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graph-” 譯成 “全息”

holograph-這字根,大陸學者譯成「全息」。

阿張蘭石

發表於: Nov 20 2003 11:12PM

檢舉文章 編輯文章引用文章
壇主

所屬群組: 管理群組
發表總數: 121
精華文章數: 8
被刪文章數: 2


 

D. Gabor(1900-1979)於197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得獎原因是發明holography, 用兩組雷射光拍照,
在底片上留下干涉條紋;觀看這種照片時,干涉條紋便會產生holograph的立體影像。這種照片,即使撕成幾片,每片仍會保有完整圖樣。

希臘字首holo-代表「完全,完整」,
holograph-這字根,大陸學者譯成「全息」。

————————-

靈心身界Ψ-Ω0123是阿張蘭石路

IP: [ ———- ]

 

starguest

發表於: Jan 11 2004 09:40AM

檢舉文章 編輯文章引用文章
一般會員

所屬群組: 註冊會員
發表總數: 23
精華文章數: 2
被刪文章數: 0


 

上面提及的觀念,除了 hologram,還有 fractal 。

我找到一個網址,有詳盡地說明全息/全像的由來:
http://sf.nctu.edu.tw/yeh/dictionary/holograph-.htm

大陸和香港用的是「全息圖」,台灣則未統一。
不過這兩個選擇正確與否,已經不及使用習慣重要了。
到 google 找找看,「全息圖」的使用比例比「全像圖」高出很多倍。
甚至到 dr.eye 和 wordpedia 的線上字典查出來的都是全息圖。

或許「全像圖」狹義上會比較正確,但將來的大趨勢,我認為會變成以「全息圖」為主。

看 葉李華的觀點:
———————-
英國物理學家D. Gabor(1900-1979)於1971年獨自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得獎原因是他發明的holography──用兩組雷射光拍照,在底片上留下干涉條紋;你在觀看這種照片時,干涉條紋便會產生稱為hologram或holograph的立體影像(註一)。這種照片相當奇特,即使被撕成幾片,每片仍會保有完整的圖樣,只是「立體感」減低而已。後來有人推而廣之,凡是碰到「系統的一部分擁有整個系統的資訊」這種現象,都一律冠上holographic這個形容詞。甚至還有人根據這個原理,提出所謂的bio-holographic theory,而不少人深信,它就是中醫的科學基礎。

面對holograph-這個字根,大陸學者一律採取上述的廣義解釋,將它翻譯成「全息」,其中「全」是由於希臘字首holo-代表「完全」或「完整」,而「息」則是「信息」的簡稱。台灣的翻譯卻有兩種,即狹義的「全像」與廣義的「全訊」,其中「訊」是「訊息」的簡稱。本文的主要目的,便是討論這三者的優劣。

無論是「全息」或「全訊」,最大的問題並非「不忠於原文」,而在於採取廣義的解釋,讓人無法望文生義。不管是「全息照片」或是「全訊圖」,都會給人硬生生拼湊的感覺。此外「全息」另有一個重大失誤,那就是「息」絕對不能當作「信息」的簡稱(註二)。而「全訊」雖然沒有致命傷,在台灣卻始終未能推廣成功。

所以說,最好的選擇仍是忠於原文的「全像」。例如 holography:全像術、hologram:全像圖、全像照片。即使對應廣義的用法,「全像」仍然上得了檯面。例如最近高能物理的一個大膽假設holographic principle,原本就是類比於「平面照片顯現立體影像」,因此翻譯成「全像原理」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註一:相關網站相當多,例如:
   http://www.pida.org.tw/Holography.html
   http://holo.com/holo/book/book1.html

註二:根據李怡嚴教授的考證,「信息」的用法源自「消息」,而「消」與「息」正好對應「○」與「一」。因此單用「消」或單用「息」,都只能代表information的一半。
——————————–

科學的發明與宗教的智慧,都不是個人的私有. :p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