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Ω0宗教學 ] 瞭解宗教 ] 文明史直线表 ] 文明史地圖集 ] Ω0當世原型 ] Ω0 仙道 ] Ω0 佛學 ] Ω0印度原型 ] Ω0印度佛教 ] 秘宗 ] 藏傳佛教百字明 ] Ω0儒教官僚 ] 佛家也持咒? ] 瑜珈聖典 ] Ω0西藏宗教 ] Ω0宗教學概論大綱 ] [ Ω0兩大曼荼羅 ] 死譚嗣同 ]
Ω0兩大曼荼羅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阿張蘭石,2001,《Ψ-Ω0123: 辯證互明的心靈學與圓融證悟次第體系》, 台灣:全人出版社。

胎藏界曼茶羅

(1)中台八葉院之中央赤色蓮花中畫有九尊,大日如來之四方及四隅八葉之尊,表四佛四菩薩;前東是寶幢如來表大圓鏡智,南方開敷花王如來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如來表妙觀察智,北方天鼓雷音如來表成所作智。以修行而言,四佛以東南西表示因行証入以上之四果位,四隅之菩薩表示因位上之 四行。果位上之菩薩即普賢、文殊、彌勒、觀音。
(2)持明院在中台八葉之下,經云:佛之持明使者,故得名。此院有五尊名五大院。此院西南隅畫有不動,西北隅有降三世,此二大明王外加畫有金剛呼迦羅、大威德明王、般若菩薩三尊。
(3) 遍知院在中台之上方(東位),有三角火焰形,表一切如來之智印,中有般若佛母、七俱胝佛母,故又名佛母院。中台八葉表解脫道,此院表勝進道。主伴共有七尊。
(4)金剛手院,在中台之南方,因有發心者金剛薩埵住中央,故名金剛手院。此院有三十三尊主伴,中央五尊為主尊。
(5)觀音院亦名蓮花部院,位於中台八葉之北方,觀自在菩薩在中央。此院主尊有二十一尊,伴尊十五,共三十六尊。
(6)釋迦院在遍知院之上方(東位),以變化身釋迦為坐中央。
~以上為第一重曼荼羅~
(7)文殊院位於第二重,此第二重有文殊院除蓋障院地藏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之五院,是象徵開見內重大日如來三無盡莊嚴實相者,使吾人得以証悟而向上之曼荼羅。文殊院表示開悟實相之妙慧,以文殊為主尊,有二十五尊主伴。
(8)除蓋障院是在文殊院開悟了三無盡莊嚴的結果。蓋障德菩薩不住中央而住最下,表示已離主伴執著,共九尊。
(9)地藏院位於南方,表示得到除蓋障德的結果,不但能接受大法及堪受各種迫害,能以苦為樂。此院除地藏尊外,還畫有八菩薩。地者心地,藏者藏識,八尊是八識,本尊一識是總,數為九識。
(10)虛空藏院位於持明院西方,以虛空藏菩薩為主尊,共有二十八尊。
(11)蘇悉地院在虛空藏院之下方,初虛空藏院與蘇悉地院並未分開,後來再分開。此院畫有八尊蘇悉地菩薩為主體。
(12)外金剛院乃是護持密教之八方諸天,有四天、十二宮、二十八宿、九曜、八部等,共成為二百五尊。
(13)四重圓壇之意義,上述之胎藏曼荼羅,由左右各三重,前後四重所組成。『大日經』所說之曼荼羅是前後左右三重,即以『大日經』之核心,以表達因、根、究竟三句,中台與第一重 - 遍知、持明、觀音、金剛手,表菩提心之德,第二重 - 釋迦、文殊、虛空藏、蘇悉地、地藏、除蓋障六院表大悲之德,第三重 - 外金剛部院,表方便之德,此由三身,法、報、應而建立之曼荼羅。然今之曼荼羅是四重建立而成,左右與『大日經』相同,但上方有釋迦、文殊二院,下方有虛空藏,蘇悉地二院,共分四重,乃依四身四立之法來建立者,第一重是自性法身,第二重是受用身,第三重是變化身,第四重是等流身,配合而成。四重圓壇乃大日如來為引誘四機而流現之曼荼羅。行者之修行以至成佛階級分為三劫十地等四種,四重圓壇是要攝化四種之機來建立的。

金剛界曼荼羅
胎藏界是宇宙萬物的辯證顯現;金剛界是其智用順序,自眾生因位昇進到佛果位,各會之會就是因緣組織法。兩部即是宇宙,亦是佛 果性起之活動方式,諸尊之功德加持互相涉入而成佛,這就是眾生相之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