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張蘭石從少年時期便想回父親故鄉探親,尤其是在福州大學任教時,但是,父親不允許。—-若非衣錦還鄉,何苦徒然共悔?終於,獨游七海的鮭魚在45年的成長奮鬥后,阿張蘭石回鄉了。
2012-9-13 終於踏上了父親出生、成長的故鄉—漳州龍文區。
心中的感動,出乎意料。
無可言喻的感動,來自親人的真情。那真情,不是一種濫情,而是一生無悔的承擔。
與五叔大兒子春波大哥談話,深深震撼。
他一生活在二伯(蘭石之先父)的陰影中—–
——因為“流亡台灣的國民黨親屬”而身為黑五類(社會階級中的最劣勢)而不能上大學、不能入執政黨。
他憑著自己處於劣勢的奮鬥意志而脫貧、成功,他一生對二伯(先父)、對自己的身份,無怨無悔。
那無怨無悔中,便有血濃於水的親情承擔。
當蘭石握著四叔的手,太震撼了,因為認識!—-蘭石認得那握了愛了一輩子的父親的冬暖夏涼的寬大有力的手。當五叔牽了蘭石的手要去佛前念誦,啊!那也是認得的父親的手。
祝願在大陸的摯愛的大姐、四姐、大嫂,祝願四叔、五叔,祝願所有表兄姐、堂兄姐,祝願所有叫蘭石叔父、舅父、叔公、舅公、曾叔公、曾舅公的親人,祝願大家一生幸福,福慧雙修,解脫執著而解脫眾苦,圓滿往生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