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6 肯定了人類預知力的科學期刊論文

  絕大多數的科學論文不會一上來就談到超心理學現象,也就是那些無法給出科學解釋的“資訊與能量流反常的現象”(常見的超心理學現象包括心靈感應,透視,以及念力)。而能在一本高端雜誌上發表嚴肅的學術論文來證明超心理學現象確實存在,就更非同尋常了。

  可是,康奈爾大學的Daryl Bem最近(2011)做了一件這樣的事,他的論文《感知未來:對認知及情感的反常可回溯影響的實驗證據》剛剛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
 
Bem的實驗方法非常直接。他利用已有的心理學實驗模型,例如情感啟動和輔助回憶等,然後將順序逆轉,交換因果。他向學生們展示了一長串單詞,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記住拼寫,之後再要求學生拼出其中隨機選出的一系列單詞。詭異的是,對於之後即將拼寫的那些單詞,學生們能夠更容易記住。
 
再來看看這個實驗,這是對預知能力的直接測試。Bem對受試者進行了如下指示:
 
“這是一個測試ESP(超感官知覺)的實驗。實驗完全由電腦控制,大約進行20分鐘。首先你需要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之後,實驗中的每次測試裏,螢幕上會並列出現兩個簾子的圖像,其中一個的背後是照片,另一個的背後是白墻。你的任務是點擊你覺得背後有照片的簾子,之後簾子會拉開,你會看到你所選擇的是否正確。每次實驗中有36次測試,有些照片是清晰的色情圖片(例如一對正在進行非暴力性交的情侶)。如果你不願意看這些圖片,可以退出這次實驗。”
 
這些圖片的位置是由電腦隨機決定的,也就是説學生猜對色情照片的概率應該是50%。然而,在100次測試中,測試對象的表現都超出了預期,猜對色情照片位置的概率是53.1%。更有趣的是,那些“非色情照片”的點擊率並沒有偏離應有的概率(學生猜對中性照片位置的概率是49.8%)。
 
Bem的論文有逐步累積的説服力。總而言之就是他描述了九種不同的實驗結果,對一千多個對象進行了此實驗。所有這些實驗都揭示了微小但有統計意義的超心理學反常現象,平均效應量是0.21。
 
然而,這篇論文的真正貢獻不是這些有統計意義的結果,而是Bem嚴謹地,不斷重復地對超心理學現象進行的測試。關於心靈感應和透視這樣的反常現象,許多有聲望的科學家都進行過多次演示(Bem本身也是個廣受尊敬的心理學家,他以自我感知方面的研究聞名)。那麼,為什麼有些嚴謹的科學家會拒絕承認超心理學現象的真實性呢?為什麼理性的人會認為超心理學根本就是胡説八道呢?那是因為這些激動人心的結果一直無法被重復。
 
這也是為什麼Bem的文章如此重要的原因,它首次提供了調查反常心理學現象的可重復性實驗方案。Bem的研究與以往對超心理學現象和ESP的研究不同,它基於眾所週知的實驗範式,並儘量減少了實驗者與實驗對象的接觸。實驗數據的收集自動而精確,並且這篇論文也通過了同行的評議(審察了整個評議過程的Charles Judd説:“一些我們最信任的評議者對這篇文章進行了一系列的評議。”)。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這些數據是否可靠,但至少時間一定會告訴我們這些事情。在文章的最後Bem引用了來自劉易斯•卡羅爾的話:
 
“在愛麗絲與白皇后見面的最後時刻,她堅持説‘人不能相信不可能的事’,那34%認為超心理學現象不可能發生的學院派心理學家一定會同意這個説法。而白皇后的著名反駁是,‘我敢説你練習得還不夠。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每天能練習半小時呢,有時候我在吃早飯之前就能相信六樣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