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第一志願、前二名獎學金

心的巨航…

高中時,延續兒少未社會化前深深刻下的學習精神(須艱難地理解社會)與初中形成的學習習慣(出自對父母的愛),沉潛於往深刻處主動模仿、重塑認知的理解學習,專心自修那本格格不入的藝文、自然與社會科學與在台灣剛萌芽的電腦科學,用功甚於正規課業,當時同學們都只想聯考後隨分數排行決定人生,阿張蘭石受現代詩與台大造船系前來雄中招生的學長的激發,已與好友塗溥仁等許下了第一志願;即使在聯考那年參與科學展覽,甚至住進學校物理實驗室(吳明川師、朱迺武校長常來鼓勵、訪視)完成全國理組第一的作品,所幸也分別都考上了第一志願。
一進入研究所便提出挨罵的幻想:「救難船」,被責為虛領前二名獎金的空想家。完成的碩士論文,實現了少時與好友共許的第一志願──所裏首例開發了全新船型,企圖取代危險的船筏,圓滿了對苦難漁民的初心。那一段「研創方舟」的浪漫數理科學史詩是心靈印記的自發展現,也是工程科研能力的基礎(見1611. 碩士導師推薦函)。造船的課題,核心部分就包含了輪機機械、結構流力、電學熱力學、電腦輔助設計等,可說是理工科學的通盤性訓練

大學聯考阿張的第一志願,就是台大的造船工程學系。當時的志願,緣於人類集體潛意識的「方舟」「普渡慈航」原型,或許更緣於潛意識奧秘宇宙中不息的星際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