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頁
的
下
層
:
| |
【
因明学纲要 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张兰石
授课教材:沈剑英,1985:《因明学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林崇安,1991:《佛教因明的探討》,臺北:慧炬出版社。
林崇安,2006:《因明立式辩经教材》,财团法人内观教育基金会出版。
课程简介:分析因明学的起源与发展,概说其各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并进行因明学系统介绍与原典选读。
课程目标:掌握因明学的起源因素、发展脉络与存在意义,实际体会因明与佛教教义、实修的关系。
上课方式: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成绩评定:期中考、期末考。学期结束每位学生皆须撰写 一份报告。
进度纲要:
单元 |
课程分节解说 |
|
1【因明学史
-起源,传承与应用】
2次: 9/3,10 |
介绍“因明学”一词的意义与源流:印度正理经的背景,
佛教古、新因明的兴起,玄奘的传承与应用,藏传佛教对因明学的继承与应用。 |
|
2【因明学史
-佛典中的因明论理】
2次: 9/17,24 |
以经论文句实例来理解佛教教育方式确实包含因明学思维。
如小乘论典《大毘婆沙论》,与大乘唯识学论典,华严宗论典。 |
|
3【因明学史-
-古,新因明的演变】
2次: 10/1,8 |
五支简化位三支;重新划分“能立” 与 “所立”。
解说宗、因、喻的意义与组成。举例练习。 |
|
4【对“能立”的解说
-三支论式的立破初说】
2次: 10/15,22 |
以逻辑学的方式理解因明的立式与破式。
初步了解因明的实际运用。 |
|
5 【对“能立”的解说
-立 “宗”辨 “因”引 “喻”】
2次:10/29, 11/5 |
介绍一个 “宗” 的 “体-义”、“自性-差别”、“有法-法”、“所别-能别”,
知道何谓“互相差别”、“表诠-遮诠”、全分、一分、非量。
再
解说“因三相”。举例练习。
解说同法喻、异法喻,合作法、离作法。举例练习。 |
|
6【对“能立”的解说
-有体无体, 三种比量】
2次:11/12,19 |
解说有体宗-无体宗、有体因-无体因、有体喻-无体喻。举例练习。
解说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举例练习。 |
|
7【对“似能立”的“出过”
-“宗” 九过】
2次:11/26, 12/3 |
解说五种“相违”:现量相违、比量相违、自教相违、世间相违、自语相违。
与四种“不成”:能别不极成、所别不极成、俱不极成、相符极成。举例练习。 |
|
8【对“似能立”的“出过”
-“因” 十四过】
2次:12/10,24 |
解说四种“不成”:两俱不成、随一不成、犹豫不成、所依不成。
六种“不定”:共不定、不共不定.....。四种“相违”。举例练习。 |
|
9【对“似能立”的“出过”
-“喻” 十过】
2次:12/31, 1/7 |
解说“似同法喻”:能立法不成、所立法不成、俱不成、无合、倒合。
解说“似异法喻”:所立不遣、能立不遣、俱不遣、不离、倒离。举例练习。 |
|
10【“能破”,“似能破”】
【量论】
2次: 1/14,21 |
1“能破”:显过破--散词指出对方论式的缺陷。立量破(破式)--建立三支论式来表明对方义理的错误。2“似能破”(du^s!an!a^bha^sa):對應上述,也就有似显过破與似立量破。“妄诘”--论敌无错立方却“妄申其谬。“伪胜”--自宗己错坚称无错。
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无体量世传量姿态量外除量内包量 |
|
参考书籍:
佛典中的因明论理
60BCE左右迦多衍尼子尊者作《发智论》;公元前155年左右的那先比丘承袭佛陀的辩证风格,折伏弥兰王,留下脍炙人口的《那先比丘经》。可知佛教的论证方法一直存在着,到迦腻色迦王时期仍是如此。100CE迦腻色迦王时期,有五百位阿罗汉详析《发智论》而作《大毗婆沙论》。此论第27卷中,提及因明的「破他」:
“因明论中,说破他义有三种路,一犹预破,二说过破,三除遣破。佛《契经》中,明破他说亦有三路,一胜彼破,二等彼破,三违宗破。”(大毗婆沙论,T27:139a)
此段记载出现了“因明”这一术语,并显示“因明论”与“佛《契经》”属不同系统,二者“破他”术语不相同。因明学者所用的三种名称是犹豫破、说过破及除遣破;佛教学者们则用胜彼破、等彼破及违宗破。《大毗婆沙论》解说如下:
1.胜彼破者:
如长爪梵志白佛言:『我一切不忍。』
佛告彼曰:『汝亦不忍此自见耶?』
彼便自伏。
2.等彼破者:
如波咤梨外道白佛言:『乔答摩知幻不?若不知者非一切智,若知者应是幻惑。』
佛告彼言:『俱荼邑有恶人,名蓝婆铸荼,破戒行恶,汝知之不?』
彼言:『我知。』
佛告彼言:『汝亦应是破戒恶人。』
彼便自伏。
3.违宗破者:
如坞波离长者白佛言:『身业罪大,非意业。』
佛告彼曰:『弹宅迦林、羯凌伽林等,谁之所作?岂非仙人恶意所作?』
彼答言:『尔。』
佛言:『身业能作此耶?』
彼言:『不能!』
佛告彼曰:『汝今岂不违前所言。』
彼便自伏。
胜彼破,所立宗在自身不能成立。等彼破,可延举例子而破所立宗。违宗破,举出立者将同意的反例。
这显示佛陀本身善于应用辩证法来破他,显示因明学早就存在于佛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