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命名“自由之愛”

命名“自由之愛”

台大學運詩人命名「自由之愛」學運
198990410_2_s2.gif (197434 bytes)

《大學新聞》688期(王照宇編輯)1996.9.30 [照相檔]
 自由之愛學運史詩結集 歡迎自由複印 
【本報訊】台大詩人蘭石(前現代詩社社長)的學運詩作現已結輯,將捐贈本社作為「革命文藝」啟蒙書。十月二十三日起由本社提供索取、複印。
  蘭石自從投入反對運動,詩作便是從運動中淬鍊出的文宣作品,而其中有些文句已經成為學運的語言符碼,如「自由之愛」,一詞最初即出自其凝鑄。一九八六年十月卄三日本社因「大新事件」而聚會研擬公開演講活動,會中蘭石唱力建議精神標章而命名了「自由之愛」演講會,當時聚會者有總編林國明,大論社長柯銘祥、學代林志修等等,成為肇始學運新頁的一代。學運薪傳仍未斷,這本詩集便是側寫上述學運的史詩,故具有旁註學運的價值。

大學新聞645(蘇永耀編輯)1991.1. [照相檔]
 台大詩人斐濟(前現代詩社社長)已捐出「自由之愛」時期一切詩作給台大台灣語文研究社,作為建立台灣人格文化基礎的教育經費。出版後義賣每本詩集售價二00元。
 斐濟自投入反對運動後,真正的創作,便是自運動理念中所淬鍊出的文宣作品,而其中有些文字甚已融為學運的語言符碼─如「自由之愛」這名詞最初即出自其凝鑄。此次義賣的詩集係上述零散詩片所集錄而成,雖非近作,但實具有旁註學運的價值。
 願贊助者可逕洽台大台語社、大學新聞社或研究生協會。

 


“自由之愛”學運的系列運動,向國家教育部呈遞大學改革方案芻議。
圖片最右側站立者是張蘭石,蹲踞者左起第三是林國明,第七是王雪峰。
【《南方》雜誌第五期,台北:南方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