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靈現象學──一個初步的類型研究例 /作者:阿張蘭石,2000。
對於「通靈」現象,科學界一直難以尋找到兼具客觀及「有效性」的研究方法,許多超心理學家只就ESP、PK等幾種特徵來作現象性分類,卻因為一開始定義ESP等術語時就免不了的盲點,而失去「有效性」。就以ESP為例,「超感官知覺」這術語,便暗示了萊因博士相信人體有超感官的知覺力,但不相信的人仍能對一樣的現象有另類的見解,如克雷斯金(Kreskin)便堅持ESP充其量只是「超敏感知覺」的微妙展現,不超感官範圍;在另一極端,有些超心理學家則相信ESP不來自「超感官知覺」能力,而是「臨幸」了平凡人的感官意識的「靈界訊息」。對這持兩類意見的人而言,「PK、ESP」體系的研究法雖然具足客觀性,卻無法有效地幫助瞭解現象的本質:既沒有注意到「超敏銳感官」的運作原理,也不曾分辨各種心靈能力背後的不同來源──外靈或心念? 尤其是後者,因為涉入了「靈界」或「訊息場」主題,將來的發展可能還要探究「來自何等層次的靈?」甚至探討「通靈」對個人身心靈的影響,這幾乎已經與宗教學相應。所以如何規劃研究進路,如何設計實驗,與「如何分類研究」是同時需要突破的瓶頸。 像上述那麼分歧的概念,卻確實都有依據。到底要如何找到合理的分類法呢,這便涉及到現象學與類型學。雖然,對超常現象我們還找不到可以數值化的某種指標(某些愛附會的玄學家常用「靈能3萬度以上是ESP,6萬度以上是PK…」一類的語法,只算是笑點)!但有心的超心理學家總是可以藉由分析大量實驗資料,而找到自己的類型學,發展出適合自己的進路。 宗教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 就曾經點出「被動性」為神秘狀態的特點之一。 (對於「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等等沒有牽涉「來自更高的力量」的現象,「被動性」這特點或許就較不準確了。)而且,以這意志「被動性」關連到各種非自願性行為:如天啟預言, 靈動書寫和靈媒的神入。若不明究裡地對「超常現象」「特異功能」歸類,以一個PK概念就認為所有類似現象的本質都相仿,在「靈動」這主題上便會錯誤百出,這些都再次地強調了對於「超常現象」精確分析(比如不能只在表面現象上找變因,也要深入心理現象)的重要性。. 以下舉出幾個「通靈」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先以某種特徵(如「被動性」)為分析因素,而使不同現象間呈現其他有意義的分析因素: 「當合唱團開始唱,我感到心臟有種怪異的感覺,可稱為神經的顫動。我的喉嚨有窒息感,每根肌肉似乎都受到電擊。在這狀態中,我幾乎不自覺地向前走。第二晚我皈信了,並感到上帝對我喜悅。」 ………Starbuck.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79, One of Starbuck's cases.「在這靈動書寫中,沒有技巧也沒時間考慮如何讓它如期寫完……一切都已被靈所指示安排。在靈動書寫中的那靈常急急地走,所以許多字可能會缺些字母…。…手因為還不習慣而常顫抖。…「燃著的火」總是向前推進,就像一場驟雨般,所以手與筆必須緊緊趕上。」 ………The Works of Jacob Boehme, English translation (1764-81), vol i, xiv「女創始人寫這 Ofudesaki 之書來告知人們上帝父母的意志,且催促人們實踐服務。 上帝父母催促說:「筆!筆!拿起妳的筆。」她拿起她的筆,而筆便開始飛速寫著,即使在黑夜中也像在白晝般寫著,而上帝父母的意志便被寫下了。當完全寫完時,筆便停了。 她如是地寫了這Ofudesaki 之書,全書有十七部分,有1711句詩。」 ………A Short History of Tenrikyo…她說,起初她不喜歡出神,因為她擔心那是歇斯底里或其他一些精神異常的症兆。於是她抵制出神,害怕出神。」……… Amy E. Tanner, Studies in Spiritism ,1994Studies in Spiritism ,1994。「我整個身體被許多爬藤植物所纏住,它根部的邪惡勢力貫穿我的心靈。我動彈不得,被纏得很緊,我的思想都是邪惡的,魔鬼總是在我眼前顯現。不論早晚,我都要敬拜牠們,向牠們俯拜。…」……… Percy Collett, I Walked in Heaven「一天,我正順其自然地鬆懈精神,準備接受啟靈,當時專注的程度,照說應已足夠探觸到那靈感源頭所發射的訊息,卻奇怪的始終遙不可及。然後,一陣莫名的亢奮,幾乎是帶著恐怖的,穿透我全身每一根神經纖維,同時,一個訊息掃過我寧靜的腦海──一段由德文寫成的詩篇。回神後,我心理一團亂麻,無論如何不能相信這樣一個荒謬的事實。我從未學習過德文,沒有看過德語書籍,連聆聽德語的機會都未曾有過…」……… Gopikrishna, Kundalini。針對這個典型的「超常現象」,傳統靈學家傾向於認為 Gopikrishna是溝通到了彼界(the Beyond)中某一個德國詩人,而中國大陸的「人體科學家」則會解釋說Gopikrishna是開發了汲取「訊息場」的特異功能。在此,我們要故意擺上一個相當知名卻不曾被視為「超常現象」的例子,利用比較研究或許能提供一些洞見:那就是英國大詩人柯里茲的夢。某一天,柯里茲因思緒欠佳而昏昏入睡,夢幻之間,充滿創意的詩句泉湧,他醒來之後伏案疾書,一口氣便寫了八十行詩句,遠遠超越了自己過去的文才,可惜,這時來了不速之客,而他對夢中詩句的記憶便被打散了,一部傑作只被記下了前半部。之後,不管他多麼努力地回想,或以自己的文才勉力接續,也無法完成那下半部了。這是柯里茲終生的遺憾,但是,僅僅那「未完成的篇章」,便使柯里茲站在文學史的「大詩人」之列了。 柯里茲和Gopikrishna同為天啟詩人,在超心理學範疇中都充滿研究意義,那裡頭,或許正藏著那自古以來的詩人與藝術家心靈,用多生多劫的孤心苦詣來追索的終極奧秘。 Gopikrishna的案例,較諸柯里茲,多出了一個主題──「靈言」,而這主題是標準的超心理學課題。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科學家與藝術家的靈感、夢也都是「充滿超心理學趣味」的,在此就不累述了。
「有位紳士來見我,他告訴我說,他已經成就了卡力悉地。………他說:『我按照某某系統的修法。有一天修法過後,我看見牆上有一個卡力女神的影像……在我心中升起一股波動,我能了解它要傳達給我的訊息。昨天晚上,那形象告訴我說,你要從比哈到安拉哈巴德來,而且會待上幾天。』………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被鬼神附身,被空行母,瑜伽母附身的人,他們的例子和這多少有些類似。………Shrii P. R. Sarkar, Microvitum In A Nutshell。
就這九個例子,我們發現「被動性」可以作為貫串所有例子的指標,某些的「被動程度」相當高,而另一些則稍低。這種不同也可能相應於不同的「宗教觀念」與「宗教組織」「宗教行為」。 在psi研究的初步階段應用現象學觀念,則psi現象學是一門分類科學,是psi現象的某種「本質」藉以表現自己的各種形式的科學。所以「該如何分類」當然是重要的方法論議題。 一個嚴謹的分類法當然會交代類型的共同點,以及是否能在同一類型的序列上進一步呈現出其他因素。這同一類型的序列分析,能幫助我們對分類對象(宗教現象)作比較研究,進而真正能得到更深刻的直觀。所以,分析下表,除了能有助於我們判斷在此將他們歸於一類的「恰當性」。也可能看到一些弦外之音。 下表顯示了本文的分類比較法。我們在對(附身,靈動書寫,超凡能力)這一「類型」的「宗教心靈境界」作比較研究時,除了客觀現象上掌握此「心靈境界」與其他宗教性因素的交涉之外,也由「被動性」這特徵,進一步分析出「附身」等現象的「次類型」的分類向度。並根據此分類向度,而比較出各種「附身」(或超凡能力等等)對個人的不同程度的積極意義。 顯然,在本書第三部分(宗教的心靈境界)中所提到的「疏離感」「皈依感」「獻出自我感」與對超越對象的見證感,在本節的附身等等例子中,都是值得討論的關鍵性特徵。
這樣開始素材的蒐集,就是採取psi現象學進路,因為只是示範,當然還只是很初步地處理表面資料,真正的psi現象學,還要再從更多分析法與儀器的實徵中,蒐集案例,建立較完整的類型,以期在比較研究中,直觀更深的psi內涵。本書「psi現象學」一章,正是百年來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