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生死

生,你我若不是主體(或許你我只是“被”生?無法選擇生的形態?)
死,難道也那麼無奈(只是被制約地活一輩子,在制約下接受死亡?)
死,當能透顯一點點生命的尊嚴、生命的“主體性”吧?
在出生時,赤子之心,已經被賦予種種制約條件(性別、種族等);
到了“死”時,人心彼岸,難道還不能擺脫與生俱來的這些制約?
《華嚴.性起品》中,菩薩用智慧觀察佛陀的生老病死,無不是自在、自由、自主的。
 
這個新聞案例,可以作為《殯葬生死觀》本週四的隨堂申論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