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科 學
HUMAN SCIENCE
HUMAN SCIENCE
生死學
課程編號:A25
授課講師:張蘭石
課程時間:星期二 PM19:00-21:30
講師學歷:台大造船工程學學士、碩士,玄奘宗教學院教學碩士,北大宗教學博士。
講師經歷:中華超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福州大學社會系專任副教授、新加坡新加坡佛學院專任助理教授。曾獲花蓮文學獎評審獎。
授課講師:張蘭石
課程時間:星期二 PM19:00-21:30
講師學歷:台大造船工程學學士、碩士,玄奘宗教學院教學碩士,北大宗教學博士。
講師經歷:中華超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福州大學社會系專任副教授、新加坡新加坡佛學院專任助理教授。曾獲花蓮文學獎評審獎。
課程理念:當科學取代了宗教,讓人們能理性地瞭解生命,人與社會卻似乎更迷惘了。因為,人們的理性仍然無法洞悉生死的奧秘,無法放下恐懼與執著,於是在身心淤積著恐懼、執著所累積的壓力,喪失原有的自在、智慧、創造力、喜悅與愛。本課程以現代科學與傳統哲學來研究生死,破除根深蒂固的成見,呈現人類的終極關懷。
課程宗旨:人們需有實際體悟與深刻智慧,才能洞悉最根本的迷惘──生死,膚淺的學問、逃避式的樂觀,面對死神時都是沒用的。因為人無法洞悉生死,無法放下執著,於是在身心中淤積了恐懼壓力,便喪失原有的自在、創造力、喜悅與愛。本課程以最新科學研究與佛學、神學來探究生死,破除成見,協助人們在生死中達成生命的圓滿。
教學方法:根據每週主題,互動教學,深刻地分享、質疑,鼓勵提出生命中的難題;輔以參訪實習。
課程大綱(I):
週 次
|
課程主題
|
主講人
|
第1週
|
本課程基本認識 | 介紹教師自身體驗,並從中認識本課程的意義。學員相互認識 |
第2週
|
相關課程簡介 | 簡介生死學與其相關課程的歷史 |
第3週
|
生死迷惘與身心失諧 | 指出現代人普遍的身心毛病與生涯困境,常是對生死迷惘所導致 |
第4週
|
誕生的意義 | 由科學、中外哲學、神秘學、命理學四個角度,發現「生」的深意 |
第5週
|
生命之解謎 | 由“身心靈”與“宗教”,來認識生命之謎,並發現解謎之道 |
第6週
|
人生圓滿之道 | 由“身心靈整合學”來觀照自我的生涯,並發現盲點與正確方向 |
第7週
|
體悟典範;開發自性 | 藉心靈學與宗教學,體悟宗教中的“道”;每個人的自性,都蘊含一切人的靈性全息,實現典範,便能開發自我 |
第8週
|
論自殺 | |
第9週
|
<現代公民素養週>
(本週課程另行安排,學員可自由選讀,有出缺席紀錄)
|
|
第10週
|
超越年邁的恐懼 | 氣功科學。氣功養生法、心理導引法與人體自癒功能實習 |
第11週
|
超越癌病的恐懼 | |
第12週
|
簡介臨終療護 | |
第13週
|
死─靈魂世界?
(理性解析東西方對靈魂世界的描述,與介紹靈修的方法、效應與原理)
|
|
第14週
|
認識喪禮 | |
第15週
|
宗教的人生觀 | |
第16週
|
身心靈整合科學 | |
第17週
|
照見迷信與奧秘 | |
第18週
|
評 量
|
課程大綱(II): 第1週 共識於人生:學員互動認識。談宗旨:由人生體驗來印證佛學,由佛學來重現人生格局。 第2週 科學與宗教: 生死迷惘與身心失諧:由實際研究指出現代人普遍的身心毛病與生涯困境,常是對生死迷惘所導致。 第3週 由史實洞見本質:誕生的意義:由科學、中外哲學、神秘學、命理學四個角度,發現「生」的深意。 第4週 “中觀”與”唯識”:「死後的世界」(1):由超心理學資料,研究瀕死經驗(NDEs)。 第5週 認得佛法眾生相:「死後的世界」(2):由宗教角度,研究瀕死經驗。 第6週 成功人生典範:生命之解謎: 由超心理學對身心靈的研究,來認識生命之謎,並發現解謎之道。 第7週 禮是圓滿之鑰:人生圓滿之道:由”身心靈界”來觀照自我的生涯,並發現盲點與正確方向。 第8週 華嚴經的圓融:體悟典範:談近代智慧人物,如何在生命的無常生死中,圓滿生命。 第9週 期中交流茶會 現代公民素養學程研討 第10週 華嚴經導讀1:實現真我:藉華嚴哲學,體悟生命圓融之道;每個人的自性,都蘊含一切人的靈性全息,慈悲喜捨,便是實現真我。 第11週 華嚴經導讀2:論自殺:以各宗教、哲學家關於自殺的討論,及張蘭石〈在自殺公案的因緣檢視中呈現緣起倫理學〉為教材。 第12週 華嚴經導讀3:養生的積極意義:由氣功科學,談養生不只是治病強身、延年益壽,更是心靈的修養。 第13週 佛教超心理學:超越癌病的恐懼:氣功養生法、心理導引法與人體自癒功能實習。 第14週 禪修 1 止觀禪悟:簡介臨終療護 第15週 禪修 2 障礙轉機:宗教智慧分享:從人間淨土到西方淨土。 第16週 禪修 3 各種方法:宗教智慧分享:如何在有生之年「莊嚴淨土」──淨化心靈土地 第17週 禪修 4 菩薩真言:認識喪禮 第18週 期末成績評量暨教學成果展 |
社區大學課程 佛學與人生 3月7日起 每周 四 7:00~9:50
授課講師:張蘭石,台大造船工程學學士,碩士;宗教學碩士。北大哲學博士候選人。現任中華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自幼隨父禪修,靈悟閱歷深廣,於多所院校開設心靈學講座。曾獲花蓮文學獎、廣欽佛學論文獎學金、慈濟佛學獎學金… 課程宗旨: 我們常依感性來談宗教,而不知學”佛學”的必要。其實,佛學不只是一堆知識,更是心智成長的途徑!學佛,須有高度智性,以免落於妄想、浪費生命。 困境使人喪失喜樂、創造力,甚至喪失本能;若能有佛學導引,便能心眼洞開,自然湧現真愛,與活潑朝氣。當身心更健康,便能更樂觀地關懷社會,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教學方法: 根據每週主題,互動教學,深刻地分享、質疑,鼓勵提出生命中的難題;輔以參訪實習。 課程大綱: 第1週 佛學共識於人生:學員互動認識。談宗旨:由人生體驗來印證佛學,由佛學來重現人生格局。 第2週 科學與宗教: 由各種客觀角度看佛教,擴充對佛教內涵的了解。介紹科學所萃取的佛法。 第3週 由史實洞見本質:由佛教史的辯證因應世俗──相應著各時空眾生而開展。 第4週 “中觀”與”唯識”:由「中觀學」瞭解四諦、八正道與現實人生的實踐。由「唯識學」,瞭解禪修的原理。 第5週 認得佛法眾生相:介紹漢傳各宗及藏傳佛教,由人生經驗來體悟其生命觀,宇宙觀。觀察台灣的宗教現況。 第6週 成功人生典範:介紹佛法祖師龍樹、薩羅哈…等人格典範,穿透表象而體悟其自我實現之道。 第7週 禮是圓滿之鑰:人們需要的佛法不僅是”經籍佛法”,更是以真愛來傳承的智慧文化,因為圓滿之鑰,常是深藏在基因深處的,因為易被漠視,故保存於戒律與禮儀中…。學佛不能太理想化(偏空)。 第8週 華嚴經的圓融:由“華嚴宗”的佛學架構,來瞭解生命,開展生命圓滿之「道」。 第9週 期中交流茶會 (邀請實修有成就者來訪。) 第10週 華嚴經導讀1:在“華嚴宗”的佛學架構中,讀入法界品。 第11週 華嚴經導讀2:在“華嚴宗”的佛學架構中,讀入法界品。 第12週 華嚴經導讀3:在“華嚴宗”的佛學架構中,讀十地品。 第13週 佛教超心理學:由佛學的”中觀”與”唯識”,談靈異神通的緣起意義。不惑(不妄想執著)而積極地應用超心理學。 第14週 禪修 1 止觀禪悟:學習利用禪定來深觀事物的緣起,傾聽內在聲音,在「道」之中觀照生涯,發現“我”的盲點,從而找到當下「生命的意義」。 第15週 禪修 2 障礙轉機:靜坐者的規範;說楞嚴經,說各種觀修法門,解說靜坐過程。 第16週 禪修 3 各種方法:佛教經論修法,配合密宗(寶瓶氣,拙火,本尊觀,夢觀…),與科技輔助法。 第17週 禪修 4 菩薩真言:直下承擔、不假心理投射的法門,詩人宗教:在當下發現自心「佛法」,體悟自己的「菩薩真言」。 第18週 期末成績評量暨教學成果展 |
【詳細內容】