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幼兒就會“喜歡”或“不喜歡”,但“愛”可比“喜歡”來得更早。
前幾天讀到頂級期刊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的一篇論文,那哲學家說:“愛”不是對任何東西的“喜歡”,而是“對關係的珍重”。
忽然理解了自己為何在“喜不喜歡”的辨別、選擇機制(例如審美觀、價值觀)形成前,就牢牢地「喜歡」某些人事物。
愛是對關係的珍重,這所謂關係不須是意識上的某種血緣、社會、利益或約定關係,而是,例如,珍藏在一段灰暗歲月中的一個真摯笑靨。
修真與宗教的辯證曼陀羅模型
作者:
分類:
雖然幼兒就會“喜歡”或“不喜歡”,但“愛”可比“喜歡”來得更早。
前幾天讀到頂級期刊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的一篇論文,那哲學家說:“愛”不是對任何東西的“喜歡”,而是“對關係的珍重”。
忽然理解了自己為何在“喜不喜歡”的辨別、選擇機制(例如審美觀、價值觀)形成前,就牢牢地「喜歡」某些人事物。
愛是對關係的珍重,這所謂關係不須是意識上的某種血緣、社會、利益或約定關係,而是,例如,珍藏在一段灰暗歲月中的一個真摯笑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