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0.跨域能力

日期:2023年3月12日。

在當下、在未來,跨領域都是一個重要課題。
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熱議的課題是:
一個志在理工的同學,如何養成跨域能力?—-如何讓自己不是產業線上與AI並排的人身機器(職能固化之後,一旦產業更新,就失業),而是充滿靈性創意與適應力且對接人性需求與社會脈動的理工(尤其AI)運用者?
一個 “志在理工” 的同學,要養成跨域能力,須學習:1【理工學術知識】以及 2【跨域智識體系】。
為什麼我們縱谷跨域書院也要招收 “志在理工” 的同學?
因為,要學【理工學術知識】不一定要在專門科系裡面。選修那些課程就可以了。因為不須與同學、任課老師有很多互動。理工學術比較容易從書本循序自習。
但是,跨域能力常須 “全人” 的學習,藉由領悟前輩們的難以公式化的 “心法”,建立博大的智識體系。所以,【跨域智識體系】需要透過與同學、任課老師的全面性、創造性互動,才能高度啟蒙、深刻領悟。
總之:
【跨域智識體系】所要求的,不是理工知識與人社科學知識多麼淵博,而是敏銳理解、提綱挈領、跨域整合的能力,包含流體般應變的原創力與晶體般成長的系統宏觀理解力。舉例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在大量信息(論文、書籍、社會現象等等)中能不被操弄(帶風向)不窄化不僵化,能快速覺知到所須關鍵,將之吸收進自己正在建構的工程物件或理論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