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與Sergey Brin創業時就主張“自由”,“Don't be evil”,Google贏得了最受尊敬的企業之名。但進入中國後,困於中國的審查制度,共黨要求業者:將用戶搜尋資料提報給政府,封鎖特定網站。這些侵害人權與言論自由的行為,雖然中國所扶持的壟斷性網站如QQ等奉行多年而毫不自覺慚愧,卻根本違反了Google信念。
Google內部對此事早有爭論。Sergey Brin曾表示,推出Google.cn與“Don't be evil”的理念有衝突。但最後為了市場,Google在2006年4月進入中國,推出了專門符合中國審查法規的搜尋網站Google.cn——谷歌。
「這個消息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究竟堅持道德的Google是否已經出賣了自己的榮譽?」—-《時代》雜誌這樣評論。
哈佛法學院的法律學教授及《中國網路審查制度》作者John Palfrey說得更直接:
「Google想到中國去賺錢而不是帶去民主。」
「槍口下的Google」—-這是《時代》雜誌對Google在中國的處境,所下的評論。
至此,Google的信念明顯被中國綁架了。
2010年三月Google終於忍無可忍了,冒著被中國全面封殺的風險,把中文搜尋服務轉址香港。
Google膽敢和中國當局對陣,是看清楚Google在中國大陸的短期商機有限,乾脆轉到其他地方求發展。因為北京當局不會讓Google得到公平機會,中國會扶植的搜尋引擎是其利益團體所有的百度。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羅傑斯表示:
「Google 其實別無選擇,撤出中國是因為在當地已難作業。百度愈來愈吃香、加上商業間諜增加,Google今年不走,明年也得走。」
中國網路廣告市場約10億美元,Google在大陸的營收估計在2.5億至3億美元;對Google去年高達230億美元的總營收只占一小部分,短期來說對Google影響不大。
如今,Google+再度被中國網絡長城給“暫時小流量解禁”,這除了是中國打擊Facebook的統戰—-中國忌憚那曾促成北非的民主革命的Facebook自由人氣,是否另有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