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石2017年10月22日 ·
通靈能力的流弊,首先是欺騙。西方學界從英國的SPR到美國William James的調查研究都認為通靈能力是不穩定、被動的(但東方傳統認為不一定被動),不穩定而被動的“能力”容易有自欺欺人的流弊。當事人會自欺,以為那是穩定自主的,更會如此欺騙信徒,於是導向【自欺欺人而腐敗】,乃至自他共振的妄想與幻覺。精神病理,配合下文所述反作用力,可造成【恐怖電影劇情】。
通靈能力的流弊,其次是【未知機制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能力的反噬,佛教說業感,神道教則說神罰。這與超心理學發現的psi-missing是相關機制。反作用力的表現,可能是超自然而神秘的,也可能是自然而可另有科學解釋的。道教傳統中茅山道士或命卜相士在入門拜師時誓受「孤、貧、夭」,因為那種反作用力是可預期的;如果拜師學通靈或巫術(兩者有相關的機制)卻不守誓言戒律,不善用潛能機制,以為可以更借靈力對付反作用力,所導致的反作用力可能更複雜而巨大。
通靈者最後有不少人罹患嚴重身心重症(雖然【先因身心虛弱而後“通靈”】的占相當比例),其親友命運都可能受影響,主因包含【自欺欺人而腐敗】與【未知機制的反作用力】。Matthew Manning描述了很多經驗與反省(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thew_Manning),很有學術價值,詳盡而不流於戲劇化想象;但後來他從事這方面教學且深受基督教影響,或拘於成見而未必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