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張蘭石,2009.9, 0123心靈學刊.
人格分裂是什麼?
“人格分裂”(Multiple Personality)在學術上叫“解離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無數的恐怖片編劇,拿人格分裂當做吸引好奇看客的最佳看點。
事實上,人類對人格分裂的認識,比小說、電影要古老得多。在舊石器時代薩滿教的洞穴繪畫中,代表各種位格的各種動物,隱喻了某些原始社會人格分裂的現象。19世紀以前,人格分裂被認為是“靈魂附身”或被施了“巫術”,最盛行的治療方法是招魂術和催眠術。在當時,使用催眠術的方法,法國精神病學家誘導出了很多的“第二人格”。這一發現挑戰了以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為首的觀念聯想理論對意識的理解。觀念聯想學派認定,人的記憶是相互關聯的結網,由於聯想的存在,人們可以從一事件追憶到與之相關的回憶。然而通過催眠術誘導出的人格,其性情都可與原本人格大相徑庭,且互相之間都沒有記憶的痕跡。這催促精神病學家們,繼續追索潛藏在分裂人格和人類意識之間的奧秘。
19世紀開始,出版了大量有關人格分裂患者的記錄。其中,瑪麗·雷諾茲是史上第一個為公眾所關注的人格分裂症患者。瑪麗1785年出生於英格蘭一個虔誠基督教家庭,幼時性格憂鬱羞澀,獻身宗教信仰和祈禱冥思,青少年時並沒有異樣表現,在19歲某日突然聲稱自己雙眼失明,也聽不到聲音。3個月後,經過一段長達20個小時的睡眠,瑪麗好像是從一場長夢裏驚醒,身體各部分機能都恢復正常,卻完全失去記憶,連筆跡也與之前大有不同。於是她不得不重新學習閱讀、計算和寫作。瑪麗變得“輕快,敏捷,喜歡有人陪伴,喜愛自然”,迥異於大病之前。5星期後,瑪麗再次陷入沉睡,再次醒來又喪失了所有記憶,她就帶著這個人格一直生活了16年。直到30多歲的一天,她又重新回到19歲的那個瑪麗,並帶著這一個瑪麗活到61 歲。
大量案例出現後,人們紛紛推測人格分裂的原因,有人認為那是一種癲癇症候。當時,美國陸軍的外科醫生本傑明·拉什大量收集了軍中分裂人格案例,而後寫作了美國第一本精神病教科書《思維疾病的醫學調查和觀察》,成為“美國精神病學之父”。拉什認為產生多重意識的原因是大腦左右半球的分裂造成的。然而因為缺乏詳盡的家族史及病情的觀察和記錄,這些早期的假設在日後都被否證了。
19世紀到20世紀,有關多重人格的記載卷帙浩繁,但沒有哪個故事比Chris Costner Sizemore更出名了。Chris幼時坎坷,曾在3個月內經歷了一次恐怖死亡和兩次雖不致命卻留下心靈創傷的意外。這些事故激發了她體內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儘管專家們不同意我這麼說,但是我的其他身份雖不是隨我而生的,卻也是一個整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利,和我一齣生就表現出的人格一樣,是天生伴隨我而來到這個世上的。他們不是“我”,卻在命運深處和我緊密相息。”
1957,Chris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The Three Faces of Eve ”(三面夏娃)。Chris其實不止3個迥異人格——她具有20個不同人格。在電影之後,Chris自己也寫了《我是夏娃》《我的心靈故事》等四本暢銷書。從Chris Costner Sizemore時代開始,人們慢慢揭開了人格分裂的神秘面紗。
20世紀另一個知名的多重人格案例是Shirley Ardell Mason (1923.1.25~1998.2.26) —化名為Sybil Isabel Dorsett。她的故事經由暢銷書《希貝爾:一個具有16個分裂人格的女人》傳播開來。希貝爾的母親不幸患有精神病,年幼的希貝爾常遭母親虐待,父親卻無力保護希貝爾。影片中一幕,媽媽把小希貝爾綁在廚房的桌上,兩腳高高吊起,媽媽則把這張桌子幻想成手術中的床,從抽屜裏拿出刀子,鉗子和刮子。影片沒有再繼續下去,但人們可想像希貝爾所經受的磨難。因為無法應付非人的虐待,希貝爾把人格分裂為十幾個,讓這些分裂的人格來承受她本人無法應對的苦難。清醒的希貝爾卻被剝奪了感覺,個性麻木遲鈍。並且,希貝爾對她的其他人格毫無察覺。由於希貝爾不願責怪母親,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犯的錯,所以病總治不好。最後,當醫生查明瞭真相,讓希貝爾對母親發火,希貝爾終於說出:“我希望她死掉,我要把她殺死!”這話出口,她的病就好了,幾十個人格合併為一個完整人格。希貝爾的案例給精神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啟迪。這個案例最終把多重人格障礙和童年期的虐待經歷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此外,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失憶症圖畫治療,“片段記憶的融合”成為對人格分裂的主要療法。
弗洛伊德: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繫
精神分析的創始人,西蒙·弗洛依德認為,人格分裂和兒童期的創傷有著密切聯繫。最終,精神分析學派有關情緒創傷的看法贏得了勝利。弗洛伊德的後繼者,瑪格麗特·保沃和其他6名研究者出版了《多重人格治療》,直到今天還被認為是用於多重人格治療的神來之筆。
經過古今學者的不懈努力,1980年美國精神病協會終於將“多重人格障礙”列入了美國精神病診斷標準第三版(DSM IIIR),其中列出了解離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這樣一個類別,並定義了多重人格障礙這概念。1994年,在美國精神病診斷標準第四版中,多重人格障礙被更名為“解離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
但是,人格分裂這奧秘謎題,才剛剛被正式;而那些真實的悲劇和傷口,也還在等著揭秘解謎後更貼心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