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間不迷失的「正念」

三十多年前”屋簷處士”莊博文樂與台大心靈社學子分享宗教修行圈軼事,教導阿張:八卦可怡情,不可奪志。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
老子云:「多聞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五章)
紅塵小品、趣談、批判,都沒啥不好;但若陷入八卦迷陣,流連忘返於種種誌異造神的宗教黑洞,以為那便是「靈性」,就偏離了自己「解脫生死」的根本。
世間的奇聞異事,大師大神,不免讓人心外求法,都是外塵;真能讓人返照心路、生定生慧而了生脫死的,不是儒釋道耶心靈雞湯,是那經禪定返照而結晶的「金丹」──那超越此生位格與時間感的、那深藏心底而創造著當下身心命運的「瞥悟」。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修道亦然。有先見之明的人,初老之期便懂得實修、練功;有宿世夙願的人,少時便有了終極關懷,志在世俗小學、中學、大學之外的生死太學;但只要一息尚存,此刻起步,都不會太遲,此生哪怕只踏一步,都有一腳印印於神魂、瞥於來生。浪費心力於外塵的虛華,便少了一分瞥悟自身生死大事的機緣。

一位「生死太學生」會談笑八卦,卻不會讓八卦奪走自己的方向。
縱使隨順世俗,仍知心之所繫,不在奇幻,不在宗教,而在於當下己身內核結晶的金丹斤兩;仍記得自己的終極關懷是「知生死、越生死」,仍在日常起滅的念頭中守住那照亮了道途的永恆瞥悟。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