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歷程 [A Voyage of Light & Sound 漢譯]

【中譯】

聲光之旅

尽管在最近十几年间,有很多论及高等觉察力的文章和研讨,但却几乎没有人对体验超
自然的意识状态的实际方法,做过勾勒轮廓的工作。
在本章里,我们集中研究印度的专注音流瑜伽(surat shabd yoga)传统,因其清晰、
详细地叙述了过程和技巧,所以要向那些有兴趣理解和贯通神秘体验的人,提供一个可
实践的方法。希望这种现象学的分析,可以帮我们培育出一种符合真正科学事业标准的
超个人科学的种子,就象肯恩•威尔伯指出的:“1、方法上的强制。这是关于形
式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就做这个。 ’2、知觉的领悟。这是一种认知的掌握,领悟
或对指令所传达的客体领域(或客体领域的方面)的直接体验,即,直接的信息领悟。
3、共同的确认。这是与其他正确完成了指令和领悟步骤的人共同检查的结果(领悟或
信息)。
我们的检视大部分基于拉达•索阿米(Radhasoami)的大师,包括Shiv Dayal
Singh,萨万辛(Sawan Singh),巴巴•法切尔(Baba Faqir Chand)等人的著
作,以及当代非二元/一元论思想家拉玛那•玛哈希(Ramana Maharshi),自由
者约翰(Da Free John)和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的作品。
我们的研究将做如下展开:
A)简要勾勒surat shabd yoga传统和实践,特别是它与其它传统如kundalini yoga的
关系。
B)对surat(灵魂/注意力)如何在禅定中离开肉身,开始在广大的存在领域的内在声
光之旅做现象学的描述。
C)总结surat shabd yoga如何能成为一种和精神实相做亲身接触的模式方法,为以后
的超验之旅标注上安全而确定的记号。
总而言之,我的论文主旨是:有了对神秘领域的一种更深刻的掌握,上述工作就能进一
步推动对有意识引发濒死体验的研究,使之具备一个严谨的、既是经验性又是可检测的
基础。
它不象印度其他瑜伽流派(如kundalini),并未把控制呼吸(pranayama)或一系列身
体姿势(asanas/mudras)作为修习的一部分。而是把意识从身体九门(眼、耳、鼻、
口、生殖器、消化道)中撤回,整个超越肉身的框架和局限。这是通过把心灵的注意力
集中在内在的光和音上完成的,这种声光据信是从通常所说的“第十门”(印度教所谓
第三眼)后面放射出来的,位置在肉眼稍上方的后面(Shiv Dayal Singh, 1970)。
根据这一传统的圣者所讲,当意识完全集中在此中枢点——“在诸世界之间”——灵魂
将离开身体,在更高层面体验到更高境界的至福。
专注音流瑜伽(surat shabd yoga)的显著特点是,它强调倾听内在音流,这音流被称
为shabd、nad或可听见的生命流。这种修行方法的名称正是来自灵魂与宇宙的原初音的
联合(surat-灵魂;shabd-音流;yoga-联合)。
要获得一种有意识引发的濒死状态,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所以此道的古鲁强调用三重方
法来安静心念、撤离身体:希暮兰(simran),禅那(dhyan)和巴赞(bhajan)。(
摘自:Charan Singh, 1979)
重复一个或多个圣名,把注意力集中在耳中央,不让意念向外散漫太远。这种神圣的忆
念,在形式上与咒语(mantra)或特别的祷告相似,除了是用心念诵而不是用口。据修
习者说,此阶段是最初阶段,可能也是禅定最困难的一支。
内在冥想(Dhyan)是把注意力凝聚在第三眼的一个技巧性过程。开始时可能只是凝视
黑暗或观想上师的脸,最后发展成看见各种形状的光。从光中出现精神导师的“化身“
,引导初习者的内在旅行,这是dhyan的中心。
巴赞(Bhajan)是倾听宇宙旋律或声音,是surat shabd yoga最后也最重要的部分,通
过它,禅修者才能旅行到更高的意识层面。Simran和dhyan是集中心灵的注意力,而
bhajan带着觉察力向上回溯到至高无上的所在——Sach Khand。
当然,要掌握surat shabd yoga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多年的坚持习练和奋挣。要达到希
望获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追求者的热诚和日复一日的练习。

內在的提升
如果这个过程完成了,在适当的时候,人的精神流或本体将慢慢从身体撤离。开始是从
身体下部失去知觉,然后是从身体的其余部分。此过程和死亡时发生的完全一样,只是
这是自愿的,死亡时是非自愿的。最后,他穿透那层阻隔的面纱——它事实上“不比蝴
蝶翅膀厚”——然后打开所谓“第十门”,走入一个新世界。身体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
姿势,毫无感觉,但不被此过程所影响,现在,他是在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了(Julian
P. Johnson, 1952) 。
禅修者必须能熟练地把注意力从外在世界撤回,集中在第三眼的中心一点,才能开始内
在的声光之旅。当初习者获得初步的成功时,只会在太阳神经丛有麻木感,也会相应地
有光的显现。开始时的光来来去去,是光的亮点,但事实上是心在上升和下降(Charan
Singh, 1958, 1967, 1973, 1979)。
失去身体知觉是判断禅修进程是否正确进行的一个重要“酸化测试”。无知觉从脚开始
,缓慢沿着底端上升,直到整个身体的感觉象块石头。当这种自愿的麻痹发生,禅修者
的重心沉入内在的宇宙,不在外在的世界。根据大师所说(Julian P.Johnson,1974)
,此乃simran的作用引起的麻木感,它把心从对物质躯壳的结构性执取中释放了出来。
就是在这种修习中,禅修者感到一种强烈的向上移动的感觉,仿佛被一种魔力拉着。这
个“吸上去”的效果,是注意力从外面的孔洞向内转移的直接结果。尽管这只是最初阶
段,但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离开肉体是什么感觉。通过修习,禅修者最后能达到完全离开
身体意识,以巨大速度穿越黑暗领域,经历的内容和濒死病人苏醒后的报告没什么不同
(Raymond Moody,1975,Kenneth Ring, 1980, Darshan Singh,1982)。
完全从肉身撤离后,初习者对声光的感知力飞速增长,这使他(她)能清晰地看见、听
见以前以为是宗教幻想的虚构情景。伴随着这种能力的是一种超意识的觉醒状态,比普
通的清醒状态的感知更生动清晰。
要理解这种新的意识等级如何被唤醒,需要看看觉察力会经历哪些不同的清晰程度。比
如在清醒状态,注意力是集中在头的后部、眼睛后面的位置,可经过18个小时左右,我
们注意到一种从这个中心超向喉咙的向下和向内的运动,在睡眠中达到顶点。与此相似
,经过大约8个小时,我们感到一种向上的、朝眼睛方向的运动,最后停止在我们的日
常意识中(Jagat Singh,1972)。
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的普通语言用一种简单方式表达此觉醒过程:“我们睡着了,我
们醒了”。“我的眼睛很沉重”。“我觉得清醒兴奋”。
在瑜珈心理学中,人的意识下降到睡眠(或无意识)中越深,它上升到觉醒(超意识)
中越高。这个模式很清楚,随着人的上升,清晰度会稳定增长(反则否)。肯恩&#8226
;未尔伯(Ken Wilber)曾优美地将这个意识光谱描述为一种确定的等级结构,其高端
包含并超越低端。
以下描述主要基于Shiv Dayal Singh的Hidayatnama,里面有很多神话特征、比喻和图
象化说明。对任何久浸于科学的人来说,这些描述都显得太离奇而不象是真的。可是我
们应该记住,尽管Shiv Dayal Singh的描述可能受到19世纪的类比的局限,但是他的基
本洞见与久远的神秘传统是一致的。
当我们阅读Shiv Dayal Singh对内在领域的描述时,应始终谨记:超理性的体验不能恰
当地用具有天然局限的人类语言来容纳。我们不要把地图和真实的版图混淆,或把菜单
与菜混为一谈。

* * *
第一界:Sahas-dal-kanwal
– 千瓣蓮花 –
当你的眼睛转向大脑内边,你看到内在的天空,你的精神离开躯体向上升腾,会看到
Sahas-dal-kanwal所在的Akash,它的一千个花瓣在三个世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它的
光芒会振奋你的精神。
在此阶段你会看到三个世界的主Niranjan。有几个到达此阶段的宗教因而把这位神当作
一切的主,他们搞错了。这个领域的光芒使他们感到满足,使他们向上的进展停止。他
们没有找到通往更高领域的向导,因此不能进深到更远。(Shiv Dayal Singh,
Hidayatnama)

尽管Surat shabd yoga禅定中的这个奇异的出魂旅程开始于黑暗,禅修者最后会看到闪
亮的光点,很象是填满黑暗夜空的星星。修习者被告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大最亮的
“星星”上(Kirpal Singh,1974, 1975, 1976),通过重复的专注,它会放射出类似
太阳的光芒(Sawan Singh,1970,1974)。
当这个光爆开,一种可以与满月相比的灿烂会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更深的内在。根据大师
们所言(Julian P. Johnson,1953),从这个被称为Asht-dal-kanwal (八瓣莲花)的
光中会出现上师的光芒形式。这标志着信徒的上升到了中间点,因为从这里起,他将由
上师的光芒形式引导到更高领域(Sawan Singh,1974)。因此,对灵魂来说,比起把知
觉从身体撤离的阶段,这样的进展是相对容易的。
伴随看见不同颜色的光,禅修者也会听见不同的声音。看到什么色彩的光部分取决于个
人的业力(Faqir Chand, 1978)。随着专注变得精细,声音起初就象铃铛丁冬作响,
专注其上,它的音乐将带领灵魂进入第一界,Radhasoami中称为Sahas-dal- kanwal,
但在其它传统中也称为星芒层(astral plane),turiya pad等(Swami Muktananda,
1974)。
进入纯粹的astral plane尽管昭示着可观的成就,但据Sant Mat系统所言,这还只是内
在旅程的开始。此传统的很多圣者如Kabir,Tulsi Sahib,Sawan Singh等等,都声称
几大宗教的领袖错误地把这个领域的声和光认作绝对的主,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显现只
是部分瞥见了一个更高的实相,而讲之当作神的全部来崇拜。这类错误可能是Sant Mat
和Radhasoami运动特别强调在世明师的部分原因(Charan Singh, 1974)。
这些大师都着重强调,要完全检测禅修中出现的任何东西。主要的检测方法是缓慢重复
启迪时传授的一个或多个圣名,同时也和外在上师验证体验的真实性。
每一种主要的意识领域都有自己的中心和主导的主。在Sahas-dal-kanwal中,统治者是
光之主,是所有宇宙的创造者(Julian P.Johnson,1974)。然而每个统治者的权力是
有限的,被下一个更高的神包围,就象从更高处接受它的创造力。
这个次第的等级就象拙火脉轮(kundalini chakra)的系统,是基于所有精神进化(甚
至物质转化)都由一种向内的转向为先导的观念。因此,禅修者必须经过几个光和声的
领域才能达到真正觉悟。
为了克服这条道路上的许多障碍,上师让学生不要执着于任何所见,因为它们只是沿路
的景点(Charan Singh,1979;Faqir Chand,1976)。事实上,所有中间领域的主,或
权力中心都不是要去崇拜,而是要去超越的。因此,Radhasoamis的Beas branch和
Sawan-Kirpal Mission都和先前圣人一样,把五个圣名作为禅定咒语给出,每个名字代
表一个主和精神能量。对禅修者而言,它们是密码,保证安全进入下一个意识层次(
Charan Singh, 1973)。
显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学生在某个较低领域卡住,以为自己达到了终极,而实际上达
到的只是并非永久的幻想。Surat shabd yoga有很多关于可能成为古鲁的人的故事,他
们在内在旅程中被假象欺骗,比如Anurag Sagar书所详细描写的、在禅修中被误导的圣
者的故事。

第二界 – Trikuti
"三个突出标志"
在Akash(in Sahas-dal-kanwal)的顶点,有个象针孔一样小的通道,你的Surat(精
神)要穿透这个小孔继续向前,就会有Bank nal–弯曲的路,它向前然后向下然后再向
上。
走过这条通道就来到第二阶段——Trikuti,有三个突出物(having three
prominences)就在这里。它长1 lakh yojan、宽1 lakh yojan(内在空间的几百万公
里,描述巨大空间的一种表达式)。在此层面有许许多多种难以描述的荣耀和奇观,与
这里的光芒相比,千万个日月都显得黯然失色。
Ong Ong和Hoo Hoo的乐音总在回响,这声音就象云层里的雷声回荡。到达这个领域后,
精神变得非常快乐、净化而精细。精神领域被认为是从这里开始。-Shiv Dayal Singh,
Hidayatnama
[致因層 – 宇宙心]
在Radhasoami和Sant Mat的系统中,通过倾听更细微的shabd(音)的旋律,就可以确
保进阶到更高的领域。先前说过,领导灵魂进入第一界的是铃声。灵魂要进入下一阶段
Trikuti,则需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有力的鼓节奏(或雷声)上。
然而在第一界和第二界之间的旅途上,必须穿越bank nal,一条阻碍精神继续前进的弯
曲隧道。对此阶段有一段有趣描述,是由Sawan Singh的一名弟子在1945年1月30日所写
的(Rai Sahib Munshi Ram,1974):
“我的进展又从1月9日开始了。有时我能看见光,尝到一些况味,但没有向上的进展。
一天我看到三条道路,过了很多天,我的灵魂开始走上中间的一条。那不是一条直路,
而是一条弯曲的隧道,越往前走越窄。有个地方那么窄,我只能匍匐前进。这条路上有
很多蛇蝎,但靠着您的慈悲,它们看上去都是死的,没有伤害我。我一点也不害怕,因
为我始终意识到您的存在和您的Shabd形式。再向前走,道路更窄了,象我这样的罪人
若无您的慈悲和恩宠永远无法通过。那就象是一个圆形通道,一个就象朝阳的美丽圆光
照彻了它,看起来就象日出。我试图穿过太阳,可做不到。我就从这个隧道回来了,这
是两三天前发生的。”
Trikuti的名字来源于这里有三座巨大的光之山。这里是宇宙之心的家,个体业力的源
头也在这里。圣人们指出这个领域是最难通过的,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要完全臣服
。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立即完成,灵魂要在第二界内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Trikuti的景色据说非常迷人壮观,禅修者经常不想继续向前。实际上,内在古鲁有时
阻止学生看那些景象,怕他(她)会太过沉醉于喜悦,忘记自己真正的使命(Rai
Sahib Munshi Ram, 1974)。
法切尔(Faqir Chand)是Radhasoami运动的一位激进师傅,他对宗教视像的本质做了
许多惊人的阐释。他凭借七十多年的禅修经验声称,Trikuti很难越过的原因在于:无
论人欲求什么,都会有相应的显现。即,在第二界只凭意念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
世界。因此,灵魂可以被无尽的渴望、需要和希望套牢,这些东西不断把心灵吸引到短
暂的享乐上。
不仅如此,在宇宙的宏伟设计中,有一股负面力量,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阻止灵魂提升
到更高的状态。这个力量在Sant Mat和Radhasoami传统中称为Kal(时间/死亡)—心的
主人(Julian P.Johnson, 1974)。
Kal是正面力量Sat的对立物,Sat总是不断回到至上的主-Anami Purush。Kal的力量则
向下(而非向上)流向创造物。因此,尽管Kal是绝对者显现的一种较低振动,但是在
灵魂上升过程中,却是作为主要障碍出现的。一个真诚的学生要想征服Trikuti,唯一
的办法是:就象把心从身体撤离那样,把精神从心撤离!

第三界:Daswan Dwar
-第十扇門-
这个领域(Daswan Dwar)的光芒是Trikuti的十二倍。被称为"Mansarovar"的神粮在这
里很丰足。这里有不可计数的鲜花和花园,灵魂如同美女般四处舞蹈。琼浆的甘泉四处
流溢,琼浆的溪流喷涌流淌。
怎么可能描绘这个领域的灿烂和华美呢!这里有钻石平台、翡翠床和珠宝植物,镶嵌着
红宝石和贵重的宝石。嵌珠缀玉的鱼儿在那里的池塘游泳,展示它们的美丽和装饰,它
们闪动的光彩吸引着灵魂的注意力。此外,还有无数水晶和镜子的宫殿,在那里,精神
实体住在上主分配给他们的地方。那里的居民是精神的,没有物质污点。只有圣人才知
道这些领域的完整具体的情况。这是无法详细描述的(Shiv Dayal Singh,
Hidayatnama)。

[Par-Brahm – 自我實現]
有些圣者说,在Trikuti有十个通道。前九个在第二界之内,只是把追求者引向第二界
的其他外围部分。而第十门通往第三界,一个超越心和物的领域,它被恰当地称作
Daswan Dwar(第十门-因为它是Trikuti的重要通道)。
第三界特别吉祥,因为学生完全离开了心的层面,第一次作为纯粹的光和爱之海洋中的
一滴,实现了他/她的真我。从Daswan Dwar开始,拉动他的力量是完全向上的,Kal的
负面力量不再吸引自由的灵魂。就象一只蝴蝶从寄身的茧中解脱,灵魂不受妨碍地飞向
它的本源和真正居所。
这个领域的主被称为“超然者”,声音显示为sarangi(弦乐器),有钻石般闪耀的白
光。Daswan Dwar的光芒那么灿烂,以至于Trikuti的红光都显得相对暗淡。
尽管音流是一个不间断的、可以听到的生命流,但它还是分为四个层级:Anahad(紊乱
的);Sar(基本的);Sat(真实的);以及Nij (本原的)。例如在第三界,Shabd
从Anahad转化到Sar就是从心到灵魂流的运动。逐渐地,Sar音导入Sat音流,最后进入
绝对超越一切表达的最高主的Nij音流(Bubba [Da] Free John, 1977)。
第三界一个吸引注意力的中心是Mansarovar——广大的永恒水池,灵魂在这里清除掉残
余的samskaras(过去的印象)。
Sawan Singh解释到(1970):“当锡克古鲁建造Amritsar城的金庙时,他们用一池水
将寺庙围起来。这个水池称为Amritsar,它的意思和 Mansarovar一样——永恒琼浆之
池。同样,印度的Rishis和Munis(以前的圣者和先贤)用恒河、雅鲁藏布江和现已消
失的 Saraswati / Tribeni河的交汇处象征在Daswan Dwar中三重光芒的汇合地,但真
正带来解脱的事物是内在而非外在。”
尽管Daswan Dwar达到了自我实现,但学生尚未完全与至上者融为一体。意识与涓滴/水
泡认同了,但尚未在广大的整体中,和爱之海洋融为一体。因此,灵魂必须进一步进化
,以达到完全的个体解脱(jivan mukti)——“在活着的时候解脱”。
自我的脸已被重新发现——超越身体和心的意识被体验为真正实相——但绝对者的本初
体尚未证得(Sawan Singh. 1974)。
或许禅修者历程中最可怖的阶段是通过被称为Maha Sunn(大空虚)的领域,它在
Daswan Dwar和Bhanwar Gupha之间。尽管(据说)灵魂含有十二个太阳的光芒,它的光
却被第四界之前不可穿透的黑暗所掩蔽。事实上,圣人们很少谈及这个阶段,它只能经
由内在古鲁的帮助方能穿过。Shiv Dayal Singh叙述过这个层面的情况(1970):
经过了那里(Daswan Dwar),享受了很长时间的荣耀,这个Faqir的灵魂按照向导的指
示继续向前。旅程经过了5arab(10亿)和75crore yojans的向上的路,精神实体进入
Hahoot领域,看到了这里的景观。在这里,10neel(10亿)的地方都包围在黑暗里。这
个黑暗地区的深度不可测度。精神向下走了1kharab yojans,仍然找不到尽头。然后它
(精神)转而向上走进一条古鲁开辟出的路。
并不建议学生直接走到这个地区的尽头。这个区域被称作Maha-sunn,这里有囚禁着被
谴责的灵魂的监牢,它们被真实的至上存在的法庭发配至此。尽管这些灵魂不会遭受任
何麻烦——它们凭借自身的光发挥功用,可是因为它们没有得到主的darshan,他们显
得躁动不安。
不过它们也有一条获得赦免的路。无论何时,只要有圣人带着从较低领域转化来的灵魂
碰巧经过这条路,这些灵魂中的一些就能幸运地得到它们的Darshan,于是它们就跟着
圣人一起走,圣人也很乐意带领它们到达上主的法庭获得宽宥。
根据大师们所言,若没有一个向导,要穿越这个深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上升不是自
我意志,而是神的恩典,含有至高的主的mauj(意志/恩宠)(Shiv Dayal Singh 1970)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见到的是完全的臣服。
首先必须放弃肉体(感官麻痹,出魂体验等),然后是低等和高等的心(在Sahas-dal-
kanwal和Trikuti阶段),最后是灵魂本身(在Sach Khand中)——灵魂也不过是无限
大海里的一个水泡罢了。

第四界:Bhanwar Gupha
-旋轉的洞穴(whirling cave)-
然后,灵魂进入Hootal Hoot,在印度教中它被描述为Bhanwar-gupha。这里总在以微细
的运动旋转着。灵魂总是在上面摆荡,上面遍布着无数精神岛屿,不断传来 Sohang
Sohang和Anahoo Anahoo的声音。灵魂狂喜地享受着这些声音、以及一阵阵甜美的檀香
和笛声(此领域的其他特征无法用文字描述,只有在精神通过做Abhyas到达那里后才可
了解)–Shiv Dayal Singh, Hidayatnama。
[Sohang:我就是那個]
灵魂到达Bhanwar Gupha以后,听和看的能力都达到一种满足状态(Julian P.Johnson,
1953)。根据Shiv Dayal Singh的记录,这种满足是因为在进入第四界的Rukmini隧道
里感知到的一种奇特结构。没有一个Radhasoami的人用文字解说过这个景象是什么,就
象所有高等体验一样,它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理解,不是用注定是神秘性质的类比能指称
的。
Bhanwar Gupha是从Sach Khand向下的、整个创造过程的漏斗。它的名字展示了这个领
域天然具有的巨大能力:“旋转的旋涡”。这个领域的主名为Sohang(我是那个),这
个描述性的咒语暗示了具有更高身份的灵魂所具有的一种有意识直觉。
据圣者所言,Bhanwar Gupha的音流是如此甜美迷人,灵魂完全离开了那滋养的琼浆而
生活,除了主的darshan和光与声的显现,不再希求其他。中世纪最著名的圣者 Kabir
(或至少归于他名下的作品)描述了hansas(纯粹精神)是怎样居住在精神岛屿上,在
壮丽的宫殿里享受至乐。
法切尔(Faqir Chand)在其著作《圣者们的瑜珈哲学》中,对禅修者在第四界的体验
给出了更为心理学的解说:“在禅修过程中到达Bhanwar-Gupha的境界时,禅修者除了
体验到自己以外,没有他物。这个中心被比作Bhanwar,意为旋转。在这个中心,一个
轮子象摇篮那样摇动,意味着在此中心一个波浪从禅修者的灵魂涌出,又融合回自己的
源头,或说它围绕自己的源头旋转,产生了Sohang的笛音。这个中心的声音是如此有效
,使得禅修者欢喜于与至高灵魂成为一体的喜悦。

第五界:Sach Khand
– 真實的領域 –
穿越这个地方,精神到达Sat Lok的前沿,在这里能听见Sat Sat和Haq Haq的乐音,仿
佛从vina(竖琴)上发出。听到这个声音,灵魂更加喜悦前行。这里有金银的溪流流淌
着琼浆,有广大的花园,每棵树都有1 crore yojans高,无数日月象花果一样挂在上面
。无数的灵魂和Hansas在树上象鸟儿一样歌唱、鸣叫、游戏。
这个领域的美是无法言传的。当灵魂享受这些时,进入了Sat Lok,来到Sat Purush面
前。至于Sat Purush的人格荣耀——他的每根头发都光辉灿烂得使千亿日月失色。无法
描述他的眼睛、鼻子、耳朵、脸、手和脚,它们完全是光芒,即使把它们描述为光的海
洋也不足以恰当传达这不可思议的形象。
看到这里的荣耀后,灵魂继续前行到Alakh Lok,获得Alakh Purush的darshan。然后灵
魂继续前进到Agam Lok.。灵魂前进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得到Radhasoami的darshan,即
Anami Purush,然后和他合而为一。Radhasoami Dham是无边无际、无限、无穷、不可
测度的。它是Nij Sthan——Sants(Faqirs)的特别休养地。这个领域是所有圣人的
Ultima Thule,在这里,所有的言辞和描述都停止了。Shiv Dayal Singh,
Hidayatnama

[Sach Khand; Sat Nam]
灵魂在经过长时间的旅途后,终于从较低领域来到真正的家-Sach Khand(真实境界)
,在这里,连灵魂与神之间的最细微的二元对立也被超越。只有在这个领域,才能找到
纯粹形式的至高存在:Sat-Chit- Ananda(真实、存在、至福)。先前的所有存在形式
都只是这无限领域的映像而已(Shiv Dayal Singh,1970)。
灵魂来到Sat Purush的庭前欢欣鼓舞,因为内在古鲁实现了他的承诺:神的实现。然而
当学生第一次看到至高的主时,一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Sat Purush看上去和古鲁没有
不同,他们是不可分离的一个。不只是一个人引导着充满向往的灵魂进入内在精神,而
是——根据圣人的说法——绝对者本身。
现在,在这个关键转化中,学生认识到至高的真相:他(她)和神圣古鲁或主也不再分
离,而是在永恒的一体中。这一觉悟不象中间领域的部分瞥见的洞察,而是决定性和持
久的。这是所有显现、投射和创造的根源。没有第二个的唯一,这是无法度量的无限。
尽管Sach Khand是最后阶段,但是圣者说,在其中还有三个更深的强化等级:lakh(不
可见的);agam(不可接近的);anami(无名的)。在与Sat Purush融合时,灵魂进
一步被带到绝对者的至深处,它所体验到的没有任何言辞可以适当描述。
Shiv Dayal Singh (1970)说它只是:“奇迹,奇迹,奇迹,奇迹显现形态!”
法切尔(Faqir Chand)用他一贯的反偶像崇拜方式,描述这个最高境界说:“在Agam
之外只有实现。我知道在我之内确有某物在聆听那些铃声、雷声,竖琴,但我现在只听
到一个声音,那是不可中断的旋律,我无法用任何语言说它。它就是它。现在我92岁了
,对声音和光也不再关心。为什么?因为声音是我(Sat Purush/Anami)听见的,光是
我看见的,那么谁更伟大?声和光还是看见听见它的人?就我的实现而言,水泡会融进
海洋,光会融于光。” (Faqir Chand, 1978)
圣者说,应当记住Sat Purush不是什么比我们有限自我广大许多的神秘上帝,而是一种
最深刻意义上的真我。我们不比它少,也不比它多。我们就是它。没有主体,没有客体
,只有在无限创造力之洋中的纯粹不合格的存在。
也许古鲁与神看上去似乎和信徒分离,但真相却是:它们都是同一个整体——同一个“
一”——的不同表达。

一種未來科學的種子
以上对于灵魂提升过程的现象学描述尽管引人入胜,却仍留下许多问题和疑问没有解答
,尤其是关于自我实现和神之实现的观念。虽然我们以旁观者身份看到了在surat
shabd yoga禅定过程中所发生的事,然而这个过程的最终有效性,却尚未得到检验。
例如,在拙火瑜伽(kundalini yoga)的所追求的目标千瓣莲花,在shabd yoga中只是
第一阶段。与此类似,智慧瑜伽(jnana yoga)——知识的起因之路(the causal
path of knowledge)断言:它的方法不同于kundalini和shabd两者,是直接质疑人的
意识存在——觉察本身的源头(Bubba [Da] Free John, 1977)。
因此,我们现有的不只是一个超个人方法上的冲突,而且是关于“什么构成终极真理和
实相”的吊诡。Shabd yoga比kundalini更高等吗?吠檀多不二论(Advaita Vedanta)
的智慧瑜伽传统,超越所有其它精神流派吗?
答案当然不是简单或现成的,除非我们碰巧属于某一思想学派,于是有意或无意地在我
们的分析里注入了偏见。所以,我们不要安于草率而幼稚的结论,想用它解决牵扯情感
的宗教争端,我们需要的是信仰的悬置,以及一个结合了不同瑜伽系统各种技巧的实验
性行动计划。
我们在此的目的不是要决定哪条路更高,而是以一种知识和综合的方式连接起我们的发
现。我认为Surat shabd yoga非常适合那种着重一系列可重复实验的科学。我们和一群
有相似看法的实验者一道,在直接的神秘体验基础上,会有富有成果的讨论和不同主体
间的对话,而不是只出于想象的哲学思索。
尽管很多宗教人士宣称,神秘主义不能被缩减成科学,我们却应当明白,在精神名义下
的东西不能免受理性检验。相反我要说,将神秘见解带到公众视野中作更贴近的审视,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们不能再忽略这一事实,即,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人类的目的、来生、上帝等)往往
留给了教条和仪礼的封闭系统。广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天性是研究人类生活中的任何事件
——只要给它留有合理的机会。
我们都对自己不确定的东西感到害怕——尽管我们不愿承认这点。Kundalini瑜伽或
shabd和智慧瑜伽士怎么知道他/她的道路“最高”呢?不管我们怎样论辩或希望,所有
宗教抱负的底线我们并不绝对知道。这份无知,当是我们超个人科学的基础——而非为
之恐惧的东西。
科学归根结底并不提供终极知识,它只提供一个不断拓宽的人类生活视野。培育这种更
大视野的必要种子,是在意识研究中进行更多实际的实验、更少设置教条。尽管我们可
能不想生活在一个缺乏确定性的世界里,实相却喜欢它,这个世界仅有的变化是我们所
知道的恒常。
因此,surat shabd yoga应被用来作为超个人科学实验的一个可实践方法,并事先理解
它是作为一种深入研究的开放系统的工具而被使用,要把以前大师的文字作为有用的指
引来接受,但不要当作教条和律令(Charan Singh,1967)。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一个
瑜伽学派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我的观点是,未来的超个人心理学应更多依靠实行严谨的精神实验达到个人或群体的真
实转化,而非学者间对于哪条道路最高、最快、最可靠的无止境理论争论。道路地图无
疑能帮助人找到方向,但不会把一个可能的旅行者带到任何地方。
至少在开始阶段,超个人科学应更加关注安全的超越旅行。Shabd yoga和其它同类瑜伽
一样,是体验超验现实的有效方法。然而,它以及其他精神道路的最终本体论,最好还
是留待开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