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能重來
學團日誌102.4.3【轉載 佛教弘誓電子報 第 286 期】 ■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新加坡佛學院助理教授張蘭石博士,以榮譽校友身份重返母校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是日下午一時,在竹溪廳為學弟妹專題演講:「如果能重來」,與學弟妹分享生命歷程中的酸甜苦辣。七十多位學生專注聆聽並提問。文理學院院長昭慧法師致詞表示:「張蘭石先生是宗教學研究所第二屆優秀校友,之前已是台大造船工程碩士,大學時期至2002年期間,參與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教授之超心理學實驗,曾擔任中華超心理學會理事長。他從理工學門轉文哲學門,從超心理學路徑轉而宗教學之研究,當中酸甜苦辣之經驗談,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張教授自謙是一位資質相當差的人,經由努力、認真、踏實走好每一步路,才有更好的因緣在許多領域中深入學習;他在研究特異功能期間,發現許多事情並非現今科學能夠證明,恍然才發現自己想走的路,是在於心靈探索與修道。他特別勸勉學弟妹們,想走的路未必是本身特長,也未必讓你賺很多錢,但是你一定要先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珍惜因緣,才能找到此生的生命定位與使命。 |
《如果能重來》演講筆記
老師、各位校友、母校的學弟妹,大家午安!
今天我們的題目是《如果能重來—我的生涯規劃與》,放心,這兒沒有一個老頭會沾沾自喜地談自己。會有一場腦力激蕩,希望能儘量激蕩出學弟妹們所須要的思維。
海報上介紹的,學長是從標準理工科人,變成人文科的。繞了一大圈,單單台大造船工程學系就耗了9年。考上玄奘,是轉捩點,沒想到成就了半輩子的路。
【如果能重來】,希望以今天好不容易才具備的經驗智慧,迴避所有的錯誤,不走冤枉路。但,什麽是冤枉路?歲月有限,福報有限,如果你在常識錯誤后能學到的,不值得犧牲那麼多的歲月與福報,那就是冤枉路。
【人生,不能重來】。古人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現在我們是一按鍵、一點擊,就成千古恨,選錯了科系學校,選錯了課程老師,選錯了老公女朋友,都沒有回頭路,回去時,桃花依舊在,人物已全非,失之交臂的,猶如夢醒后的虛空。在蝴蝶效應十倍緊密的當代,每一秒的抉擇都能重新定位你的命運,甚至你此刻與大家坐在這兒的動機、感受與心得,都能重新詮釋你的天命。所以,【嘗試錯誤】這句話在科學實驗中是基本精神,在人生中是很好的安慰劑,但不智慧,嘗試錯誤的人生沒有辦法避免成為被命運奴役的人。
就因為人生不能重來,所以,須要【生涯規劃】。
任何生涯規劃呢?當回首自己的來時路,就清楚地知道,機械本能,不是規劃,局限在小我的格局內的感性,甚至思維在個人眼界中的理性,都沒有那種超然智慧來做真正好的生涯規劃,都不能減少我的失敗。
【生涯規劃】,將不是大學聯考前一次性的事,是一輩子都會不斷進行的。而且,在同時,我們要強化我們的【生涯規劃力】,也就是提升我們的眼界與智慧,當我們的眼界超越小我局限,當我們愈來愈超越以前的自己,超越個體限制、超越我執、不受濫情俗情與成見邪見所障礙,就能將自己的生涯修正到更好的路子。
【童蒙幻想的迷茫~物理學的啓蒙】選擇大眾趨之若鶩的,還是選擇你天賦能力強的?
學業的初成->大學:放棄醫科,選擇了台大造船。
【人道精神的蒼茫~心靈學的啓蒙】選擇你天賦能力強的?還是選擇你天命所指向的,你的真諦、天父所樂見的,你的真心、本願所伏筆的?
心靈的震撼->啓蒙:放棄造船,選擇了心靈學。
【我執身段的虛浮~宗教學的重頭】選擇你當下的驕傲,還是重新真實踏步聆?
志業的選擇->資格:整合出發,讀了宗教學。
【奮鬥習氣的慣性~歇心時的啓蒙】選擇你當下的成就感,還是聆聽到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