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巫師姨婆

阿立媽

刀之蓝色海(154575786) 2010 4 21 11:19:
婆婆是谁啊 好亲切的称呼。
卡卡(2009 10 20 13:02):
問您到底是男是女啊?自稱婆婆。
阿張蘭石(2009 10 20 13:23):
哈哈o(∩_∩)o…“阿”姓與自稱“婆婆”,都有世俗與勝義兩面。
世俗上,台灣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祖先是“阿立母”,故以“阿”為姓氏;“婆婆”也指阿立母。會長紀念外婆,靈性發達的好人,長期見鬼見神,最終死於瘋狂,又疑被謀殺。
勝義上,姓“阿”是采其”No”義,“婆婆”是婆施羅.婆須密多的簡稱。^_^
 Dororo(2010.2.4.0000):對不起,我還是很好奇?為何你自稱婆婆和哀家? 
阿張蘭石(2010.2.4.0915):婆婆是哀家名字的簡稱,自稱哀家是因為沒了老公。
 

阿張蘭石母族西拉雅人稱呼祖先為“阿立母”,“阿立母”是五個姊妹(或三姊妹)。相傳,希拉雅先民飄渡自遙遠海上,有天,海上起濃霧,祖先迷失辨別方向而處於危機,突然天上出現一片白光引領船隻前進,於是到了台灣,這白光就是阿張蘭石母族霊性中的“阿立母”(Ani)。

西拉雅傳統公廨歷經人間劫難,為了延續傳統,只好讓本族信仰漢化,依附於東亞大帝國的文化強勢。如今,觀察台灣諸多的太祖廟、太上老君廟或路旁土地公廟,若在供奉擺飾中發現有祭壺、太祖牌位、獸骨、將軍柱等,就可望見阿張蘭石母族與“阿立母”間的臍帶。

祭壺,祀壺霊性起心,圓真至簡。在海東高砂,阿張蘭石母族對靈性的信奉,寄寓於「祭壺」,「祭壺」可說是西拉雅族群的文化特徵。「祭壺」是霊性生命力「阿立母」無形無相而暫住之處,它可以是各種形狀的瓶子、玻璃或陶瓷。阿張蘭石母族在這信仰系統中祭祀聖靈與祖靈,每當朔望,西拉雅人更換壺中的向水(靈力之水),紀念先祖遠渡重洋,更提醒人們大地靈性。Ψ-Ω0123曼荼羅就神似阿張蘭石母族的祭壺。壺身圓潤,象徵心身的輪迴,與宇宙母體。壺底平面,象徵虛空般的靈應與不變動的法界,是所有心身的存在基礎。靈性的向水,象徵一多相攝重重無盡,且螺旋進化滋生眾生。上插的當地植物,象徵環境規律與文明開展。

在阿張蘭石母族心靈中,女性非常重要,神有女神,祭司(Inibs; 尪姨)也是女的……傳說西拉雅人曾受七年乾旱之苦,當時,阿立母教導族人祈雨之歌,即是今天的「牽曲」,在夜祭中由少女吟唱。阿張蘭石姨婆還是十幾歲少女時,霊性起心—-被阿立母找上。生命力,海神,水神,祖靈“阿立母”現身,選他作尪姨,也就是西拉雅祭司。姨婆抗拒、逃避,家人也捨不得她成為祭司,不想讓她從此身處天人邊界。於是,在夜祭前,她奔離部落。阿張蘭石小時,姨婆已老了,却仍然步履飄忽神速,真是飛番的后代。阿張蘭石姨婆的祖先,曾跑贏大淸帝國皇帝的馬。———-今天台灣仍留存個「飛番墓」,墓主之所以被稱為「飛番」,是因為他善跑,且跑起來像鳥飛一樣。話說康熙大帝統一東亞大陸後,各地總督須要「奏進蕃子及土產」,便把飛番很能跑的事,上達天聽,並選出了一個飛番勇士進京。康熙大帝乃召飛番勇士至御前與御馬競跑。飛番勇士在髪辮上串繫一百多枚大淸帝國錢幣,暗示飛番服從大淸統治。勇士讓御馬先加三鞭而奔出後,才起步從後追趕。當時,竟然見到他的髪辮向後揚起成為水平——飛番勇士以驚人意志力與體力暗示:海洲民族雖降伏於東亞大帝國,卻有超越宰制的靈力。轉眼間,飛番勇士便超越了大帝御馬。龍心大喜,飛番勇士與族人被大淸帝國冊封獎賞,這也是阿張蘭石母族之漢化的里程碑。至今,在嚎海祭的最後,仍會舉行平埔族俗稱“走標”的賽跑,在盡頭處有一標竿,上面掛著第一名的獎品。

雖然,靈媒生平充滿了神話,但對阿張蘭石而言,反而是姨婆晚年所發生的很多事,才無法理解。這些事是家族禁忌了,雖然早晚要記載下來,但是舅舅那一輩的還有在世的,現在說多少會傷人,嗯,記得話題,以後慢慢說。

siraya people“夜祭” 與 “嚎海”
如今在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的吉貝耍部落,仍保存古老祭典。每逢農曆九月五日(相傳是阿立祖的生日,或說是西拉雅祖先登陸台灣的日子),便在大公廨之中舉行盛大祭典,由尪姨主持。清晨起,族人準備檳榔、米酒、祭品,沒有香燭銀紙,一切祭物都直接擺在地上,因為相傳阿立母忌火氣、崇尚自然。到了晚上,隆重的夜祭才開始,信徒備妥祭品於公廨前方,請尪姨點收為之還願,尪姨藉由請神、乾茅草揮打祭品以淨化;尪姨口含酒噴向神案,這噴酒禮行過三次,稱為「三响」,然後為族人祈福。之後,部落少女們「牽曲」感念阿立母的恩澤,交互牽手圍成圓圈,亦步亦趨的吟唱古老歌謠,以示不忘阿立母的訓誡。

夜祭之後,還有更重要的「嚎海祭」,隔日中午時分,尪姨帶領族人前往河東大公廨西南方面朝大海方向的田梗間舉行,族人們把祭品挑到田埂間,祭司們在泥路上舖了香蕉葉,上置祀壺和檳榔,象徵祖先渡海的情景,接著由尪姨主持祭典,少女們圍在祀壺和祭司外牽曲,向當時因為渡台而亡的祖先靈魂吟唱,在嚎海祭,尪姨手持尪祖拐,代表阿力祖,巡視信徒所準備的祭品。最後尪姨突然奔跑到最前方,面朝西南揮舞著象徵權威的尪祖拐,隨後嚎啕哭倒在地,訊示後輩子孫,不可忘記先人恩德。

 

You are missing some Flash content that should appear here! Perhaps your browser cannot display it, or maybe it did not initialise correctly.

 

阿張蘭石母族—西拉雅族の夜祭…

阿張蘭石 20050408 00:48:44 :
懂舞,“舞”就是“武”,“武”就是“舞”。 
北京城笑 20050408 00:49:53 :
舞蹈沒侵略性阿。。  
阿張蘭石 20050408 00:53:05 :
“武”也沒侵略性。雙足表現的,是舞;單腳表現的,是武。回憶3000年前的慶典裡,阿張蘭石母族的男、女、孩子們跳著「舞」,而祭司、酋長表演的就是「武」。歷史學家不會知道的。

阿張蘭石の0964. 祖先吃的肉
0630. 船師魚道 – – 魚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