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新發現 四
意識革命
人類不只是頭蓋骨內隱藏生物電腦的高等動物,
他是無邊無界,超越直線因果律的意識場。
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大師葛羅夫教授,
窮三十年時間的科學研究。在「意識革命」書中揭櫫︰
「意識」,不僅被動反映出客觀的物質世界,
更在創造事實本身扮演一個主動的角色,
彷彿是佛法宇宙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科學註腳。
──文/孔繁嘉──
談到「人類意識的本質」,也許會令乍看這本書的人,以為這是本
抽象、玄奧、堅澀、難懂的專業讀物,但細讀之下,才豁然明白,這
實在是本科普叢書,只是其所探究的主題,是傳統科學從來都不敢涉
足的領域~意識。
意識,難描難繪,難以捉摸,對於傳統科學要求的實證性而言,一
開始就是個難以跨越的門檻,這個門檻,近年來由於量子物理的發展
,以及科學界所發現的全像攝影(holography)及全方位思考(
holonomic thinking),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因為量子物理打破了傳統牛頓學說的限制與宇宙觀。
以極小和極大的事物來說--
一、次原子領域的小宇宙(microworld)
在次原子的層次中,我們以往對「物」的定義已經被統計學上的「
可能性」所取代,亦即代之以「存在傾向」(tendency to exist)
這樣的字眼。人們對小宇宙的探究,很快就揭露出那個在我們看來是
由實在的、分離的物體所構成的日常世界,其實是一個由事件和關係
組合而成的複雜網。
葛羅夫教授認為,以此觀點來看,「意識不僅被動反映出客歡的物
質世界,更在創造事實本身上扮演了一個主動的角色。」
這彷彿說明了佛法「三界一切都是幻相」的觀察,這個結論也正好
印證了《華嚴經》上的宇宙觀︰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照」
二、天體物理學的大宇宙(macroworld)
科學家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驚人的發現到,我們一度認為的「
物」與「物」之間的界限,以及「有物」與「無物」之間的界限,已
經被某些新的東西所取代。這整個宇宙不再被認為是「有分離的物體
」和「空無一物的空間」;而是一個介於兩者之間,密度不斷在變化
的連續場。
在這全新的世界觀之中,「意識」被視為是宇宙結構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這個結論與佛法的唯識學觀點如出一轍。
宇宙如夢幻泡影
所以,從葛羅夫的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所有穩定性的結構,全都
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我們可以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描繪「物體」、「
實物」或「事件」,但是我們最終仍須承認,它們都是源自於一個不
可定義和不可知的整體。在這個萬事萬物皆不斷在變遷、移動的世界
中,用名詞來描述正在發生的事物,只會對我們造成誤導。
這樣的認識亦即《金剛經》所云︰「
凡所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經典早已指出了與上述研究同理的觀察。
事實的本質
此外,「全像攝影理論」說明了一項研究信念︰
「所有的概念及知識--包括科學研究結果在內--都無法具
體,將事實真相重建出來;相反的,它們是像藝術般的創意活動。我
們無法測量真正的事實;因為事實上,實相的核心精神就在於它的無
限性。」
這段話,不但指出了佛法「空」的意涵,也提醒我們《大涅槃經》
瞎子摸象的啟示:
我們所測量、感知的世界,只不過是事實真相的一小片段而已。
所以,物質與意識原本經渭分明的狹溢觀察,在新的科學觀下被澈
底打破,而根據新的宇宙觀,葛羅夫教授一一條分縷析地解釋以往科
學無法解決的心理疾病,以及各類的科學謎團。
空與量子物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葛羅夫教授以最先進的「量子物理」提出了
對「空」的討論。
他說︰「雖然對我們而言,在我們意識的平常狀態中,某些事物能
夠全然無緣無故地發生,或能以某種形式展現的概念,似乎是不可理
解的;但是在「空無」之中,這樣概念一點也不令我們驚訝。正如同
現代的物理學的量子波動理論所說的,空無可能會被認為是由無限的
「量子」--導致所有事物發生的小粒子和小碎片--所組成的。經
過我們「選擇」了某一個特定的現實之後,現實便在我們的意識中創
造出來了。」
所以縱觀全書,可以說葛羅夫教授把生命研究、宗教研究、物理研
究,心理研究等等作了一次成功的科際整合,也把一般人視為迷信的
東西,做了一次科學的新觀察,對一般人而言,有了一個觀察生命,
體驗生命的新高度,對修行人而言,則再次肯定學佛實在是件可觀的
生命大事。
意識革命 書名︰意識革命(The Holotropic Mind-- The Three Levels of Human Consciousness.and How They Shape Our Lives 作者︰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Stanislav Grof, M. D.) 郝爾‧吉那‧班奈特(Hal Zina Bennett, Ph. D.) 譯者︰方明 出版發行︰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