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的真身舍利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在3月22日請到前國史館修纂處處長,佛教史、經濟史學家侯坤宏教授,為大家主講〘玄奘學專題講座—文學與藝術〙第二場,《玄奘三藏法師舍利真偽問題評議》與《玄奘法師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影響》。

在第一講,侯教授先從歷史學角度客觀分析了舍利信仰的形成因素,再從當代宗教社會學觀點引導聽眾思考台灣的舍利崇拜,並詳實考據兩段史實來分析玄奘大師舍利分供的情形,紫閣寺頂骨說所引發對「黃巢發塔」的爭論, 以及日軍在南京發現玄奘舍利後引發的疑問。以此認知作為背景,然後才能綜合局外、局內人(outsider & insider)的研究成果,達到中道的認知。

玄奘大學創辦人 了中法師於1998年9月25日率團到達南京靈谷寺迎奉玄奘大師舍利,29日舉行盛大迎送典禮,10月3日奉安於台灣新竹玄奘大學。


在第二講,重點介紹玄奘師徒對維識學與因明學的譯傳與創發,並探討《大唐西域記》中的印度與中亞諸國古代史料,凸顯玄奘大師在文化史上的殊勝貢獻。侯教授感慨,玄奘大師之偉大,甚至在印度也可說是知識份子無不知曉,在中國正史中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新唐書玄奘傳》僅有甚少篇幅記載。在四大譯經師當中,玄奘大師的譯作比其他三位的總和還多出600餘卷,其堅苦卓絕,將如其譯作般垂範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