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中華超心理學會沿革

1975 年,曾虛白、黎聖倫、黃大受、徐鼎銘、鹿宏勛等教授發起「中國心靈學研究會」,並成立籌備會,舉辦多次「心靈學講演」。

發起人之一的黎聖倫教授曾特地撰文呼籲發展超心理學的研究,認為「超心理學(心靈學)的研究,已經進入科學的領域;它不再是迷信或荒誕,於人類未來,和國家前途,會被看作一件無關宏旨的事。尤其是,像蘇俄和中共,一切以『唯物思想』為中心的國家和政權,竟也研究心靈學,而且已有了那麼的熱狂和開展,實在值得我們注意和重視。」又說:「美國的杜克(Duke)大學,早已設置了心靈學實驗研究室,英國靈學會的組織,更是歷史悠久,舉世聞名,成為斯學權威。日本近年也在急起直追,有後來居上之勢。我們是文化最古老的國家,對這方面,待發掘的寶藏實在太多太多。日俄之戰時的日海軍參謀長秋山貞芝,曾面告國父,謂渠利用王陽明坐以致知的方法,能測知俄國東來艦隊的類型、數量、和行進方向,而一舉將其擊敗。」

  黎聖倫教授並呼籲:一、希望國科會能設置超心理學的研究基金。二、希望總政戰部能設置心靈作戰研究室。三、希望各公私立大學,能設立超心理學研究系所,尤其像中華學術院、文化學院、淡江文理學院、東海大學和輔仁大學等,更應有此可能。四、希望各宗教團體,能夠聯合設置一個通靈研究機構,交換知識經驗,當亦有助於宗教事業之發展。五、希望各財團組設之基金會,能撥出一部分經費,為發展心靈學研究之用。因為這與發揚固有文化,改善世道人心,有莫大的助益。六、希望在熱心人士贊助之下,先成立一個獨立性的小型研究機構,大家捐獻經費,或共同參加研究。第二步再將中國心靈學會正式組織成立,以擴大社會影響,增進國際聯繫。
  由於「心靈學」三字怕誤導社會大眾,遂改為「中華民國超心理學研究會」,於六十六奉准設立,成為國內唯一的研究社團,並發行《超心理學研究》雙月刊,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頗負盛名。可惜中華民國超心理學研究會在後繼研究無人之狀況下,近年活動極少,知者不多,二十三年前黎聖倫教授的呼籲,一直不受政府、學術及研究機構之重視。

 至 1997年 3月,中華民國超心理學研究會召開第七屆大會,以學會重新出發為重點,納入多位學者專家,如呂應鐘教授、石朝霖教授、鈕則誠教授、林安梧教授、李正治教授、陳知青教授、成和平醫師、金容生醫師、龔鵬程教授、鄭志明教授、蔡瑞霖教授、許成之教授等人。並由呂應鐘教授擔任理事長,大會通過將會名改為「中華超心理學研究會」,以因應兩岸學術交流之需求,並希望將沒落多年之會務朝科學化、學術化方向改進。 

 1998年3月14日本會(第八屆理事長呂應鐘)舉辦國內首次「超心理學術研討會」,由鈕則誠教授發表<超心理學的策略思考>、呂應鐘教授發表<破除宗教亂象應先落實心靈科學教育>、石朝霖教授發表<超心理學研究在台灣大學>、張開基理事發表<揭穿靈異照片的真面目>、成和平醫師發表<超心理科技之腦波與心靈改革>、王大鵬理事發表<超心理科技之潛意識初論>,為國內超心理學研究打開高水準學術之門。

本會於86年會員大會已議決正名為「超心理學會」,無奈當時負責單位答以:「經會商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表示略以:據瞭解有關『超心理學之一切活動,既無學術之嚴謹,亦無學術研究之成果,實不宜列為學術研究團體者,』準之,不宜以『學會』名之。」終於,於2001年會員大會(第九屆理事長張蘭石),再度議決更名「超心理學會」,並終於通過了內政部的核定、立案。

2001年之後,本會除了傳統課題,更強化”全息”(靈)研究。現代物理學已證實”研究者已參與研究對象”,這使超心理學進入”參與性科學”階段,故研究者須瞭解超個體性的”靈”,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