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對於當下的生活內容,有無窮的好奇心─→學習有動機
|
「好奇」,是知識、智慧及發現的原因。
達文西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深為大自然所迷,也展露繪畫天賦,熱愛數學。年幼的達文西對數學老師提出獨具創意的問題,使老師難於招架,經常不知所措。偉大的心智總是提出世人無法回答的問題,故能終其一生求知,學習潛能無盡開發。 |
實證精神:為自己思考,掙脫種種習慣和成見─→學習有理性基礎
|
儘管有錯誤,達文西卻從不停止學習、探索和實驗。他在知識的追求上展現非比尋常的堅持。達文西在筆記本中寫道:「障礙不會使我屈服」,「孜孜矻矻可以摧毀所有障礙。」終其一生,達文西豪氣地自喻為「經驗的門徒」。他說:「對我而言,凡不由經驗所產生的科學,俱無用又錯誤百出,蓋經驗為確定之母。」達文西擁戴原創性和獨立思考,他排斥模仿,質疑權威,獨立為自己思考,這些態度在任何年代都很了不起。老師最重要的事是要能幫助學生為自己學習。最好的老師知道,經驗是智慧的源頭。而「實證」的原則,正是幫助你充分發揮經驗的關鍵。
|
發揚深刻感受:精鍊感官的覺察力,以對研究對象得到的完全認知─→經驗全息
|
達文西相信,實證的秘訣乃由感官顯露,尤以視覺為最。「懂得如何觀看」,也是他藝術及科學作品的基石。若要培養視覺化的功夫,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把藝術視覺化,挑選一幅你喜愛的藝術家的作品,例如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或梵谷的〈向日葵〉,把它掛在牆上,每天至少花五分鐘研究,如此持續一個星期。每天記下你對於這幅作品的印象有什麼改變。要使視覺精緻化,最終極的達文西手法就是學習畫畫。達文西強調,一個在美感上能振奮人心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他知道,日常環境的感官印象是一種大腦的糧食。
每一種聲音和每一次的寂靜,都是一次使聽力更敏銳的機會。然而,城市之音如排山倒海,使我們的敏感度變鈍,大多數人為了保護自我,都學著充耳不聞。練習傾聽聲音與聲音之間的空間,把寂靜當成一天的主題,嘗試找一個完全安靜無聲的地方去感覺。
|
要有禪悟,有心量,有包容力: 有測不準原理的深刻認知,能在不確定和矛盾中明確悟理
|
對許多人而言,曖昧不明就等於焦慮;可是,除非曾與優秀的心理治療師密切工作過,否則許多人在焦慮時並不自知。他們對於焦慮的反應,是某種自動的避免行為。喚醒赤子般的「凡事問」力量之後,你就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和曖昧不明。「對於困惑的容忍度」,是深富創意者最顯著的特質,而第四項原則引導你對未知更能處之泰然,並樂與弔詭為友。
達文西對於對立與矛盾的沈思,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它表現在他對雙關語、笑話和幽默的熱愛,也見諸他對筆記本中隨處可見的謎語、難題和繩結的著迷。你可以藉由容忍困惑,面對弔詭,磨銳感官,並擁抱創造性的張力,以此開發如同達文西的力量。 |
全腦思考 :藝術和科學不二分
|
凡是迷上了藝術的人,如果事先沒有勤快研究藝術的科學面,就好比水手乘著一艘沒有舵或羅盤的船出海,無法確定能否抵達預定的港口。」達文西把藝術家的視野帶進科學。他知道,科學和藝術一樣,必須在細節中找到大自然的設計.....他帶給科學最缺乏的東西:一種重視大自然細節的藝術感。文西的出類拔萃,在於他以自身說明,美感的追求和真理的追求並非勢不兩立。
|
儀態: 態度和情緒對於生理機能有所影響
|
達文西的醫藥哲學是整體論,視疾病為「元素的失調滲入身體中」,而所謂治療,則是「把不協調的元素一一復原」。達文西對維持健康提出下列明確的建議:謹防憤怒,避免悲痛的心情。讓頭腦休息,保持心情愉悅。夜晚要保暖。適度運動。避免荒唐無度,注意飲食。想吃時才吃,晚餐吃得清淡。吃飽飯從餐桌站起來時,保持身體挺直。吃單純的食物,素食是好方法。細嚼慢嚥。定時如廁。
|
深觀緣起─注意到關連 :
|
達文西的創造力無與倫比,秘訣之一,是他終生都在練習著把互不相干的元素結合起來,使之產生關連,形成新的模式。生活中令人抓狂的步調,常使人們自身小宇宙失去了與大宇宙的關連。安靜坐著,冥想自身的流動,使自己與大自然,與天地萬物重新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