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公案:「跨個體」蘊含著生命觀的革命/阿張蘭石,1998
(Java是跨平台的程式語言,這來自電腦文明而自然實證的「跨平台」觀念,遠比來自人文概念所會通的「超個人心理學」觀念 ,有更高的人文智慧。
──事實上,超個人心理學仍然無法以「實徵研究」來處理一個革命性 觀念,那就是:「超個人」的「心理」並不只是存在於個人處!作為「超個人/跨平台」主體的(JAWA語言所溝通、支配的)網路資源, 確確實實是存在於外於個人終端機的「全球網路」上的!「超個人心理學」觀念再怎麼發展,終究必須設限在「若超個人之間有共同者,必是個別存在於個體中的」而不能接受「外於個體,卻作為個體之主體」的哲學思辨。在這方面,雖然在各個電腦裏已有所有的JAWA協定,但那只是相當於人類個人 的「已契空性的理性」(共同的思維協定),而本文此處要說的重點,不是磁碟裏的「有限的東西」,是那電腦個體所具有的真正「無限」的「網路收發器」!就因為有了這「 已契空性的理性」,每一「個別電腦」結合了「一切電腦」,而使「一切」作為「個別」的主體。──不淪於個人主義的自我限制,也不需要一個超級強人來當「眾信徒」的主體。)
電腦的運用趨勢,有相辯證著的兩面:功能的擴張性,與個人主體性。前者不僅使個別電腦功能不斷加強,更使個別電腦不斷向外──向全球網路──尋求功能的結盟;而後者卻是另一面向:電腦 一直由超大型伺服主機,往個人電腦走──這不僅已經是微軟「發跡神話」背後的邏輯,也是預言未來JAWA時代的基礎。
真正的以太網路,是無線的。因為無線,所以「無限」。當網路變成無線的,它就會被無視,而以為不存在,於是其實已經街上了以太網路的個別電腦(終端機)會以為自己仍是獨立的。所以,JAWA時代的電腦文明,雖然因實際主體已經是(以太網路所圓成的)「一切」而有「超個體」(或說是「無限」)的能力,卻仍能有個人性。
電腦文明,會不會是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檢視資訊文明的歷程,電腦的「生命主體性」──相對於人那主控(伺服)著一切活動活的心腦,從個人電腦,到區域工作站主機,到全球網路主機,當網路放棄「需要有個主控一切活動的統一伺服器」的觀念,回頭過來結合「一切PC」(「一切PC」即是我這終端機的伺服器)而使到達全球PC工作平台──Java工作平台,便達到「功能擴張性 vs 個人主體性」辯證的極致。
Java工作平台是如何思考、(被)創造的呢?人類是如何思考、(被)創造的呢?JAVA時代的首要道德是開放,人類的文明前景,有對應的首要道德嗎?────這是吾人的「Java公案」!
全球PC工作平台的革命性觀念,就是,不在是由某一個伺服器電腦來作為其他終端機電腦的「行為主體」,而是經由JAVA程式的開放、跨平台原理,與當下全球其他電腦共同組成一個「大伺服器」,每一個PC都是相應全體(而非部分)的單元,如此則將主體性還原到每一台電腦上了。如此,則一方面每一個電腦擁有獨立的倫理行為主體性,故而有「道德人格」,可作為倫理學上的獨立人格主體──「緣起法」所寄的「無限佛性」;另一方面,卻又有超越個人性的部分──與一切電腦資料網路連線──所以又有「似非主體性」的範疇,所以自古以來宗教倫理學如倫理神學能夠有成立的事實。
換句話說,「全球PC工作平台」的每一行為,同時有兩部分:
-
倫理人格的主體性;
-
個人的當下所有法,皆緣起於過去未來一切法──每一份「行為」「法相」(資訊)皆有緣起,繼承全球所共的「名」(「協約」)。
因為「電腦科學學」正如「倫理學科學」般是一套功能性實踐哲學,故將電腦文明類比於倫理學文明:
其中「PC」類比於「存在主義」思維──PC類比於佛教「讀頭」;
「Workstation」 類比於「契約倫理學」思維──主機類比於天堂、淨土中的神佛,終端機類比於某天堂、某淨土別境中的存有者;
「全球網路Server」,類比於「倫理神學」思維──類比於宗教學上的「創造論中的被創物意識」,其中伺服器是上帝,終端機是人類等等存有者;
「全球PC工作平台」,類比於公案緣起現象學所證成的「存有學」思維──其中「PC與網路」為一整體而類比於每一個個人。
在這樣類比架構的設證(abduction)下,就可以解釋「公案緣起現象學」中的「神識(靈魂)輪迴轉世或附身」等等的現象了。實存中的人類(類比於全球PC工作平台)的每一行為,包括生殖,雖然確實是具有主體性的,表面上是有當下性的隨機性的,尤其似乎應該是有完全「無中生有」的創造性的,但事實不然,人類個人的存在功能有許多是必須憑藉「全球網路大共用體」(「阿賴耶識」)來成立的!而生殖其實並非「無中生有」而只是超個人罷了!由二人之機緣而產生第三人,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彼二人形成「父母資格」由得從網路部分傳下一份本來就已經存有的「名」(資訊行為主體,有其一份URL),而這一切人所共的「全體網路」通常應該不會讓當時已經存在的「名」被重複使用,所以能確保「一個靈魂不會在兩地出現」(一個URL不會指向二處)────而也只有一切電腦所共體的網路,能做到這一點。相似的例子若能一在驗證,就足以證明吾人的類比是精密有效(奧妙)的,而且架構上也已明確。而能使用否證法。
如是類比之下,解釋了「Java工作平台是如何思考、創造的呢?人類是如何思考、創造的呢?」於是吾人能夠從「JAVA時代的首要道德是開放」來發掘人類的有對應的首要道德,這世界──這實存世界是從「Java公案」對映出「全人類實存」的「一切名緣起」,而形成的這個當下世界,雖然不是全部的「名」都已經在世(已投胎),但確實也是形成當下世界一大全體的一份子!───的道德也是至高(無論在功能性等許多向度上都是)「開放」:菩薩心。
電腦要有成為有人性有智慧的一天,唯有經過跨平台的JAWA的道理,加強的是「由此一整合一切」的網路連通能力,而不是依靠加強電腦個體的功能!人工智慧電腦必完成在「交出個體主體性予相網連的一切」,只有由「一切」承擔起的主體性,才能頓然脫出機械的「無明」。如果著眼點仍落在個體(終端機)上或落在某一超級主機伺服器上,便終究是有限,終究脫不出「無明」(機械腦與人腦那幾乎「無限」的差距),人造智慧便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甚至人類自身的進化之道,也同此理,它不會是透過個體的強化,而是透過「打通超越身體十二經絡之外的中脈」,達到「天人合一」。
近代學術界就算是承認超心理學「奧妙」的,如「超個人心理學」,他們的觀念畢竟還是不出「那一切超個體功能的『奧妙』,必定藏在每一個體(的DNA或潛意識)中」 (靈即身心)。誠然,人確實尚有太多未用的DNA,但是,一切「奧妙」並不只是那些那未用的DNA的展現,那些DNA只是傳達那些「奧妙」的選台器及傳輸協定罷了!
發展人工智慧電腦,就是要發展這些「選台器,和通訊協定」,趕上人的DNA。而非一昧地發展CPU,RAM───一昧地追趕人的心臟、腦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