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傷害1:電磁波輻射

世衛提出警告 手機電磁波恐致癌

更新日期:2011/06/01 11:35倪嘉徽

 

到底使用手機會不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之前一直沒有定論,不過世界衛生組織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RAC,來自14個國家的31名科學家,在檢視各國多項對手機安全的研究後宣布,有足夠證據顯示,手機是屬於「有可能致癌的因子」,應該跟DDT、鉛以及汽油引擎廢氣,並列為IRAC致癌等級2B的物質。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在大都市裡幾乎是人手一機,走到哪,講到哪,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全球手機使用者達50億人,佔了全球人口的4分之3。

手機電磁波是否會致癌,經過多年爭論,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RAC首度表示,有足夠證據顯示,長期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癌症,因此手機應該被列在IRAC致癌等級的2B,也就是屬於「有可能致癌的因子」,與農藥DDT、鉛、以及汽油引擎廢氣具有相同的致癌風險。

———————————————————————-

相對於人體自身之內在因素(如活化氧)、細胞型態與種類及本身之代謝,低劑量輻射對於細胞DNA之傷害顯得微乎其微。雖然低劑量輻射對DNA仍可能造成輕微的傷害,但身體自身會啟動保護機制,使DNA快速修復並加強免疫力。而這樣的保護機制可能於數小時,亦或數天或甚至幾個月後產生。這機制連帶降低身體自身之內因毒素及新陳代謝後受損DNA之累積,甚至於再次接受輻射照射後能進行更快速之修復,由此機制而得以補償。保護機制的產生各有不同,依個人基因、細胞種類、細胞生命週期及細胞代謝情況之不同而定。

藉由接觸輻射及有毒化學物、過度日光曝晒,或經由不同的代謝作用都可能造成細胞之傷害,例如分解貯存的脂肪以產生能量等途徑形成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s)本身是原子或一群原子具有不成對的電子,它會損害體內的細胞、破壞免疫系統及導致感染與各種退化病變,如超氧化物(superoxide)、氫氧游離基(hydroxyl)及過氧化物(peroxide)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三種自由基。經低劑量輻射刺激活化氧之解毒作用,會引發抑制自由基形成之酵素,增加麩胺基硫(free glutathione)及超氧化物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降低脂肪過氧化反應,抑制自由基形成,這些清除者會中和自由基。某些酵素亦具有此重要功能,以協助體內清除自由基。

細胞凋零(Apoptosis)是指細胞受環境刺激後,在基因調控之下所產生的自然死亡現象,又稱之為有計畫的細胞自殺現象,但低劑量輻射會改變受損細胞所引發的細胞死亡程式。經培養皿中的細胞發現經低劑量輻射照射後之細胞,受傷之DNA能快速修復,而高劑量輻射照射則不然,另外低劑量輻射使受傷之細胞產生免疫反應,有研究顯示這樣的免疫反應可以少3分之一癌症之轉移機率

全世界都知道低劑量之傷害假說主要是由高劑量輻射作為延伸推斷,因此,癌症危險無低限值(LNT)假說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在低劑量之輻射下,不僅可以刺激受傷細胞之防禦機制、加速細胞修復、受傷細胞之適當移除,並且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進而降低癌症之發生機率。 輻射無低限值假說應該被放棄,避免引起不合理的恐懼及不必要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