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網頁: 0.原型传承研究法 ] 1.先住民原型传承 ] 2.梵语原型传承 ] 3.一音誦传时代 ] 4.多音誦传时代 ] 5.诗书整合时代 ] 5-3孔雀一统佛教兴 ] [ 6.神话原型传承体系 ] 7.经书证传时代 ] 8.业智,理论,瑜伽数 ] 10.当今印度宗教 ] 佛教复兴 ] 种子字、咒轮 ] 梵語發音誤區 ] 参考书目 ]
6.神话原型传承体系

Back ] 回上層網頁 ] Next ]

Last Modified:2009/07/31










6-1. 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

6-1. 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

6-1-0. “神话原型”的定义

6-1-1-0.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
6-1-1-1.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之一:印度河文明的神话原型
6-1-1-2.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之二:R!g一音誦传时代的神话原型
6-1-1-3. 两大神话原型体系的融合

6-1-2. 婆罗门时代(婆罗门诵+奥义书时代)融合的神话原型
6-1-2-0.入侵者与土著神话原型辩证、融合的结果
6-1-2-1.婆罗门诵时代融合出的神话原型
6-1-2-2.森林书
6-1-2-3.奥义书时代融合出的神话原型

6-1-3. 诗书整合时代的神话原型--吠陀典籍神话原型的整合
6-1-3-0. 诗书整合时代神话“三相神”原型简介
6-1-3-1. Brahma^
6-1-3-2. Vis!n!u
6-1-3-3. S/iva

在征服异域夺得政权之后,随着定居日久,统治层文化的逐渐示弱是必然的。所以,对统治层文化而言,唯有与先住民文化齐力整合成新体系,才能避免文化死亡。印度神话中著名的“搅拌乳海”工程,象征着先住民(As/ura)与统治层(诸神)之间的辩证,统治层文化逐渐示弱的趋势被认为是先住民的诅咒,而印度记号体系中,代表先住民的正是S/iva。所以搅拌工程不由代表两边的Brahma^或S/iva主持,而是由代表中道的Vis!n!u主持。
6-1-0. “神话原型”的定义
〔详见0-1〕
6-1-1-0.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主要是两大体系:父系、外向、游牧的入侵者Aryans的族群记忆所形成的神话原型,与Aryans入侵前母系、内省、农业的先住民神话原型。
先住民神话原型表现在近代出土的图章的遗物--在
集体潜意识间人们传承着族群的神话原型而表现在对母神、牛的爱戴与对内在自省者的神格崇拜。
R!g一音誦传时代的神话原型表现在《R!g Veda》--
诗人们以其对集体潜意识的感知力而代言了其族群对权力的依附爱戴,与对 外在自然的神格崇拜。

6-1-1-1.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之一:印度河文明的神话原型
3000BC~1750BC印度河文明(
Mohenjodaro和Harappa文明)有相当丰富的宗教崇拜遗迹。
但印度现有文献的各宗教,都发展自约2000BCAryans进入西北印时开始。
之后的发展可分为吠陀、婆罗门诵 奥义书、史诗三期。

6-1-1-2. 史诗前神话原型体系之二:R!g一音誦传时代的神话原型
《R!g吠陀经》使雅利安人的神话原型初步系统化了。R!g吠陀里众神之首是因陀罗 ,因陀罗可能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印的英雄,这可说是诗人们以其对集体潜意识的感知力而代言了人们对与权力的依附爱戴。一音誦传时代后期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中阶级集权意识形态的体现。
在吠陀文明时期,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分天、空、地三界:
1. 因陀罗(Indra):天帝、战神兼雷神,工艺神Tvas!t!r!为他制造 了武器“金刚杵”(Vajra)。印顺法师认为其与目健连的形象共同形成普贤形象,在Ω0则可说在集体潜意识中普贤原型一开始是因Indra与Maudgalya^yana意象为缘而起。三个利普神为他制造了战车,成群的暴风雨神摩录多是他的得力助手,火神也是他紧密的伴侣。最大战绩是杀死巨龙(蛇王)弗栗多(阻碍者)。在与妖魔(土著达萨人)的征战中,他摧毁了许许多多城堡
2. 阿耆尼 (Agni):火神。
3. 伐楼那 Varun!a:水神。 天国统治者“牧主”
4. 阎摩:死神。
5. 苏利耶 Su^rya:太阳神。
6. 酒神苏摩(Soma)
7. 医神双马童(Asvinau)
在婆罗门诵、奥义书时代,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的梵天(创造神)、毗湿努(护持神)和湿婆(破坏神)。梵天是根源神,有人认为他渊源于《梨俱吠陀》中的祈祷主。祈祷主是地上的祭坛之神,在火祭中起着祭官的作用。
婆罗门教主神S/iva的雏形是吠陀万神殿中的暴风神楼陀罗。在《梨俱吠陀》中被称为暴风神之父,全身褐色,颈青发结,千眼多手,持弓箭;有善恶二重性格,发怒时用霹雳之矢,损伤人畜草木;但在人畜受病害时,又以草药治之,使之化险为夷,吉祥如意,成为家畜之主(兽主)或恶魔之主。后来楼陀罗又演化为山区猎人和居民的“万众之主”(群主),其吉祥慈爱的特性也为人们崇拜,在吠陀后期文献中常将楼陀罗和湿婆并称。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的法经中称楼陀罗-湿婆为大天神或自在主。公元前 350年前编纂的《白骡奥义》赞为掌管天地生灭的“唯一神”(世尊)。贵霜王朝国王阎膏珍曾在金币上铸造湿婆神的形象。

杀死弗栗多;斧劈森林般的城堡;又掘开了许许多多河流;劈开大山像新造瓦罐;
罗和他的队伍带来了群牛。

(《梨俱吠陀》第10卷第89首。引自金克木着:《梵竺庐集》(甲)第3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

固定摇晃的大地,稳住颠簸的群山,拓宽天空,撑住天国,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杀死巨龙,释放七河,打开洞穴,赶出牛群,从两石中间产生火,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促使宇宙变化不停,征服和驱逐达娑人,像赌徒赢得敌人财富,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梨俱吠陀》第2卷第12首第3、4节。引自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18-1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

罗!庄严伟大,欢乐融和。霄壤一体,两难分开。汝之宝驹,上轭配鞍,驾驭前来,食汝喜食。
罗!愿汝常饮,苏摩妙味;挥起武器,杀敌无比。苏摩令汝,气力充沛;苏摩为汝,提供欢娱。
受百祭者!是此酒杯,置备久矣,供汝使用,盛饮苏摩。甘酒满溢,香醇喜人,诸天神祇,莫不冀求。
罗!各色人等,广设供养,向汝祈求,普施恩典。吾等甜食,味美非常,爱为祭物,祈汝品尝。

(《梨俱吠陀》第10卷第112首第4至7节。引自季羡林、刘安武选编:《印度古代诗选》第25至26页,漓江出版社,1987年。 )

罗!
我今宣讲,汝之往昔——最初成就,英雄业绩。汝下决心,施云降雨,便利梵志,寻回母牛。
风群之主!坐在风群,彼等呼汝,智者之中,最大智人。慷慨施主!若不求汝,无事能成,愿汝获得,种种尊敬。
慷慨施主!愿汝关注,吾等请求。朋友,财富之主!愿汝理解,朋友心意。

骁勇战士!汝具实力,为我战斗;未分财富,祈赐一份。

(《梨俱吠陀》第10卷第112首第8至10节。引自季羡林、刘安武选编:《印度古代诗选》第26至27页,漓江出版社,1987年。)

我赞美阿耆尼祭司,神圣的祭祀执行者,咏歌者,财富赐予者。他受到古代仙人赞美,他受到今日仙人赞美,
但愿他把诸神带来!但愿仰仗他获得财富,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英雄辈出,名声远扬。

(《梨俱吠陀》第1卷第1首第1至3节。引自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20页。)

你主宰着各种祭祀,是秩序的光辉的保卫者,在自己宅内不断增长。愿你对我们,如父对子,
阿耆尼(火)啊!容易亲近,愿你与我们同居,为我们造福。

(《梨俱吠陀》第1卷第1首第8至9节。引自金克木选译:《印度古诗选》第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我们饮下苏摩酒,获得永生,我们走向光明,找到天神,现在,谁还敢敌视我们?
甘露啊,谁还敢欺侮我们?苏摩啊,像朋友对待朋友,苏摩啊,像父亲对待儿子,请你愉快地流进我们心里,
苏摩啊,推迟我们的死期!晶莹的酒滴强身健骨,犹如皮带将车辆捆紧,但愿这些酒滴保护我,使我不瘸腿,不生病。

(《梨俱吠陀》第8卷第48首第3至5节。引自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21页。)

双马童是一对年轻的永不分离的美丽的孪生兄弟,金克木:
这一对兄弟又强壮,又灵巧,又聪明,嗜好蜜,皮肤也是蜜色的,还把蜜给了蜜蜂。他们有三个利普制造的金色的三轮车,比思想还要快;驾车的是马或鸟(老鹰、天鹅)或牛;在黎明时出现,像太阳一样一天就驶过了天空,掠过了大地。他们的主要的能力是救苦救难,尤其是治病,能使瞎子复明,残废复全,使无奶的母牛有奶,阉人的妻子生子,又使老女得夫,沉船获救。他们曾使一个老仙人恢复健康,延长寿命,返老还童;又治好了一些老病残废的人;还主持婚姻,使不少人得到妻子。诗中常常提到的是他们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沉溺在黑暗的大海中,只抱着一根木头,向双马童呼吁;双马童便驾着百浆木船飞快地救他脱了险。还有个仙人被坏人绑起来投在水里过了九天十夜,最后由双马童救活了。有一些人落在黑暗的或则是火焰的)坑里,也得到双马童的援助,喝下了清凉的饮料,出了险境。这许多被救的人往往都是瞎了眼给双马童治好了的。也有一个女人是一只腿在战争中被砍掉了,‘像鸟失去了一只翅膀’,可是双马童给了他一条铁(铜)腿。像这样得救的人还有很多。”(金克木着:《梵竺庐集》(甲)第33页。) 
印度神话说,“A^yurveda”是由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创世者Brahma^在创造人类之前为保护人类而创建的。Brahma^先把“A^yurveda”传授给医学之神孪生的双马童(Aswins),他们又传授给专司雷雨的天神Indra。Indra传授给在人间修行的贤达之士,他们再传授给他们的后代和弟子。

6-1-2. 婆罗门时代(婆罗门诵+奥义书时代)融合的神话原型
6-1-2-0.入侵者与土著神话原型辩证、融合的结果
其实,前文所述的两大神话原型体系的融合,早在《R!g Veda》就表现出来了
6-1-2-1.婆罗门诵时代融合出的神话原型
约1000BC,雅利安人从五河地区而来占据恒河流域,第二、三《吠陀》出现并开始建立种姓制度,社会逐渐分出阶级,世袭而内部通婚,后演化为四级即婆罗门、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此时期之宗教即是Brahmanism。第二第三吠陀《夜柔》(并“婆罗门诵”(Bra^hman!a))《阿沓婆》兴起后,不但从吠陀经典承袭了数目众多的神,更随着阶级严格的划分而更繁化出诸神新阶级神兴起,旧自然神隐没。原为祈祷化身之Brahmadeva脱颖而出,取代Indra而成为众神之首;各种的邪魔亦极为兴盛。

《百道婆罗门诵》称
Brahma^为“世界主”,他创造诸神,护持天地空三界。 “林中诵”(A^ran!yaka)也宣称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归于梵天。至《奥义书》时代,大师们便据Brahma之名参研着思想系统了。
Ω0_婆罗门诵奥义书时代:诗人穿透在集体潜意识中人民对自然的恐惧崇拜机制而呈现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故出现一统诸原型体系的终极原型;印度《 婆罗门诵》发展了雅利安神话原型,《奥义书》在土著文化刺激下深化其穿透力而开显了终极抽象的Brahma^一神。印度神话原型在这时代的辩证简单说就是:穿透万神Indra,洞见一神Brahma^。对土著文化的复苏工程而言这是第一步,Brahma^的“婆罗门诵”(Bra^hman!a)一神论,为了下一阶段(诗书整合时代)的主角Vis!n!u铺路。

6-1-3. 诗书整合时代的神话原型--吠陀典籍神话原型的整合
6-1-3-0. 诗书整合时代神话“三相神”
(Tri-mu^rti)原型简介
婆罗门教因为以神权维护王公贵族,与民众相隔渐远,促使土著文化重生,印度的沙门思潮宗教思想如雨后春笋。自从膜拜与祭祀权下放民间,神鬼的观念不像婆罗门时代那么具有超越性,趋向民主化--只要有崇拜者任何 形态的神都能现世。
600BC前后,印度进入“诗书整合时代”之“列国时期”,平民宗教四处兴起了,婆罗门教不得不修改迎合民众。旧神话被改编了,新神话也持续产生,印度神话展开了新局。这时代,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开始形成。史诗摆脱了权利阶级的意识形态,Indra等神 沦为配角。
诗书整合时代:诗人已经摆脱在集体潜意识中人民对祖先与自然权力的依赖爱戴机制而掌握重重涵摄各种文化的认识机制,故更大幅度地呈现了印度包含Dravidian的原型体系
印度两大史诗“Maha^bha^rata”“Ra^ma^yan!a”和较后的各种"Pura^n!a"汇集了印度神话原型,使原本叠覆矛盾的各种神话原型,在诗人将之表现为活生生的宇宙史诗图像时,整合成了三大主神架构 ,且让Avata^ra观念借由Vis!n!u而浮现,三大主神又各有眷属、化身或变相,于是便能衍生无数神话,收摄无数民间传奇。印度神话原型在诗书整合时代的辩证简单说就是:Brahma^退位,S/iva崛起,Vis!n!u成为一切化身的中心。从此这神话原型体系可以涵摄过去未来一切其它神话中的人物来作为其神圣记号。

史诗中的主要神
1. Brahman[阳](主业格
Brahma^,呼格Brahman):创造之神。
2. Vis!n!u:保护神。
3.
S/ivah![阳]:创造和毁灭之神 。--在600BC前后的印度教时代,被完全压抑的印度河土著文明重新找到浮现的凭依。
4. 阿修罗:恶魔。

许久之,在第五世纪至第十五世纪期间,这三位主神主神,受到佛教的化身观念或耆那教祖师之说的影响,(cf.中村元,1984:309)才终于确定为
“三相神”(Tri-mu^rti)。印度教的三位一体,是异于基督宗教神学的,因为是经过破坏而重生的轮回思想。

由于梵天是对宇宙根源抽象思辨中人格化而来,所以人格化后依旧掌管创造。

6-1-3-1. Brahma^

“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中的创造之神,是《奥义书》的抽象概念“梵”Brahman[中](主业格Brahma,呼格Brahman;人格化后Brahman[阳]的单数主格是Brahma^)的人格化。传说 他是从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或是从Vis!n!u脐里长出的莲花中诞生,然后创造世界 。
在印度教造像中,Brahma^通常是Bra^hman!a(祭司)装束。四面 (泰国四面佛)、四臂,手持吠陀,坐莲花上或骑天鹅。梵天居住在弥卢山(须弥山,实指喜马拉雅山,或密教则认为是脊椎中脉之巅)。他创造智慧神、辩才天女、恒河女神Sarasvati^作神妃 。
“婆罗门诵”(Bra^hman!a)“林中诵”(A^ran!yaka)《奥义书》教主Brahma^与《R!g吠陀》主神Indra在佛教一起屈尊为佛陀的胁侍 文殊与普贤,而在印度教盛行时期梵天也经常降格为毗湿奴或湿婆的附庸。

Brahma^由于是创造神, 而创造工作已经完结,而世间的魔鬼、灾难等亦由其所创,因此现在印度教徒中崇拜祂的极少。印度国内仅在"拉贾斯坦邦"的"普希伽尔"有供奉此神的庙,一般认为梵天没有化身,通常被一般人描述为有四头-分别掌管宇宙的四分之一,印度教的圣典"四吠陀"亦源于这"四头"。

6-1-3-2. Vis!n!u(那罗延天

6-1-3-2-1. Vis!n!u自身意象
保护神Vis!n!u也叫黑天、妙毗天,也叫Narayana(生命之源与创造者),是"R!gveda"中太阳神之一,又叫大步神(在"R!gveda"中Vis!n!u原为小神,帮助Indra收服妖怪而从侏儒变为巨人,在三步之内绕完地表、天空和天庭,愚弄了一个恶魔);史诗"Maha^bha^rata"完成时,大步神(wide-strider)Vis!n!u已成为“万神的化身”(The OneBeing of All),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大慈大悲之主神,三大 神之中心,并衍生出无数神话;佛教称为遍入天(回教势力入侵印度之后,佛教被印度教吸收,佛被 视为Vis!n!u十化身之一;但在佛教中Vis!n!u却是护法神,而S/va则成为密宗许多神格的来源)。Vis!n!u拥有上千个名字,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印度神话中常描述 祂王者衣冠肤色绀青。佩戴宝石、圣线 和花环,四只手分别拿着轮宝(象征心灵)、法螺(五大元素)、仙杖(智能)、莲花(运转宇宙)、神弓或宝剑。最早的文献记载,他与他的座骑狮子合而为一,成为狮人;后期他的坐骑为大鹏金翅鸟-迦楼罗(以龙为食),千头的Ananta S/es/a龙将其掩蔽(有时只画成七头的眼镜蛇--在南传佛教寺院常见这造形,甚至有佛坐这蛇盘身躯上,蛇的七头张如伞盖;密宗发展这成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造形。)

Vis!n!u居住在弥卢山顶的天国,吉祥天女Lakshmi和大地女神Bhumi是他的神妃。传说在宇宙生灭循环一圈圈的间隙,Vis!n!u躺卧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漂浮宇宙之海。在宇宙循环的一劫周期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便创造世界,劫末,S/iva又毁灭世界 (密宗的解脱=婆罗门世俗的毁灭)。Vis!n!u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
在宇宙循环的每一劫,当世界要被恶魔毁灭时,为了拯救 众生,Vis!n!u化身降凡显圣,化身新的形象来拯救世界:蓝皮肤的爱情神、大雄神等都是保护神的化身,释迦牟尼是保护神的第九个化身。主要有以下十化身:鱼、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 罗摩、黑天、佛陀和白马卡尔基。

“Maha^bha^rata”记载Vis!n!u化身为黑神Kr!s!n!a及其兄弟白神Balarama两个人形,帮忙救出受困的潘大瓦(Pandava)五兄弟。Kr!s!n!a经常吹笛与牧牛女(gopi)嬉戏。
当化身为Narayan时,经常是躺在宇宙之洋上的。在无梦睡眠中化身为Narayan的Vis!n!u,在太古之洋亦浮亦沈,纳拉(Nara)宛如胎儿,蛰伏在大海母亲的子宫内。神态安祥地仰卧在一张由九头巨蛇Ananta盘绕而成的床上。他珠光灿烂的头枕在阿难陀的颈部所形成的椭圆外冠上,显得相当平静舒适,双脚足踝交迭。他的四只手 依旧拿着四项Vis!n!u象征物。一朵莲花从他的肚脐萌芽,日后成为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大梵天。

毗湿奴与其十种化身
Das/a^vatar:10 Vis!n!u incarnations)

毗湿奴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Avata^ra(化身)神话,一般说祂以十种化身来救世。
1.鱼(Mes/a):当淹没世界的大洪水袭来之际,毗湿奴化身为鱼,以祂的须系住人类始祖曼奴(印度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有 曼奴法典规范人们)所乘的船,使其成为唯一的生存者。
2.龟(卡契亚帕):当神与恶魔As/ura施行乳海大搅拌之际,毗湿奴化身为龟潜入乳海之底,背负着曼陀罗山。
3.野猪(筏罗柯):当一个名为毕拉尼克的邪的恶魔将大地拖入海中之 际,毗湿奴化身为野猪潜入海中与恶魔决斗并打倒恶魔 ,再以祂的牙将大地拉起。
4.狮面人(Narasim!ha):不死身的恶魔毕拉尼卡吉布因其子崇信毗湿奴,愤而欲杀其子,毗湿奴化身为狮面人打败恶魔。
5.侏儒(威马那):为从恶魔帕利手中夺回天、空、地三界的主权,毗 湿奴化身为侏儒,帕利答应将祂走三步的范围内的土地 交出来,毗湿奴恢复原来的模样,三步跨过了三界,将 主权确保。
6.帕拉罗摩(Paras/ura^ma持斧罗摩):以圣仙吉马达克尼的儿子帕拉罗摩的身分出世,扫荡了 傲慢的克吉特里亚王族,确立婆罗门的地位。
7.Ra^ma:以史诗主角Rama的身份出世,打倒十首王(十首王--克吉特里亚王为楞伽岛的国王,楞伽岛即今斯里兰卡),风神之子神猴哈奴曼 是此故事主配角,有人说孙悟空即是由它演化而来; 另外在佛教经文中大智度论有提这一些传说。
8.Kr!s!n!a:斩杀恶王西泽,这个故事出于《摩诃婆罗多 》,其中他对Ajuna的开示,即是薄伽梵歌。薄伽梵本来是Vis!n!u的称号之一 后来被佛教采用做为佛十名号之一,后世印也用来称呼各宗派中成就的人。
9.佛陀:化身为佛陀,否定了婆罗门的牺牲祭祀。
10.Kalkin:世界濒临破灭,末法现世结束之时,他将手持利剑,身跨白马,现身救世。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阿修罗王伯利王(Bali,钵罗诃罗陀的孙子)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再次一统三界驱逐众神。众神又只好向Vis!n!u求助。Vis!n!u化身为一个叫Vamana侏儒,在伯利的马祭大会上像他乞求“三步之地”,伯利瞅瞅这么个小丁点,三步能有多少,乐得做个人情。结果他刚一答应,Vis!n!u就变形成 Trivikrama,一步跨过了天界,一步跨过了人间,然后问伯利:“我第三步应该落在哪里呢?”于是乎也作了个神情将地狱留给了魔王。这就是著名的Vis!n!u三步跨越天地的故事。

阿修罗Hiranyaksa想把地球埋进荒芜宇宙之海时,Vis!n!u化身野猪外形的第三化身Varaha,出面拯救地球。
与恶魔大战了一千年后终于中杀了Hiranyaksa,并用野猪的尖牙把大地托出海面。

Hiranyakasipu因为Vis!n!u杀他的兄弟Hiranyaksa,所以所以恨透了Vis!n!u,拒绝接受Vis!n!u至高无上不会被杀的神性,决心杀他为兄弟复仇。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觉得该先让自己长生不死,报仇啃蚀了他的心,他独角站在蚁丘上100年,直到蚂蚁啃光了他的肉。创造神Brahma不明就里,以为它是在坚苦卓绝的修行,到实在看不下去,给它一个新的肉身,并许他一个愿望,希望他停止这种疯狂的自残。

Hiranyakasipu要求长生不死。Brahma说:“我无法给你我自己都没有的东西,要求别的东西吧!”
Hiranyakasipu就作了一些可以 等同于不死的要求:
『允许我将不会在白天被杀,也不会在夜晚被杀;
不会在地面被杀,也不会在天空被杀;不会在户内被杀,也不会在户外被杀;
不会被神杀,也不会被兽杀;不会被武器杀死,也不会被非武器杀死。』
Brahma 答应了 。
这阿修罗就开始坏事做绝,搞得人神共粪,但是就是没人杀得了他。
过了许多年后,Hiranyakasipu的儿子Prahlad偏偏变成Vis!n!u的忠实信徒,老阿修罗王成天琢磨着如何让儿子放弃信仰,可是儿子Prahlad不 从,Hiranyakasipu气极了,引起刀剑决定杀了儿子,他拍打着屋柱对儿子大吼到:“你信他作什么?难道这时候你那无所不在的Vis!n!u会从柱子里跑出来救你?”

话音刚毕,Vis!n!u化身为狮头人身的那罗辛哈从柱子中显现,八臂狂挥、扬鬃怒吼,猛扑向阿修罗王。
 
为了尊重创造神Brahma给的允诺,毗湿奴
化身为狮头人身 ---- 既不是神也不是兽;在曙光中杀他 ----- 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
在门廊上杀他 ----- 既非在户内也不在户外;在膝盖上杀他 ----- 既不是在地上也不是在空中;
用指甲杀它 ------ 既不是武器也不是不是武器。
所以创造神的允诺一条都没有违反。

在尼泊尔 昌古纳拉扬神庙(Changu Narayan) 大约是10世纪左右的作品,Vis!n!u的狮子相Narasimha,正在撕开魔王Hiranyakasipu 的胸膛

6-1-3-2-2. Rama意象
"Ra^ma^yan!a":Vis!n!u化身Rama王子下凡来帮人们对抗十首魔王Ravana,Rama的重要助手是 神猴Hanuman,Hanuman 被称为风神之子,能够飞腾变化,一跃从印度跳到楞伽岛(斯里兰卡)。能托走吉罗婆山,抓住行云,体大如山,吼声如雷,红宝石面,毛色金黄,尾长无限,勇敢高强。在Hanuman协助下找回被Ravana掳走的妻子Sita。为了报复,绑架Sita的人判决在火刑柱上烧死Hanuman,Hanuman神通虽大自救但 注定手脸须被烧伤,直到今天,所有Hanuman后代的手脸还留有烧伤的痕迹。
騄猿叶猴(entellus langur即长尾叶猴hanuman langur)是最大一种叶猴,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北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南喜马拉雅地区 ,在印度很受尊敬。《罗摩衍那》中哈奴曼可以腾云驾雾、施展幻术,与Rama拯救了善良的悉多,击溃了代表邪恶的罗剎大军。印度教徒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神猴像 ,由此缘故,印度人也对猴子敬畏三分,经常主动喂猴子食物。季羡林认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印度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中充满了“准如来藏意象”。例如"Ra^ma^yan!a"中Hanuman撕开胸膛昭见Sita-Rama于心 ,这一幕除了显示神猴的忠心,更是典型“准如来藏意象”的发挥。

史诗版本不断在各地被后人扩充。"Ra^ma^yan!a"的雏形完成於西元前四、五百年左右,在“大乘运动”公元二、三世紀又新增了資料,直到西元後四、五世紀才被集成今日的面貌。(見釋依淳《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第九章第二節第二項,pp.242-243,佛光出版社,1987。)由汉译佛典的相关记载中所拼凑出故事,有可能是Ra^ma^yan!a史诗的较早期面貌。(参见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p.25-26。)《杂宝藏經》第一則〈十奢王緣〉和《六度集經》第四六則〈國王<未名>本生〉(T3,p.28)、巴利本生談第四六一〈十車王〉<Das/aratha> (《南傳大藏經》日譯本第三三冊,p.402-411)因佛經而保留了羅摩王子的故事原型。吴康居国沙门康僧會(西元二五一年)譯出的《六度集经》卷第五(T3,152经,pp.26c-27b)在叙述了类似Ra^ma^yan!a的故事后说:“佛告诸比丘:时国王者我身是也,妃者俱夷是,舅者调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这里的所谓“国王”,虽没有明说是Ra^ma,但参照其他文本正可以组成"Ra^ma^yan!a"故事。雜採諸經而成的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第一(T4,203经, pp.447a-c)也有"Ra^ma^yan!a"的雏形,正好补充了六度集经中缺少的人名Ra^ma。十奢王,據錫蘭所傳巴利文佛典中有十車王生經< Desaratha Jataka> 與此故事相同。十奢(Das/a-rata)應即十車(Desaratha)之誤。显示在比华严经可能流传更早的六度集经的“应感(在小乘是)-结集(sam!gi^ti)-传译”过程中,或在编选者康僧会的观念中,已有融合佛与Vis!n!u原型的倾向。
 

6-1-3-3. S/iva<(大自在天)
“Mohenjo-da^ro出土的‘瑜伽’姿势之像,可被推定是此S/iva神的源流。...如此从Rudra->S/iva的转化,可认为已有很多的土著信仰被吸收。...在‘Maha^ba^tata’中叙述:S/iva开始明显地与在‘Veda’中所讨厌的linga结合,而成为生殖之神。”(中村元,1984:316-317)
6-1-1-3-1. S/iva本身意象
在一音誦传时代"R!gveda"中几乎没有S/iva这角色 而此名词只用来形容风暴神Ru^dra,到了婆罗门诵时代后《Yajur吠陀》《Atharva吠陀》才谈到S/iva有保护家畜 等功能,其深富创意与价值色彩的特征、意义与崇高地位,似乎是Aryans原本的价值信仰体系所梦想未及的,岂皆后世史诗诗人的创作?反倒是在Harappa出土遗物中有了具体而微的特征。 所以可以合理推论S/iva前身是Harappa文明时代的生殖神“兽主”,因此具有生殖//毁灭、创造//破坏、苦行//色欲的双重性格,故呈现各种相貌如:林伽、愤怒尊、寂静尊、三面相、舞相、瑜伽主、半女主等。其中基本原型是林伽(男根),代表“顺世则生殖创造-逆世则毁灭解脱”的密宗道,涵摄密宗的生命起源、宇宙本质与修道路径等奥义,具足阴阳原理与愤怒尊、寂静等其它诸相。
后世视为毁灭之神(密宗的解脱即是婆罗门世俗的毁灭),也称Mahadeva(摩诃提婆,大天)、Mahes/vara(大自在天)。
S/iva的造像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涂灰,缠发椎髻,头戴一弯新月 饰物,颈绕一条长蛇,胸饰一串骷髅缨络,腰间围着一张虎皮,四臂手持鹿皮三叉戟、斧头、小手鼓、饰有骷髅的棍棒或牝(PIN,雌性)鹿,额头上长着第三只眼,可以透视人心、喷射神火烧尽一切。肤色白或灰白,但面蓝颈青(得名“青颈”Ni- lakantha,是彰显密宗的牺牲精神 :在搅拌乳海时,为了拯救诸神和众生,他吞咽了用作搅绳的巨蟒瓦苏基吐出的毒液,喉头被烧灼成青色。印度教大自在天神称青颈者,而佛教观音 菩萨被古代译家译作观自在,因此有人评为错译,但其实可能是因为古德知道观音菩萨与大自在天原型传承的关联,观音菩萨到有一个化身叫青颈观音,就是与S/iva的“青颈”同典故。)多结发辫高盘,头顶一弯新月,恒河之水自头顶流下。
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危害众生。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缓冲后再流到人间,他也由此得名恒河者(Gangadhara)。骑象征雄性生殖力的公黄牛Na^ndi(密宗“中脉”)。
如果以全能S/iva的姿态出现,S/iva通常有三个头,代表灭生、护身和造生;以查涂穆卡是S/iva的四头,加上林伽则代表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有时候,S/iva亦以蓬发裸身的苦修者的姿态出现,今日,忠实信徒,隐士(Sanyasin)和托钵僧(sadhu)在内总是风尘朴朴地由印度/尼泊尔各地拥至拍苏拍提拿寺(Pashupatinath)庆祝二三月间的S/iva节(S/ivaratri)。
象征“超越性内观”的“第三眼”,是“S/iva”这原型传承的最重要特征。印度教密宗的性力派双修瑜珈即从此神而来,印度教徒常用外表像阳具的石柱刻上一个眼睛代表S/iva神而加以祭拜;而佛教密宗的许多明王、金刚都有第三只眼,以神话学观点,都是由S/iva神的神格转化而来,显示自己是继承或兼具而超越S/iva神的。
S/iva示现Natara^j形相跳的是宇宙之舞,涵摄三层次意义:
1.祂在火圈bandhan(灵体保护)中起舞,圆弧强调了宇宙创造、毁灭之舞的节奏性,祂节奏性的游戏舞姿诉说着万象万行皆舞皆戏。S/iva脚踩象征无明与欲结烦恼的妖魔Aposmara Purasha,所有发丝感应所有神人而在世上承接天河水,腰缠灵蛇象征瑜伽拙火禅修之道,手持代表太初之音(AUM)的鼓及毁灭之火,代表掌握创造与毁灭。加上象征保护、宽恕而更暗示这些品德能无尽应机演化的手印,其舞能从毁灭面引出宇宙的进化、持守及消解等各种力量,形成三相神的重重无尽多面体架构,涵摄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中一切神话,与印度一切神祗神除魔伏妖、赏罚人类的信仰功能相关联。
2.一方面,舞蹈本身充满迷幻魅惑,S/iva单脚傲立三相外而揭橥了第四相:迷幻;另一方面,这舞蹈的神话缘起是毁灭世界,象征毁灭掉捆绑人类心灵的成见烦恼的幻象世俗界,S/iva单脚扬举三相外而揭橥了第五相:除幻。扬举之足相应着踩下无明妖魔的傲立之足,象征更高精神层次的解脱是相应着对无明愚痴的征服。因着祂的舞姿,人得以从无明中获得解脱,超越尘世而升进。
3.整个火舞圆圈,以及神话中的舞蹈处-宇宙中央Chidambaram,就在任何一人的心中。
(参见"The Dance of Shiva", in Ananda K. Coomaraswamy, The Dance of Shiva: Fourteen Indian Essays, rev. ed. (New York: Noonday Press, 1957), 66-78.)

6-1-1-3-1. S/iva眷属意象
S/iva居住在Mount Kailasa,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Pa^rvati^,又名Uma^(光明,美丽)。
S/iva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贤淑的妻子;另一种形象Durga^^(难近母),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 。还有一种形象是相对于Ka^la(时,也是S/iva)的Ka^li^(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是恐怖的死神。Pa^rvati^-S/iva的儿子Ganesh是可爱的象头神 ,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是可怕的战神。

超越轮回的爱情故事:
S/iva和Parvati的婚姻,是觉醒地延伸了两次轮回的故事,Devi Durga^第一次出生,是Prasuti-Dakshya的60个女儿中的一个,叫做Sati。Sati对S//iva一往情深,一心要嫁给S/iva。可她的父母实在是不愿意将女儿嫁给那样不净的神--因为S/iva不仅代表了贱民大众、舞蹈之主,也代表了Tantra、兽主。所有其它女儿都是和天上 的deva^s、地上的神或地狱神(像Yama)或月神Chandra这等的神结婚。所以Dakshya安排了的选婿大会"Saymbar",邀了除S/iva外所有的神参加。Sati坚持要嫁S/iv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在丢出选婿花环前虔诚祈祷 ,然后扔出。结果S/iva凭空冒出接住花环。

Sati拒绝了父亲的财富,对她而言,S/iva的悲愿、S/iva的希望、S/iva的快乐都变成她的,服待她的爱是她的宗教。然而,无常仍然到来,在一次众神聚会上, 岳父Dakshya进门时除了三大神外,所有的众神都起来向他行礼。Brahma^是Dakshya的父亲,Vis!n!u是神界的主宰,两位可以不敬礼;但S/iva是女婿,这可让岳父下不来台 。Dakshya因瞋念而愚痴了,口中诅咒S/iva,却不小心被S/iva忠诚的仆人Nandi听到了,Nandi便诅咒Dakshya“老顽固!”“山羊头!”。

Dakshya起了瞋心后不久,他邀集一次号称最大的盛典,一切神祉、仙人、圣显都邀请了,就是不邀请S/iva。其实S/iva本来不知道这件事的,但被Sati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了,觉得老爸太不 公道,就跑到祭典出去找老爸理论。结果老爸反而当着众神的面羞辱S/iva。Sati在气怒、后悔下就在众神面前自焚了。印度有一种丈夫死后妻子自焚殉葬的习俗, 其辞源也就在这里。
陪伴着Sati的Nandi逃出来,将这个地狱般的讯息带给S/iva。禅定中的S/iva尚未动起一丝念头却已经泪留不已,发丝颤动。他的头发是人间圣河,从 圣河中涌出一个个妖怪,冲到祭典上当场把Dakshya的脑袋割了下来。虽杀了Dakshya,在禅定被噩耗打入心底的S/iva,还是无法动起念头,脑筋废了,所以也就无法止住悲痛 。他将爱妻的尸体扛肩上,就狂舞起死亡之舞(Tandava),S/iva的舞蹈,象征的是世界的毁灭,在这悲伤至极的时候跳舞,估计S/iva是万念俱灰,不想活下去了。

传说中的佛陀的本尊,Vis!n!u,看这样下去是不行了,S/iva行同自杀,与他同一体的法界将一起毁灭。于是,就用他脉轮所化作的武器Cakra飞盘,把Sati的尸体切成了51块落到地上,成了人间51处圣地(菩萨道的51阶位?)。 他也同意S/iva的条件,让Dakshya的头换成标志着祂的愚蠢的山羊头。看着这一个可悲怜的老人,S/iva的舞蹈停止了。

现在死也死不了了,万念俱灰的S/iva不再回到充满Sati回忆的家中,转往喜马拉雅山的洞穴开始了漫长的苦炼修行。在印度诗歌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

「那时侯,S/iva已经在这世界上一无所执, 深深被失去爱妻的忧伤之火煎熬。」

《鸠摩罗出世》是叙事诗,取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全诗共有17章。前8章描写大神S/iva和雪山神女波哩婆提的婚姻故事。后9章描写S/iva的儿子、战神鸠摩罗出世及其降服魔王的故事。但与前8章相比,后9章的艺术性较差。因此,一般认为后9章不是迦梨陀娑的原作,而是后人的续作。

时间过了一万年,苦行中的S/iva始终没有再见任何一个女人。而这时自焚而死的Sati也在Vis!n!u的应允下转生为喜马拉雅山神夫妇Menoka-Giriraj之女Gauri。亦即Parvati(因为"parvat"是山的意思,所以被称为雪山神女),当达到婚配年龄时,Vis!n!u's前来指示S/iva正是她的夫婿,由于前世的因缘,她深深的爱上了S/iva,希望能嫁给他。

Himalaya山神请求S/iva让他的女儿Parvati拜S/iva为师,Parvati开始为S/iva修行,整整三百年只吃树叶,但还是没有得到S/iva的欢心。

与此同时,天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阿修罗王Tarika用惊世骇俗的苦行获得了梵天的注意,梵天答应许他一个愿望。Tarika首先要求不死,梵天 说妈的连我都没办法不死!Tarika退而求其次,就要求只会被S/iva刚出生七天的孩子打败,这回梵天答应了。得道后的Tarika又重演了大闹天宫的老剧本,众神们只好跑到梵天那儿求救,梵天 说:"Sorry!他只能被出生七天的小孩打败,这个小孩不能是别人,只能是S/iva的儿子。"

现在是万事俱备,连妈妈都准备好了,只欠爸爸。可是麻烦又来了,S/iva现在一心修行,不想繁殖。当年Parvati请求S/iva让她留在身边侍奉,S/iva本来是不同意 的,还说女人是修行的障碍,幸好Parvati伶牙俐齿,生气得和S/iva辩论起来,S/iva说不过她,才让她留下了的。但始终却对她的美貌丝毫不动心,只是一心苦修。还有一说S/iva是嫌Parvati长得太黑...

但天神们可就犯愁了,眼看就要被Tarika革命了,大梵天建议天神们设法让S/iva与Parvati结成姻缘,因为唯有S/iva的儿子能降服魔王。于是,Kama奉命前去。

Kama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爱神,或称欲天,是印度教中最英俊的神,乘坐在鹦鹉上,妻子是Rati有个好友春神Vasanta。像丘比特也有爱神的箭,不 同的是他的箭筒是糖罐子,箭是花做的,一次射出5支箭,分别用五种花制成。
Ka^mah![+]"爱欲"( 动词词根√kam)梵文意谓 "欲望" ,为动机或驱使力。欲望是atman, buddhi和manas交互作用的产物,kama本身是无形的力量,好或坏全凭心灵使用它的方式。

Kama携带妻子罗蒂和春神来到雪山,就使冰天雪地的喜马拉雅山变得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当爱神用他的花箭射向S/iva闭目苦行,S/iva的心有点动摇,就在这即将大功告成之际,S/iva发觉了是爱神在搞鬼,雷霆 大怒睁开了第三只眼,一道神火当场把爱神烧成灰烬。S/iva用第三眼烧掉Kama的形体,透露着该用第三眼--洞悉力来控制欲望。

可怜的爱神、梵天的幼子,就这么化作了一道青烟,加一堆余烬。虽然爱神的妻子罗蒂苦苦哀求,但 偏激的S/iva持楞严咒回答:宇宙必须在没有欲望中继续,因为欲望让所有的神变得卑下,引导所有的生物走向地狱。没有欲望人类就没有邪恶.... 我烧了欲望是为了给所有生物平静,而且我不会让他复活,因为他是所有邪恶的根源。

雪山神女说了:“欲望可能是苦楚的因素; 但它另一面也是欢喜的理由。若生命没了欲望,将缺乏它的本质,也失去了滋味。纵然会因它而受苦,又有什么可怕的?在苦楚之后﹐欢喜得返。瞬息浮生,每件事物是暂时的,包括悲伤。』

禅定中的S/iva其实没啥大脑,他可以在感性层面拒绝雪山神女的爱与温柔,不是因为智慧而是因为爱已经给了前妻;但他老是无法在理性层面拒绝雪山神女,因为她讲话方式太像老婆。于是S/iva混乱了,动摇了, 觉得这个傻女人的话有几分智慧。S/iva了解,欲望的代价是要受苦,但相对的它也代表喜悦,两者是不分开的。终于S/iva让 Kama 以无形的形式复活,这象征爱只能以精神性的形态存在而不是肉体。所以Kama的另一个名字是ANANGA(无肉体者)。

从此以后,天神们再也不敢打S/iva的主义了,也劝一往情深的Parvati死心算了。但Sati的固执在Parvati真的栩栩如生,她执意要和S/iva耗到底。于是,为了得到S/iva的爱情,她开始 了名为Panchatapa严酷的苦修,这种苦修在天上人间仅知其名,没人能想像到底有多么严酷,只知道它“让三界众神都感到震惊”。唉,谁再说“女追男,隔层纱”, 就来试试Panchatapa。
过了三千年,Parvati还在继续着苦修。一天,来了一位年轻婆罗门 ,他们雅利安权贵的婆罗门,瞧不起属于先住民传承的苦行法门,因为先住民已经沦为奴隶阶级。他听说Parvati是为了得到S/iva的爱而苦行,拚命的嘲笑 她、羞辱S/iva,借机落实了社会上对苦行的种种指控,他说:“你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跟着修苦行的人学苦行,不就是求个爱人哈哈”、“苦行如果有效,请问你怎不成功啊?爱人回应你了吗?”、“干嘛爱个奴隶神?要嫁就要嫁Vis!n!u那样 庄严的神”等等。Parvati愤怒的反驳他,说无论S/iva怎样没回应,自己都爱他。婆罗门的话愈来愈放肆,对S/iva的侮辱愈来愈重, 摀住耳朵许久许久的Parvati最后濒临崩溃,大声叫那弥漫世间的闲话滚出去。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一声雷鸣,那个婆罗门消失了。站在Parvati面前的 ,是面带微笑的S/iva。S/iva拉住她的手,说出了在人心中失传久远的一语真挚浪漫:

“今天,我是你用苦行的功德所赎回的奴隶。”

后面和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在他们盛大的婚礼上,众神都到场祝福他们,他们也得救了啊,当然要庆祝了。之后,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了,他就是背负着拯救众神使命的伟大的战神————佛教护法韦陀尊天菩萨。他生下来7天,就干掉了大魔王,解救了诸神。
(以上的故事就来源于著名长诗《鸠摩罗的出世》)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出门还是要防晒,否则弄得很麻烦。天生黑,要变白,就修苦行试试啊

Parvati化身Ka^li^,还有许多化身:Durga^ Bawani、Devi、May、Annapurna…。
S/iva的妻子貌美,逐渐比男神们更受崇拜,引起惊慌,所以雷神Indra砍掉她的头并将身体抛弃。S/iva向“生之神”Brahma^求救,Brahma^让她重生,但身躯已找不到,遂将 她的头接在妓女身上让她复活。为了怕Indra嫉妒引起雷击,民众在Ka^li^(S/iva的妻子的化身)庙宇刻上性交画面。雷神生性害羞,不敢看这些景象,就无法以雷电攻击神庙。

古时,Deva^s和As/ura^s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Devasya领袖是Indra,可是却被Mahisha阿修罗和那些罗剎魔(Rakshasas)杀得大败,于是恶魔们横行天上人间 ,天神撤退到喜马拉雅群峰之上向Tri-mu^rti求救。众神结合忿怒之力创造了Durga^。她身体的每部分,都是由诸神的光所造成,Yama之力 成为头发 ,Vis!n!u之力成为双手,Brahma^之力成为双脚。她的十只手臂各拿着由众神最厉害的武器:S/iva的三股叉(Trisula)、Vis!n!u的飞环(Chakra)、婆楼那的神螺(Sankha)、阿耆尼的飞镖(Sakti)、风神伐由的弓和箭 、因陀罗的闪电(Vajra)等。降魔女神Durga^(难近母)骑猛师,手执神螺、飞环(Cakra)、长矛、灵蛇等。
Durga^与恶魔Mahisha魔民的战争日以继夜,战场跨越了天界人间,战到后来女神变得非常愤怒,脸孔变得墨黑,从前额走出了一个可怖女神,手上拿着各种武器,她便是Ka^li^。Ka^li^或许是所有示现女神中最惊世骇俗的,主司杀戮与破坏,是Durga^愤怒相,手握长剑,面目狰狞、口吐红舌,穿断臂做成的裙,戴 罗剎魔头骨串成的项链;她=温柔美丽的神妻Parvati。她大败阿修罗,将千万恶魔砍杀殆尽。Mahisha羞愤难当于是化身为牛魔,开启一场场新的战役。每当Durga^杀掉牛魔后,牠就以更凶猛的面貌再度现身于人间。而在最后一场决战中,杜尔加终于将牛魔的头给砍了下来。她获得胜利了。

胜利的欢呼响彻云霄,众神前来向Durga^致敬,献上冠冕封她为宇宙女王。她不理恭维,收回神能,毅然功成身退,骑着狮子,退隐到喜马拉雅山上的宝座去。并且承诺:“别担心。如果这世界再次陷入危机而有毁灭之虞,我就会再度回来。”

http://www.familybible.org/Teaching/Religions/kali.jpg
尼泊尔人相信S/iva的妻子Ka^li^(就是Durga^ Bawani)掌管人类的生育,以牲畜鲜血祀奉可获庇保佑,所以非节庆的星期二与六上午,也有人前往附近的神庙祭拜,将鸡、羊、牛等禽畜(通常是雄的)交给血祭师宰杀,将牠们的鲜血喷洒在Ka^li^的神像上,藉以祈求生子和吉祥。他们认为,宰杀牲畜会解放被禁锢为牲畜的不幸灵魂,给予重生为人的机会。

长子Kartikeya
长子Kartikeya是印度和佛教神话体系中的战神,他是S/iva神第三眼射出的火焰所幻化,出生第四天就成为神军的总司令,第六天就率领众神将魔众击溃。佛教体系里他叫做韦驮天。Kartikeya 的坐骑是孔雀能摧毁毒蛇(象征有害的欲望和自我意识),以公鸡为军队的旗帜。Kartikeya(也就是Murugan, Subrahmanya, Skanda, Kumaran, Swaminanda)同等于Mars和Aries,祂也拥有火神Agni般炙烈本性。祂 一手拿称为sakti的矛刺象征人类负面倾向的破坏性,另一手则为信徒们祈福。

同样这神祗的故事,在坦米尔(Tamils)等地的传说或其它文本中的描述,都有很大的差别。至今流传的种种神话中,Kartikeya有被当成是Parvati-S/iva的儿子,也有说祂是Agni或Svaha,Ganga的儿子。Kartikeya是男子气盖之神,战争和领袖之神。坦米尔人的传说中他有两个妻子Valli和Devayani。可是其它印度教的传说他是未婚的,称他为"Kumaraswami","Kumara"就意谓着单身。

由神话故事主角因缘的混乱,显示出:所谓“史诗神话原型传承体系”,并不意谓一个绝对严整的体系。

Ganesh
Ganesh很容易辨认,因为他的大象脸,他是S/iva及Parvati的儿子。
象头神的来历
虽然说象头神是S/iva及Parvati的儿子,但他是“被创造”的。因为传说诸神都担心二位神通广大的大仙生的神子会有难以预料的恐怖力量,于是要求S/iva戒育,大自在天答应了,但雪山神女要求公平,从此所有的神祇都是父母中 的一人以愿力和念力创造的。
有关象头神的起源有很多种。这传说最脍炙人口:雪山神女经常在沐浴时被其它诸神骚扰,不胜其烦,为了要保障隐私及慰解丈夫不在时的寂寞,她制造了一个只听她号令的孩子。有一天S/iva回到家里,像头神又受母亲命不许任何人进浴室,S/iva怒火中烧便把迎面而来的陌生男子头颅砍了。浴毕的Parvati就去求Vis!n!u救回儿子,Vis!n!u告诉S/iva只要明天往 某方向走去,砍下看 到的第一个生物的接在他儿子身上,就可以复活。结果S/iva踫上第 的一个生物就是大象,从此便有了象头神。

象头神主管财富、愉快、爱情等人间美事,成了最受印度人普遍膜拜的神。他是和善、仁慈、勇敢、坚定的“智慧神”,在天界是守大门者,所以他经常坐在四瓣莲花所化的檀城上。祂身穿红服,遍体涂满红色的香膏。Ganesh一共有32大化身,时而3头,4头,时而4手,6手,8手,多手,时而青肤、红肤、黄肤、黑肤,两耳如蒲扇。多样化的造型,代表祂受喜爱的程度 但共同特征是他右象牙断了,据说和史诗玛哈帕拉达有关。有时那半截象牙握在其中一只手上,半截的折牙象征着,世上不会有完好理想的命运,凡要达到成功,知识或智能,都要作出牺牲。

象牙折断的原因

广博仙人(Vyasa)经历了班度与俱卢两个王族的战争后,于禅定中悟得真理,在脑海里浮现史诗《摩诃娑罗多》,可是他无法作到边口述边笔录,人间也没有任何人有耐心坐听 他唱诵、笔录追得上他流利的诵语,于是,广博向天神求助。梵天愿记录,但半途中发现八只手追不上广博的咀,八耳齐用也会听错,只好建议自在天上阵。但当大广博背诵到长篇说理的沉闷意节,大自在天也昏昏欲睡的打了退堂鼓。


http://english.sxu.edu/~mrabe/ganesh/ganapati_2.jpg
最后大广博找到了象头神,因为如果再发生任何半途中断,世上就不会出现这部史诗。他们在神前发誓背诵者和抄写者都不能半途停止,也不用难懂字句。于是,他们合作了。抄到半途,像头神用的铁笔竟折断,为了追上广博的背诵,像头神毅然不假迟疑的拆下自己的象牙醮黑代笔,终于完成至今犹存的历史巨著。

象头神用法器很多,有书本、莲花、弓箭、斧戟、念珠等等,当表现忿怒像时就手多多,尽是拿武器;但平常却一手赐福、一手莲花、一手拿各种水果和糖果,一付嘴馋的淘气少年造型。
Statue of elephant-headed Hindu god Ganesh riding on a rat
Statue of Ganesh: note wishing-jewel held in the rat's paws.
他坐骑一只名叫发哈纳(Vahana)的狡猾黑鼠,坐骑小鼠代表了谦卑,也证明了印度教的信念︰只要是有仁善的智慧驾御着,诡计多端是无伤大雅的手段。
象头神的金芒果
争辩之神送了一颗大芒果给S/iva夫妻,表示只能送给S/iva的其中一个孩子。S/iva于是把Ganesh和Kartikeya兄弟叫到跟前, 说芒果只给最快把世界绕走一圈的人,走动途中,要看到全世界。Kartikeya没听完就赶出神宫,开始行动。Ganesh却坐在地上思考,想通之时不禁大笑起来 ,于是绕了父母走一圈说:“世界是我双亲造,由你们始由你们终,我连源头及结局都看到,也走了一圈了。”
等Kartikeya回来,Ganesh已津津有味享用芒果。象头神并没有真的看到每个细节,却靠智慧攫取成果,Kartikeya则诚实的花了时间, 力求知道一切,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代表了真理之神。

 
印度神话中知名的“搅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Sea of Milk):

当浑沌初开,Indra不知怎么得罪了S/iva的分身Durvasas而被他诅咒,从此Indra以下 诸神的力量日渐萎缩。当然,诸非天(通称为阿修罗As/ura)又开始趁机作怪, 诸天兵败如山倒,只好向Vis!n!u(妙毗天)求助。Vis!n!u知道只有炼制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能解S/iva的诅咒,但衰弱的众神,无力完成这浩大工程,只能以炼成不死甘露后可以分享为诱饵,找死对头阿修罗帮忙,看到众神担心的傻样,老毗又说:“放心!阿修罗注定白费力气,不死甘露他们是没份的。”

于是诸天便与As/ura连手进行搅海炼药的工作,Vis!n!u命他们 把一些药草投入大乳海,自己则一方面化身为一只巨龟,趴在山底托起曼荼罗山(Mount of Mandara)作为搅动乳海的杵,一方面以其大法身坐镇在高山之巅, 并以神力灌注于诸天与蛇王之身. 让蛇王Vasuki缠住曼荼罗山作为绞绳,让众神和众阿修罗分持搅绳的两端,一拉一扯间转动曼荼罗山,开始了搅动乳海炼制不死甘露。

在吴哥窟主庙第一层 ,著名石雕壁画长廊(Galleries of Bas Reliefs)东廊壁画的头5米,先看到一队的魔鬼、骏马和大象,之后是神与魔的拔河,巨大的多头魔鬼Ravana,他拿着七头蛇(Vasuki),正在指挥92位魔鬼(Asuras),合力揽着七头蛇(Vasuki)身躯与对面88 位天神拔河 。龙王的身躯缠绕着Mandara山,中央山底下支撑的龟与山上坐着的是毗湿奴的化身。因为这样的拉扯力量,搅动了乳海。经过一千年搅拌宇宙之海(Sea of Milk),便搅发出 Amrita(长生不朽之精华),生命自此开始。
一开始,众神故意选择蛇王的头那端,阿修罗怕其中有诈,要求换边,结果正中下怀,在搅动乳海的过程中,当蛇王身体被绞紧时, 蛇口吐出热气, 把阿修罗烧个半死,而蛇尾在空中挥舞却形成香云, 时有甘雨撒落,众神工作轻松愉快不亦乐乎。
搅着搅着,这是个印度教的创世神话,和埃及神话一样都是从混沌之海创世,满有意思的是搅着搅着,第一个从海底创造出来的东东就是Desire(Kama),接着从海里搅出一只香洁神牛苏拉比Surabhi,祂的儿子是雪白的公牛兰隶(Nandi)后来成为与S/iva神的坐骑, 其后搅出了天女梵琉尼 (Varuni), 是为谷酒女神; 然后是乐园大香树; 然后是一弯新月, 大自在天取来作为额头的装饰,戴在S/iva神头上的新月更显光芒,也就照亮了全人类的夜空; 然后冒出一碗可以毁灭三界的毒露, 大自在天一口吞下毒药, 三界因而得以保存, 但是大自在天的喉咙因此变成青紫色, 因此又被称为 "青喉者" (Nila-kantha); 然后是七头长耳天马; 然后终于天医川焰(Phanwantari) 手托不死甘露出现;最后出了后来成为Vis!n!u(妙毗天)之妻的幸运与美的女神吉祥天(Laksmi)。
神浆炼成后,诸非天(阿修罗)趁机诸天欢欣鼓舞之际抢走了不死甘露,众神一时不知所措,Vis!n!u急化成一个超级美女天妇莫诃尼MOHINI 混入阿修罗群中,用姿色迷倒了众魔鬼,夺回不死药. 诸天喝下了甘露, 大发神威把阿修罗赶回地狱, 因陀罗重回宝座, 从此三界平安无事。
不过在诸天饮甘露时,有个阿修罗名叫 "罗喉" (Rahu) 变成诸天形貌混进去偷喝, 结果被日神Surya与月神Chandra瞄到, 急忙向Vis!n!u打小报告 ,正当罗喉把甘露吞到喉咙的时候,Vis!n!u的神盘应声而到 ,罗喉的头就被割了下来(一口都不给喝,老天)。不过罗喉身体虽然死了, 头因为有吃到甘露而得永生, 大叫一声, 飞到空中,成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Ketu),皆为不祥之星。因为恨告发他的日月二神入骨, 从此随时追着日月 ,一追到就把日月吞食,此为日月蚀的由来。

这段神话部分来自古老传承下来的印度占星学,这两颗分别代表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虚星”,在天文学中,其实是黄道与白道的南交点与北交点。
Surya是印度教神话中ㄉ太阳神,驾着七头马车。不小心被Rahu追到时会被Rahu吞下去,但因为罗喉只有头而没有肚子,所以日月被它吃进去又掉出来 ,以至于日月蚀总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