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發無限自我的工具 沒有黑暗就顯不出光明;沒有在上的就不可能有在下的;好是衝著壞而來的;「應該」決定了「不應該」。 意識對自己的認識是透過將自己定義成某個東西,線的一邊,或是透過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極限。這使它的主權與控制範圍縮小了一半。 一個意識可以將自己的主權與控制範圍縮小成多少個一半呢?於是因為自我認知的縮水,潛能喪失。潛能開發的神鑰之一,便是────
如果否認並定義自己三十一次,便至少有二千一百萬個以上的,可以算得出來的其他存在在地球上了。如果這些二千一百萬個以上的其他,每個再否認並分割自己十次,那麼,我們便擁有了宇宙裡所有的生命與所有的創造物了。 老實說,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生命都是交互擺盪在拒絕與排斥的振動裡。在一邊我們創造、定義『我們是』的質與量;在另一邊,我們創造、定義並肯定『我們不是』的質與量。 將自己覺得的『我是』的因素與自已覺得的『我不是』的因素整合在一起,這不只是單純的知性上的了解。需要的啟蒙程序是刻意、有意、故意生活 (LIVING DELIBERATELY )與再現人生 (RESURFACING)。 當邊界逐漸開始褪色.消失時,進展便已經產生,學員重新架構自己的意識---敲掉圍牆,問拓空間,改變方向並且很快的經歷與這種存在合一的完整的感覺。帶著這樣的和諧與完整.自然的,空間會合理的延展出來.對他人的容忍也就變成真誠了,溝通開放了,立場被探索、修正了;分離與與眾不同融解成幻象,一如它們的本來。一點都不需要費力的愛,自然地降生。 自然與世界使命結合成一體。體驗了世界使命--整合不同的信念體系。
◎重新定義人生(1天) 1.探問更高層次的意識。 2.探問『我』的定義。 3.探問自己的生涯的「苦樂當事人」(苦樂中的我)。 4.發現自己的怨親債主──過去自我的執著。 5.創造一個可終生追求的「計畫中我」。 ◎Ψpsi預備 (7天) 第一階段: (1天) 這些練習讓你站在意識背後, 觀察你為自己建構的生命藍圖,這段旅程使得你與你的自我有一個親密的連結。第一階段的課程是一個一天的工作坊,充分的資訊、陳述和經驗習題將會讓你認識Avatar的基本原則。 第二階段: 練 習 (4~5天) 這部份的課程增加你的觀察力。因此,你可以更圓滿地的經驗你的生命。第二階段的課程提升你完全經驗現實的能力--沒有評斷、分隔或曲解。透過這些練習,你對於自己,以及其他形式的存在,將有認知上的改變。 你將發揮你的能力,創造你的現實;你將學習如何創造新的信念,並且即刻經驗你創造的改變。當你學會如何去除障礙,並且努力與你想要創造的結盟時 自我毀滅式的信念會被揭露和處理。天人合一再度出現。 第三階段:旅 程 (2~4天) 首先,你發揮你的能力,企圖消除你正在經驗的現實。然後,在個人的練習裡,探索這有力的、上乘的技術來管理你的信念。你迅速的除去痛苦、身體知覺、內在個人衝突、依賴、限制、固執和頑強,學得可以消除堅定不移的、阻礙你改變生活的從前經驗。 在這部份的課程中,你將從一個創造者的觀點,透過經驗去觀察你存在的面向。當你完成這樣的觀察,你就重新恢復了「創造源頭」的觀點。 預期結果 1.學會在不帶價值評斷、不扭曲、不分離、不修飾的狀況下感知現實的人事物,有能力穿越生命裡的混淆輿迷惘。 2.在充滿意志力的狀態下,創造自己想要經驗的現實。 3.增加自我的感知能力。 4.恢復自我的創造力量,開發無限潛能。 5.有能力改變對身體的感覺、人際的衝突、依賴、自我毀滅性的信念和強迫性行為。 6.對自己所有的情況與環境負責,成為創造源頭。
釋迦摩尼佛原先住在叢林裡,後來搬進城裡,住了一陣以後,又搬到山裡,住了一陣以後,又搬到河邊,住了一陣以後,又移到菩提樹下。在那裡,他開悟了。因此,開悟之道是非常簡單的,起身,參與,動! 第一階段課程是再現人生。意思是擺脫舊的創造物的糾纏,重新返回覺識。這是一個自我發現的課程。一個在生命電影裡迷失的人,忘記自己是在電影裡。人 在後來的課程裡,我們會學會與經驗合一。但在再現人生,這個階段的覺醒裡,目標是能夠將感知者與感知,區分成兩件事。你自己與你所扮演的角色是兩件事。行動與反應是兩件事。這是不一樣的。 再現人生最重要的啟發,透過來來回回的割鋸,是讓一個人發現「我是」。這不是.「是,我是。怎樣?」,而是,「喔!我原來是,我是!」這個發現揭發了責任的歸屬。如果你能夠帶領人進入這樣的經驗裡,而不只是成為他(她)所添加的新禱詞或新咒語,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體悟。你切斷了使人沈睡在教條灌輸裡的鎖鏈。你將根據權威而產生的機械化反應轉化成個人應負擔的責任。這個人開始變得能夠先觀察,再行動。當一個人將阿梵達課程看成是一個自我發現的課程時,她(他)指的是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自我增強的課程。唯一的要求是能夠找到一個需要增強的自我。所有的痛苦都是一些的心理過程,特別是由信念以及價值判斯所引發的心理過程。因此,好些宗教與哲學都認為人生是痛苦的。它們沒有處理這些心理過程的技術。它們頂多使心靈靜止---靜坐冥想。當頭腦停止時,痛苦就結束了;但是,如何使一個二十世紀的頭腦靜止呢?二十世紀的頭腦,花了至少十二年以上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如何焦慮。至少看過七萬五千個廣告。觀賞過兩萬五千個小時以上的言情戲,所獲得的最 第二階段的阿梵達是以現代化的方式,重新恢復對頭腦的控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可能做到。然而,它的確做到了。這是第二階段阿梵達課程的一部份。 當你弄清楚了自己的存在以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能創造什麼?」。創造練習的祕密之一是使頭腦安靜。當你在尋找疑惑時,你已經在學著將注意力放在,包圍在一個創造物外圍的寂定裡了。當你將注意力放在某個東西上時,你就已經加強它了。當你將注意力放在寂定時,寂定就增加了。如果你的創造練習做得正確的話,你一定會經驗那個寂定,頭腦完全靜止的狀態。這些的靜止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你還沒有預備好,願意進入完全的靜止。因為你並不想進入這個寂定裡,你在意的是得到或去除某些的東西。 所以,第二階段的阿梵達課程開始繞道而行。課程轉而進入物質世界裡。在創造遊戲的最後,自我被增強,得到發展,為的是預備你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生命開展。當你體悟到「我是」以後,接著,你會覺得,『我其實是帥呆了!』。在第二階段理,極限被消除了,而且,你學著刻意的在意識裡,創造你想要的現實。這是自我最大的歡愉,創造出完全符合你想要的,每一點的現實。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自我」是整個世界許多問題的來源,我們卻仍然刻意的發展自我?因為,如果不完全的經歷自我,下一個階段的歷程將無法展開。自我是一個值得被探索的區域。有時,自我為了享受無比輝煌的成就,會非常的努力,因此為人類的文化與科技開拓出一片新的領域。自我走青少年必經的成熟過程。 如果自我缺乏開花結果的機會,屬靈的成長便會因此中斷。如果想繼續覺醒,你必須要能夠找到平衡點。如果,你已經經歷了痛苦,你必須創造幸福。如果,你已經經驗 第二階段阿梵達課程裡的源頭清單與個人現實創造清單,提供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辦法,使你達成平衡。很多人在完成第二階段的阿梵達時,還沒有獲致生活上的平衡。有 第三階段是開悟的課程。整個課程將帶你進入那個定義自我的空間。透過消除已經有的信念的觸角,你將不再活在過去裡,你開始活在當下。在現在裡,信念與現實被重塑了,你開始刻意、有意、故意的行動。在第三階段裡,那個超越自我意識的覺識覺醒了。 第四階段是領袖。它是站在遠比個人、自我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世界。那個為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的自我被取代了,另一個為人類文明而斤斤計較的自我誕生了。慈悲與互敬覺醒了。擁抱為催生新的地球文明而產生的世界性網絡的誠懇,發芽了,信任與奉獻覺醒了,這使我們願意投注在一個充滿目標與冒險的生命裡。 我們開始充滿意識的生活著,願意尋求正確的生命目標。第四階段的阿梵達課程使我們體認到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應當充滿建設,當一個領袖能夠領悟到萬事萬物都恨好,包括白己那顆想要改進世界的心時,他(她)已經完成這個階段的問悟。這是一個沒有攀緣,充滿覺察的自我,它並不對世界反應,它選擇在世界裡創造。以佛學的看 第四階段的另一個課程是專業。這個課程教導我們如何刻意、有意、故意的創造一個身分(自我認同)。這個課程是一個證明,一個生物可以抵擋世界的分崩離析,可以增進人類的人力資源,你可以說專業工作坊是培養領袖人才的訓練課程。 第五階段是智者。智者工作坊讓你有能力理解並掌理創造物,有能力從高層次的自我運作,並有能力轉化文明。
「信念規範現實,經驗消除現實---這是創造的週期。」所以,當一個人無法經驗,他/她就無法創造。 創造自我! 浸沈在一本好書,或一齣劇裡。學會了新的說話方式,找到了新的裝扮,走著洋洋得意的步伐,發表了些發人深省的言論。探索新的觀點,很過癮!人生不斷在演初各種角色、各種戲,等一會兒,我們的「真我」就會重新出現的。 當我們開始認真的研究這個所謂的『自我』的架構時,才發現它原來只是一組偏好(信念群)的組合。它是在時間與空間相對座標中的一個位置。所有的偏好從這裡產生;這些的偏好就是一個個的濾光鏡。它們將投影機裡白色的光線轉化成銀幕上的影像。有些層次是很難去除的,因為它們包含了一些早已遺忘的事件的記錄。這些的「不記得」更加地肯定,這些的層次就是唯一的當然。透過層層交錯的濾鏡,反射在銀幕上的影像就是「這是我,我是」的感知。 可是,每一個學派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信念濾鏡,因此,它們對於哪些濾鏡存在,哪些不存在,意見分歧。確定的是,每個學派都為一些學派辯護,反對另一些的學派。 為了放置、修改並去除某些濾鏡,每個學派各自發展一套教條、箴言與技術。雖然,各家的手法,一如所強調的濾鏡,各不相同,然而,想要改變的決心卻是不變的。 被認為最有效、最安全的技術是,讓當事人重新記憶起那些使他/她肯定某些濾鏡的被遺忘的事件。藉此,希望能獲得新的結論,進而改變濾鏡,進而改變「自我」。 這個做法最大的問題是,白色的光線同時透過藍色的與黃色的濾鏡卻會反射成綠色的影像。如果為了想去除綠色的光線,而尋找綠色的濾鏡,註定失敗。因為,綠色的濾鏡根本不存在。假如,這道綠光是某種身心症、憂鬱症或某個無法被接受的行為,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即使如此,為了能在空白的大銀幕上,放置上任何的濾鏡;藉此吸引那些我們想吸引的人們,與我們所想要達成的目標結盟,組合成一個能達成目標的「自我」,因此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去除所有的濾鏡,能夠尋找出正確的組合。 Ψ-Ω0123使我們獲得很多能力。其中的一種是--能夠接觸,同時(或者)經歷沒有任何身分的自我。經歷一個沒有層面、沒有地點的自我。這就是所謂的「開悟」 。這個能力使我們能在每個當下不做選擇或選擇任何我們想要的濾鏡。這個狀態就是真正的自我。它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命影像。然而,如果自己不主動,這個想法便是夢幻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