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研究動機常有三:
1. 個人背景因素或終極關懷
2. 因應實際需求
3. 釐清理論
蘭石讚歎優秀研究論文的寫作:
0.大疑之道:
一開始先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有看頭(發現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有洞見才有突破),最後才有成果(有創意才有貢獻)。
先能「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研究與修行,都不能迷信。對前人的研究,能「先疑-後證-再信」,「信」實不虛,才有自信、智信。
1.善巧鋪陳:
題目,要精確有力,最好能點出懸念、指出貢獻;選題時,須預想研究結論,進而藉由 “評價這結論” 而 “評價這題目”。若預期的結論不能讓你當下覺得震撼興奮,整個研究過程就將是沒勁的。好的指導教授,能洞見(或預想)研究的結論與發現;原題目主軸之外的發現,其價值若勝過原主題,可以反過來善巧地改變題目、研究主題與進路,藉由鋪陳柳暗花明的研究進路,可以更突顯研究論文的價值。
2.說得正確:理論觀點建立沒?批評標準一致嗎?
3.說得圓滿:材料應用充分沒?論述過程嚴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