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太學:五十餘師與阿張蘭石共叩法身之道》創立緣起

許多親友與阿張蘭石一樣,步入了老年。回望此生所歷、所思與所苦,皆歸於一問:
如何在生死之間找到此生的價值與方向?

「未知生,焉知死。」
「觀生死,即涅槃。」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能於生死遷流,悟修道之門,洗練常住法身,則生死不為苦矣。」
這些聲音穿越千年,互相呼應而提醒我們:
生死之間自有不滅之道,值得以餘生之歲去參悟、實踐與成就。

當今社會,已入超高齡時代。宗教、靈性與道的資訊繁雜,真偽莫辨。許多人追求安慰,卻反陷迷霧。
當代媒體,充滿互相迷惑的虛誇信息(學者甚至批評為文化垃圾、思想病毒)。若是直面生死而懂得修道的人,就不願製造虛誇信息,也不願親友與自己成為虛誇信息的接受者。這樣的人逐漸瞭解,想用社交媒體填補“小我的空虛”者將被虛誇所反噬,所以,寧可駐心“道”上,迴避社交媒體上的浮面寒暄,迴避虛妄社交。

阿張遂思,建立一個頁面,一處過濾虛誇、存真存誠的園地:
讓修道的有用信息、有效體悟,得以留存給有緣、契機的人,不被浮誇信息湮沒。
阿張蘭石身為宗教學專業的大學教員與修道者,天職便是釐清靈性修持與宗教信仰之間的機制與迷障,釐清靈修信息之偏,幫有緣人不受惑,從「生死苦」走出「法身之道」。

這頁面,延續那古老叩問。
這頁面,以《生死太學》一書為緣起。在古代,「太學」是學術機構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理想的象徵;在當代語境則用來指「學問之極致」「大道之學」。
副題「五十餘師與阿張蘭石共叩法身之道」是描繪修習「辯證正念」者,一如阿張,內向體驗著眾理共明、傳承相續的生命辯證進化體系。
這副題也有阿張「不為宗教師」的理念:願世間留存不落入宗教黑洞(「自戀→好為人師→權力導致腐敗」機制)的光。在這裡,沒有一人為中心,唯道為師;願於生死大化之中,互為鏡照,共修真實之道。
這頁面的建立,不為同溫層的社交,更不為任何人建立一言堂。
歡迎直面生死、真心向道的你,一起探究生死大化中瞥悟的「法身」。以返照、內斂、無我,踏實修行,契入無生無死、有體系有次第的「道」。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