Ψ012*3 (7)感應療效,在1988年有一件驚人的科學發現。在權威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刊載了一篇來自法國科學家Jacques Benveniste的研究 – – – – 在極度稀釋的抗體溶液中,抗體依舊能夠激使免疫細胞做出反應!該發現是源自於1984年時,Benveniste正在法國國家健康暨醫療研究院(INSERM)的實驗室進行一項嗜鹼性細胞脫粒作用與特定白血球對過敏原的反應。某天,他的研究助理戴芙納斯(Elisabeth Davenas)因為計算錯誤,而將實驗用的溶液過度稀釋。可是她卻驚訝的發現該稀釋後的抗原溶液依舊能有效用。「妳根本就是在用水作實驗,回去重做!」這是Benveniste最早的回應。
Benveniste是位醫師以及研究過敏症和發炎症的專家,曾得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銀牌獎。經過四年的研究,Benveniste的團隊發現抗E型免疫球蛋白的效能在濃度為千分之一時達到最高,之後隨著稀釋而降低效用。但是之後局勢又再度逆轉,當稀釋到濃度低於十億分之一時該溶液依舊有效。這樣的程序正是所謂的「順勢醫療」或稱為「同類醫療」(homeopathy)的作法,即將藥劑稀釋到幾乎沒有任何分子存留,再讓病患使用。
Benveniste和分別位於法國,以色列,義大利與加拿大的五位科學家一同合作,他們分別重做實驗也獲得相同的結果。於是這項有十三位科學家署名結果投遞到了「自然」雜誌並於1988年刊出。文章刊出後吸引了大批媒體的關注,而自然雜誌的編輯John Maddox也採取了空前的步驟在文章的底下附註道:「本文讀者或與多位專家同樣不敢輕信……鑑於Benveniste教授的協同研究方式,自然雜誌將安排獨立審查團隊來觀察實驗重作結果。」文章刊出四天後,John Maddox親自蒞臨並帶著他的揭弊小組到來,其中成員包括著名的庸醫終結者史都華(Walter Stewart)和專業魔術師蘭迪(James Randi)。
在他們的監視下,戴芙納斯進行了四次實驗(其中一次是雙盲設計),按照Benveniste的說法,四次都成功了。但是John Maddox的小組卻駁斥實驗結果,並更動實驗協定採用更嚴格的編碼程序,且史都華還堅持親自操作實驗。結果這次做的三次實驗均失敗,多馬克和他的小組已有定論並迅速離去。不久後,「自然」發表了一篇標題為「高度稀釋實驗是場騙局」的報告。John Maddox在判決文章說,該實驗室沒有妥當地遵循科學協定,內文中並不採信其他實驗室的佐證資料,另外,John Maddox質疑Benveniste的共同執筆中,居然有兩位接受順勢療法藥物廠商的贊助。不過John Maddox沒有提到的是,染色試驗極為敏感,只要實驗條件稍有變動就可能失靈。
從此,Benveniste信譽掃地,迫使他離開原來所在的研究院。之後,他得到私人企業的的贊助,其中一家是數位生物企業(DigiBio)。由於有這家公司,他才能繼續堅持其研究。根據Benveniste的理論,分子間的作用並不僅僅是靠偶發的分子碰撞來完成,而是藉由交換低頻(低於兩萬赫茲)電磁訊號的方式來完成。從1991年後,在工程師紀耀奈(Didier Guillonnet)的協助合作下,Benveniste甚至能夠用放大器和電磁線圈紀錄並傳送特定的分子訊號,接著以平常對該物質具有靈敏反應的生物系統為對象進行重播訊號,該生物系統每次都上當,以為真的在與該物質作用。
往後數年,仍有許多研究團隊再次進行類似的實驗以探究順勢療法和水的記憶(信息水)是否真有此事。其中最嚴謹的實驗是雷利(Davis Reilly)醫師在英國格拉斯哥所完成的氣喘研究,並刊登於知名期刊「刺絡針」上。不過就像之前的自然雜誌的事件般,刺絡針同意刊登該文章卻拒絕採信其結果,並且該期刊的社論認為順勢療法的原理很荒謬,因此治療之所以有效,想必是肇因於其他因素。
事實上在過去十年間,有六所英國的大學開設了順勢療法學士班必且頒授理學士學位。由於傳統的化學告訴我們,順勢療法像是在喝水一樣,不過是偽科學罷了,特別是當大部分的實驗使用正統醫學所奉為圭臬的隨機雙盲之實驗設計時,順勢療法的成效和安慰劑沒什麼兩樣。而所謂的隨機雙盲實驗是指實驗人員(例如醫生)與受試者(例如患者)雙方都不知道哪一個受試者吃了真的藥物,哪一個只吃了安慰劑。然而有些支持順勢療法的醫師則表示,雙盲實驗之所以失敗的關鍵在於醫病間的信任關係是極為重要而影響結果甚鉅的。
順勢療法和水的記憶(信息水)目前依舊是一團迷霧,不被正統的科學界承認,可是卻又有少數的實驗證據支持。順勢醫療研究評估工具的建構效度還牽涉到不少臨床的意義與價值爭議,使得此問題更為複雜。現在的局勢也許正如Benveniste在「刺絡針」上所作的回應般:「這令人憶起十九世紀的論述,那是一位法國學者的作品,為是否有存有隕石的激烈論戰而火上加油,也使得當時的科學界振奮不已:『石塊不會從天上落下,因為天上沒有石頭。』
參考文獻
1. Human basophil degranulation triggered by very dilute antiserum against IgE, Nature, Vol. 333, No. 6176, pp. 816-818, 30th June, 1988
2. 蔡承志 譯(民95): 療癒場-探索意識和宇宙的共振能量。台北: 商周出版。
3. Lynne McTaggart (2006). The Field- The quest for The secrete force of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