸地的世界中無盡的漂流也是無法想像的!
大七數輪迴完結之時
相互殘殺發生了
它發生在這一千年開始不久
那時地下的死人將破墓而出
——諾查丹瑪斯《諸世紀》
一場非典就能讓我們陷入恐慌之中,世界上卻還有國家在研製生化武器,在二戰中被毒氣殺害的人還不夠多嗎?《卡珊多拉大橋》中一種無名病毒就讓一列火車的人走向了死亡!《生化危機》中的恐怖情景誰說就不會成真?《極度恐慌》最後如果達斯廷·霍夫曼飾演的病毒專家沒有找到抗體,那麼整個村莊的人們將同以往一樣被炸得灰飛煙來滅!《石破天驚(勇闖奪命島)》的結局中毒氣彈被及時銷毀拆除,誰又能斷言現在的霸權國家有朝一日不會真正使用這些武器呢,屆時我們可有能力去挽回?
科學家已經後悔發明了核武器,但布希一上臺就退出了禁止使用核武器的條約,接着以懷疑其藏有核武器為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真是很可笑!美國有最先進的防禦系統,難道就能保證他不會對別國使用核武器嗎?《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倫導演了一部《末世黑天使》,預演了他眼中的未來世界——被戰爭毀滅的城市廢墟中生活著衣衫襤褸的人類,甚至還有因帶放射源和核輻射的人類無法生存的終端城市,為適應環境而研生的轉基因人卻因其異于常人被人類驅逐殺害,最終只能逃往終端城市以求安全!福克斯出品的《零點核爆》中,恐怖分子用火車偷運俄制核彈,火車失控兼危險化學品洩漏起火,無法制止大爆炸最終摧毀了整個費城,消息永遠來得太遲,人們已無法逃離核輻射範圍了。秋乃茉莉的《橫濱異邦人》中,十六年前白光一閃,整個橫濱就成了一座空空死城,誰能肯定將來不會有這種威力比核更強的武器……

只有當最後一棵樹被砍倒
最後一條河流被污染
最後一條魚被捉走的時候
我們才能意識到金錢是不能吃的
——古老的印第安諺語
當雨雪來臨時,流浪漢的狗被圖書館管理員拒之門外,於是他就和他的狗一起留在了雨中……我讚賞他!是的,所有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可是非典來臨時,那麼多的貓貓狗狗被丟棄在路邊,它們曾經是我們最好的夥伴啊!
小小孤雁,流淚哀鳴
孤身只影,路難認
心裏害怕,
蘆葦的深處又起殺禽聲
不想多望,人面太猙獰……
——陳百強《孤雁》
看過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的朋友,一定會被候鳥們堅定不移的意志所震悍!導演說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成群的大雁向南飛去,企鵝笨拙的攀爬岩石的山峰……一聲聲清越的啼叫,在天地間自在翱翔,鳥類的世界是多麼單純美好啊!但間或的槍聲、油污的水澤卻破壞了自然界原本的和諧……人們從鳥身上學會飛翔,卻把原本以飛翔為天性的鳥類關進籠中。當美麗的鸚鵡靈巧的用嘴挑開籠門、肆意振翅飛翔的時候,世界才又顯得有了生機!
環境的污染和肆意的獵殺已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物種大量滅絕了,我們卻任由這種情況繼續……在最近100年內滅絕的動物種類比在此之前1萬年——從最後的冰川紀(大約西元前9500年)以來滅絕的種類還要多!今日令它們無法生存的環境,將來也是我們的居住地啊!我們應珍視我們生存的世界中所有的生物,不要忘了我們共有一個地球!

再回到電影中,最使我感動的情節是做醫生的母親為了病人留在醫院裏等待救護車,誰能說她不是在等待死亡呢,我們一起跟隨她在黑暗中等待著奇跡發生,這種責任感與無私的愛是至高無尚的,它重重的壓住了我的心,當救護車終於照亮窗簾時,為她的如釋重負的表情我落了淚。
深以為政治是有錢人的遊戲,因而其規則是以利為先,改善環境可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卻在近期無法得到回報的項目!所以一切補救措施被一延再延,直到問題嚴重時我們已無能為力了。北部的老海洋學家在得知道預測結果時說:我這邊已經來不及了,你那邊還有希望——於是地圖上簡單的一條紅線隔絕出生與死的界限……
當災難過後,陽光重新照耀著大地,萬物又恢復一片生機,空間站的宇航員發回了圖片,他們驚歎著:好久沒見過這麼蔚藍美麗的地球了!But it\'s just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唱唱這首《大地之歌》,為了世界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吧!
你披上全世界最珍貴的毛皮,想讓自已看起來像個lady
但是老實說你看起來不怎麼高級,don't tell me you are hungry
i really think you must be crazy,連過冬的候鳥都把人家吃下去
當大象在槍聲中倒地,當飛鳥從森森中絕跡,當原野不再翠綠
我們聽見大地的歎息。
來吧洪水淹過那傻瓜的馬賽地,來吧狂風把一切吹到海底,
反正那裏快要沒有魚,來吧冰雪告訴這世界你很生氣,
來吧烈日曬它奄奄一息,反正沒有人會在意(反正沒有人會在意)
你吃了老虎那個東西。
還不如試試早睡早起每天生活規律,我保證你會更有活力,
你不只俗氣簡直有點卑鄙,你花了好幾十萬買一套犀牛皮的沙發椅。

當大象在槍聲中倒地,當飛鳥從森森中絕跡,當原野不再翠綠
我們聽見大地的歎息。

這不是什麼多偉大的道理,只要你拿出良心關心關心地球而已,
你只要拿出一點money,就能與我創造一個奇跡。

讓所有生命好好延續,你若是閑來無事出點力,就能與我創造一個奇跡
讓所有生命都被珍惜,如果你沒有錢也沒有力,其實那也沒有什麼關係
你大聲唱這首歌曲,當春天再來到大地一切充滿了生機,人類其實都渺小萬物本該生生不息
不管你是芋仔還是蕃薯,從今天起大家手牽手一起努力...
不管你是菩薩還是上帝,從今天起大家心連心一起努力...
不管你是阿拉還是自已,從今天起大家手牽手一起努力...
不管你是芋仔還是蕃薯,從今天起大家手牽手一起努力...
不管你是菩薩還是上帝,從今天起大家心連心一起努力...
不管你是阿拉還是自已
——李宗盛《大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